道医的八大境界
2024/4/1 大川之道
道医有八大境界,分别为:医道、医德、医术、医理、医智、医思、医学、医技。
一、医道
凡欲为大医,必须谙 《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候、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靳邵等诸部经方。
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
若不尔者,如无目夜游,动致颠殒。
次须熟读此方,寻思妙理,留意钻研,始可与言于医道者矣。
又须涉猎群书,何者?若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
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
不读诸子,睹事则不能默而识之。
不读《内经》,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
不读《庄》《老》,不能任真体运,则吉凶拘忌,触涂而生。
至于五行休王,七耀天文,并须探赜。
若能具而学之,则于医道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矣。
由此可知医道是最高、最广之学问。
而道无处不在,道无时不有。道有天道、地道、人道。天地之道即自然之道。人道有天人之道入世之道(即社会之道)、生生之道(即生命之道)。医道涵盖天、地、人三道精华,为人立于天地之间的最基本智慧。
二、医德
为道者以救人危使免祸,护人疾病,令不枉死,为上功也。”由是可知,所谓医德。是医者为道之前提,德为道之用,道为德之本。用道的方式去做事是为“德”,德是道的外在表现。

三、医术
德之下为术。术乃“术数”。所谓“术数”,是指天文、历算、卜筮、占候、命相、风水等以阴阳五行生克制化之理。《洞玄灵宝太上六斋十直圣纪经》:“道者,灵通之至真;术者,变化之玄技也。形之无形,因术以济人。人之有灵,因修而学道。人能学之,则变化自然也。夫道之要者,在乎深简而易攻也。术之秘者,唯符药气也。符者,三光之灵文,天之真信也。药者,五行之华英,地之精液也。气者,阴阳之和气,万物之灵爽也。”
术不是技术,术为自然法则,而非养生方法;数为自然之数,而非数量之数。自然与生命均属自在。医术属生命自在之法则。其发生、发展规律表现为内在的规律性,并不以人 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四、医理
术之下为理。理非现今贬于科学之下的所谓“理论”,理为自在关系。“天理昭昭”之天理,即自然关系。地理、命理、物理皆如是。医理属于生命自在关系。
五、医智
理之下为智。智非现今贬于“思维”之下的所谓“智力”。智源于觉。觉有感觉、知觉、悟觉。医智源于感觉、知觉、悟觉。智,是对道德的领悟,也是对思想和技能的掌控。

六、医思
智之下为思。思非现今贬于哲学之下的所谓“思维”。思有感思、知思、悟思。思维只是知思的一小部分。医思通贯感思、知思、悟思,“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
七、医学
思之下为学。学的本义为管束。有限制、局限义。医学既为成形的学问,难免有其局限性。因为“以有限之性,寻无极之知,安得而不困哉!”《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 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八、医技
学之下为技。技为技巧。技为八大意境之末,故古有“微学末技”之称。医技虽属末端,但也是道的产物,神技的背后是神,是“因其固然”、“直寄道理于技耳”。
其实此八大境界不局限于医这个行业,可以嵌入到任何行业,最下为技,取中为理,最上为道,认识道,了解道,顺乎道,是为最上等。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返回 大川之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