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花开缓缓归:能开花的爱情……
2019/2/19 9:06:29 应鸣阅读与写作

能开花的爱情:陌上花开缓缓归
文丨王清铭
帝王爱情被赫赫权势垫得很高,所以往往万人仰望。但别以为让人仰望的都是日月星辰、蓝天白云之类,某一日看到一个破塑料袋被一阵乍起的风刮起,飘到半空中,仰头看的人也很多,我也一直看到袋子沉落,脖子都仰酸了。这不只是无聊,还有好奇。
白居易用一首长长的缠绵悱恻的《长恨歌》把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狠狠地歌颂了一回,什么“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李商隐和袁枚用短短的两首绝句就轻易地解构了。在马嵬坡,士兵哗变,失去权力的唐玄宗拿杨贵妃的性命当虚假爱情的祭品,万千宠爱被一条白绫瞬间绞杀。李商隐讽刺唐玄宗:“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袁枚将帝王爱情与平民相比:“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帝王爱情如果卸去权势的华丽包装,里面还能剩下多少真挚?
当然,真情也不只存在民间。如果有真情挚意,帝王也有爱情。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游览九仙山,听到一首儿歌《陌上花》,歌曲含思宛转,苏轼听之凄然,问当地的父老,父老说了儿歌的来源。原来吴越王的妃子每年春天都要回临安郎碧娘家,有一年吴越王想妃子了,就写了一封信送给她,信上说:“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苏轼大发思古之幽情,写了《陌上花》三首诗。

【吴越王钱镠】
大文豪苏轼犯了一个错误,他把父老所说的吴越王弄错了,把武肃王钱镠当成了他的孙子,也就是把国土献给宋朝的忠懿王钱俶,所以钱王真挚的爱情只在他心中泛起涟漪,掀起他情感波澜的却是吴越的兴亡。“遗民几度垂垂老,游女长歌缓缓归。”他的三首诗歌不是咏叹爱情,而是凭吊吴越。苏轼虽写过让人汪然出涕的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但在他眼中,爱情还是要让位于政治的。后来他的学生晁补之和了三首,才把凭吊的重点转为吴越王妃和他们的爱情,感慨陌上花又开了,那女子,那如花绽放的爱情却已不再:“不见当时翠辇女,今朝陌上又花开。”

钱镠是原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和科学家钱伟长的先祖,出生时相貌奇丑,他的农民父母想扔弃他,因祖母怜惜而留下,所以取名钱婆留。钱镠种过田,当过盐贩子,不喜诗文,好习武,从士兵做起,后来平定两浙地区,创建吴越国,成为吴越王。钱镠一介赳赳武夫,整天在刀刃上摸爬滚打,但铮铮铁骨之下也有脉脉柔情。钱镠很丑,可是很温柔。妻子戴氏回娘家的路上山高水急,钱镠就拔专款,铺石修路,路旁边还加设栏杆,后来这座山岭就改名“栏杆岭”。这是慷纳税人钱财之大慨,按下不表,让后人怦然心动的是他那封信的几个字,一句话。
那年春天,春已老,陌上花开,钱镠的心花也蓦地绽放,姹紫嫣红的。他提笔给在娘家的妻子写了一封信,寥寥数语中有这么一句:“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对这句话,有多种解读。
其一,陌上的花开了,我想你了,你快回来;
其二,陌上的花都开了,你回来,我和你一道看花;
其三,陌上的花开了,你可以慢慢看花,不必急着回来;
其四,陌上的花开了,你回来吧,你不在,我就没有春天……
每一种解读,都能读出钱镠的温柔体贴多情。我不是钱镠,不能悬揣他当时的真实思绪,重要的是,钱镠将一千多年前的春天和爱情留在这封信中了。我也不去想象戴氏当时阅读这封信的情景,那时是否有雨也不重要,真挚的爱情无需感天动地。我可以肯定的是,戴氏展读信的时候,一定触摸到一颗挚爱的心的跳动。
钱镠不是诗人,或许他一辈子都没有写过诗,但他发自心底的一句话成为最美的诗。大概最朴实的爱情最美好,最好的爱情都是最美的诗,一个人,一生能写出这么一句最美的诗,能有这么一段最美的爱,这就够了。也难怪清代诗人王士祯在《渔洋诗话》中会盛赞:“五代时,吴越文物不及南唐、西蜀之盛,而武肃王寄妃诗云‘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二语艳称千古。”

鲁迅先生说,无情未必真豪杰。钱镠侠骨柔情,清人赵翼的两句诗可以说是钱镠最贴切最完美的写照:“千秋英气潮头弩,三月风情陌上花。”
《陌上花》这首歌,据说到了明代,还有很多人会唱。从五代到明朝,横亘几百年,真挚的爱情不会被轻易忘记。现在,我轻轻诵读着这句朴实的话,突然看到千年前的陌上,爱情的花朵漫山遍野开放,姹紫嫣红的,那也是爱情的颜色。
【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搜索,致谢!】
【附】陌上尘归处,栀子花开时
桃花、梨花、樱花、杏花等各种花儿都谢了,不知不觉间,又该轮到栀子花登上舞台了,小诗妹感觉栀子花真的就像是连接着春天与夏天的一座桥梁。古人赞颂栀子花的诗词有许多,不胜枚举。而且,风格迥异,各有各的特点,但都是风光无限,令人神往,可谓殊途同归。
古诗词中的栀子花

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 诗人王建一生贫穷,沉沦困厄,这使他有机会接触到社会最底层,了解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真实境况。这首诗通过对农村景物的“素描”,表达了山村的动静相宜之美。看似漫不经心,实为深入浅出的大家手笔,展现了一幅清新秀丽、真实自然的山村农忙景象,细细品之,令人不禁拍手叫好。

和令狐相公咏栀子花
【唐】刘禹锡
蜀国花已尽,越桃今已开。
色疑琼树倚,香似玉京来。
且赏同心处,那忧别叶催。
佳人如拟咏,何必待寒梅。
? 栀子花轻轻舒展白色的小花瓣,静悄悄地散逸着既淡又浓的清香,就好像是初夏时节里乍然闯进视线的邻家小姑娘,蹦蹦跳跳,美目顾盼生辉,笑容清丽可人。栀子花俨然是夏天裙角的精巧刺绣,娴静不失优雅,清淡不失高洁,宛若一幅描绘春天的中国工笔画。

栀子花诗
【明】沈周
雪魄冰花凉气清,曲栏深处艳精神。
一钩新月风牵影,暗送娇香入画庭。
? 诗人用生花之妙笔,从初夏最平常的景物着笔,起句即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貌似走马观花,恬淡无意,却是由里及外、由深到浅,粗看是平铺直叙,细瞧竟发现暗藏精妙,虽不敢说是力透纸背,却也是平中见奇,奇从平出;令人委实不敢侧目,更不敢小觑,只有啧啧称奇的份了。

栀子
【唐】杜甫
栀子比众木,人间诚未多。
于身色有用,与道气伤和。
红取风霜实,青看雨露柯。
无情移得汝,贵在映江波。
? 这里,杜甫对栀子花进行了客观中肯的思考与评价,并且对栀子花的美与实用性娓娓道来,诗意清新,如栀子花的清香扑面而来,使人甚感愉悦。

咏栀子花
【南朝梁】萧纲
素华偏可喜,的的半临池;
疑为霜裹叶,复类雪封枝。
日斜光隐见,风还影合离。
? 诗人将栀子花比喻为霜、为雪,而“裹叶”“封枝”可见栀子花开有多么茂盛与热闹,斜阳光影,风去风还,错落有致,有动亦有静,临池恣意倾吐清香。无尽诗美遽然现,诗不醉人人自醉,诗情画意两成趣,不亦乐乎莫如此。
(以上资料转自“唐诗宋词元曲”)

王清铭过年美文专题推荐:
人民日报丨浪漫的元宵节 (附朗读、元宵美图)
在宋代过个元宵节 (附:莆仙元宵节美图)
在乡村过一个元宵节(附:莆田市元宵观赏指南)
【推荐】莆仙元宵节丨郑智勇:乡下请香(游神)
名篇诵读丨春天的声音(同题两篇 名家朗读)
【情人节】致千年以后的你
“人日”说“人”:女娲拿捏人,上帝创造人……
春联中的人生感悟,平平仄仄平平仄……
一种叫“欢喜”的花,暗地里开放出快乐……
另一种美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朗读播放)
那时年夜饭特别香,压岁钱特别多,年味特别浓……
年俗丨除夕中午,全国独一无二的“裹粉”(炝粉)
全国压岁钱地图又开始刷屏,“莆田系”一万二……
莆仙年味丨阿狗(孩子),做红糰了!

王清铭老师公众号
做有情怀、有温度的自媒体!
只做文学☆只做教育
语文公益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应鸣阅读与写作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