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丨“这些字词的拼音被改了”,人民日报等时文
2019/2/26人民日报等 应鸣阅读与写作

     【作文话题

     最近,一篇网文《注意!这些字词的拼音被改了》引发广泛关注。不少网友发现,小时候被语文老师改正的错误读音,如今却得到“认证”。对此,教育部有关部门回应,改后的审音表尚未通过审议,还应以原读音为准。

    

    


     人民日报刊文谈改拼音:

     打破诗词合辙押韵,影响韵律美感

     人民网 2019-02-25

     ……

     说服到底念shuōfú还是shuìfú,铁骑究竟是tiěqí还是tiějì?事实上,这些读音出现争议,并非首次。早在2016年发布第三次《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征求意见时,一些经常出现的错误读音就成为规范读音。除了这些日常用语中的读音改动,有些诗词中留存的古音被修改,也引发热议。像“远上寒山石径斜”(xiá改为xié)、“乡音无改鬓毛衰”(cuī改为shuāi),这些修改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诗词的合辙押韵,影响了韵律美感

     “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不宜。”语言作为沟通交流的工具,发音是约定俗成的,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从春秋战国时期的“雅言”,到隋唐时期民族融合中塑造的“唐韵”,再到近代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形成的普通话,语音的流变从未停止。如果把语言比作一条河流,那么这条河流中既有河水奔腾而下,也随着支流的汇入、地势的起伏,以及地貌、气候、植被的不同而不断变化,这是一个必然的现象。

     然而河流之下,也有着千万年沉淀而成的河床,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这才是河流的本质。从历史的角度看,语言不仅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有着文化传承的功能,承载着一个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我们何其有幸,能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中感受委婉的韵致,能从“天似穹庐,笼盖四野(yǎ)”中体会旷野的苍凉,这是语言文字跨越时空的力量。

     诗词作为一种文学形态,更承载着文化与心灵的密码。中国传统诗歌对字词读音相当讲究,既要押韵,更讲平仄,这是中国传统诗歌之所以有独特魅力的重要原因。即便读音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仍能从这些音调韵脚中,领略唐诗宋词的曼妙音符。而那些处于诗句关键位置的“诗眼”,更保留下日常语言中已经不常见的读音,让人从中感悟音韵之美、语言之美,于反复诵读中感受历史的厚重,找到一脉相承的源头。从这个角度看,人们关注字词读音的修改,正是因为存有一份对传统文化的呵护之心。

     进而言之,人们希望留存这些“诗眼”,其实也是想为传统文化在汉语发音中留存一些“气眼”,让日常交流的语言,至少在诗歌中能够多一份诗情。我们不可能要求语言一成不变,相反,更有效率、更为实用、更能容纳当下生活的语言文字,本身就是发展的大势所趋。但也应看到,在变动不居中,我们仍然需要找到接续传统的空间。

     《 人民日报 》( 2019年02月25日 05 版)

    

    


     人民网评:鬓毛shuai?不能因"错误的大多数"就让别字转正

     李泓冰

     正在元宵佳节、融和天气中沉醉于桂华流瓦和酒朋诗侣的人们,忽被一个转爆朋友圈的帖子击中——《这些字词的拼音被改了》,许多读书人瞬间风中凌乱。

     按这帖子的表述,词典和新版教科书们正悄悄为“白字先生”正名:“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衰”不再读(cuī),而读(shuāi)了;“远上寒山石径斜(改读xié)”,“一骑(改读qí)红尘妃子笑”……还有确凿的“凿”,原读(zuò),后改为(záo);“粳米”的“粳”原读“jīng”,现在要读“gěng”……

     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正音”,如今要被“别字”堂而皇之地取而代之?专家们陈述如此“修正”的理由,“就比如说‘确凿’的‘凿(záo)’字,大家都这样读,读着读着就成了‘对的’。”这让大家愈发不淡定了。

     莫非语言文字的改革,对字音的究诘,竟要倚多为胜?这一回合,难道可以坐视三人成虎、曾参杀人,李鬼竟真能取代了李逵?

     对此,朋友圈连片“惊呼”甚至“惊恐”:“读别字的人多了,别字便成了‘正’字?什么逻辑!”“干脆把‘鸿鹄’的发音也改成‘鸿浩’吧,这个也错的多”,“考试可以改成投票制,ABCD四个选项,哪个支持的人多哪个就是正确答案?”上海一位语文老师出身的小学校长忧心忡忡,“以后小学取消多音字学习吧,省得教错,反正我是教不来了!”

     这一切是确有其事还是捕风捉影?

     澎湃新闻刊出一则报道:《咬文嚼字》主编称这是一则“假新闻”,提及的大部分内容,来自国家语委2016年6月6日发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稿)>征求意见稿》,至今尚未正式发布。今后正式发布的应该不完全和《征求意见稿》一样,专家说,“也许网友担心的‘读音改动’根本就不会出现在正式发布的《审音表》中,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

     听了权威的“也许”,却依然让人“担心”。“审音表”的征求意见稿,已经出笼两年多,社会上绝大多数人并不了解。而这些看似荒唐的“别字”上位,“也许”不会有,然而“也许”会有啊!征求意见有没有广泛性、科学性和严肃性?眼下的“哗然”,正是提醒国家语委的“正式发布”文本,一定要慎之又慎。

     语言文字从来都是变动不居、与时俱进的,当然不能抱残守缺,全依祖宗,一字不能易。否则,我们“也许”仍在之乎者也和繁体字中呢喃沉浮呢!鲁迅当年吐槽过一位名人说错成语,把“每下愈况”错说成“每况愈下”,所表达的意思也满拧。眼下,“每况愈下”早已成为正确的成语了。这也说明,“约定俗成”确实可以成为语言规范新创的重要因素。

     然而,“一个国家文化的魅力、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通过语言表达和传递”。规范使用语言文字,代表着国家尊严和文化传承,兹事体大。如果少了诚惶诚恐的敬畏之心,在改动时随意性太强,会带来简单粗暴、杂乱混淆甚至人文历史的断裂。语言文字的改革,要兼顾历史流变、地域融合,要注意外来语言的吸收转化,也要尊重约定俗成。但这并不是说,祖先魂魄所依的皇皇汉字,就一定要向“错误的大多数”屈服。

     像“远上寒山石径斜(xiá)”,这样的名句,几乎是每一代小朋友开蒙必读,这个读音不仅合辙押韵且浑然天成。倘若改成“xié”,便让晚唐七绝圣手杜牧陷入不会“押韵”的窘境。久而久之,我们的后人还怎么体会唐诗的铿锵优雅、宋词的婉转清丽?怎么告诉孩子某处读音的别扭该由谁来负责?

     曲高和寡,不意味着只能让“曲”走“低”,相反,可以通过努力,让“曲高”而“和众”。时下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和《中国诗词大会》等电视节目的日渐流行,证明了这种努力的有效。当小选手们已经很有腔调地诵读“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cuī)”之际,我们却要坐视某种文化上的釜底抽薪,让孩子们忽然“衰(shuāi)”得不知所措?让兢兢业业的广大语文教师失了准绳?让语言传承没了沉着有序的步步相依?

     兹事体大,且请广开视听,慎之又慎。

     (人民网·观点频道)

    

    


     【新闻资料】

     注意!这些字词的拼音被改了!别把孩子教错了!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shuāi)。”

     “远上寒山石径斜(xié),白云生处有人家。”

     “一骑(qí)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

     注:衰在诗中本读cuī,斜在诗中本读xiá,骑在诗中本读jì。由于读错的人较多,现已更改拼音。现在新版教科书上的注音是衰(shuāi)、斜(xié)、骑(qí)。

     类似的还有不少,如下:

     “说客”的“说”原来读“shuì”,但现在规定读“shuō”,另外还有说(shuō)服;

     “粳米”的“粳”原来读“jīng”,但现在要读“gěng”;

     ……

    

     这几天,网友针对拼音的发帖引发热议,许多人称“怕自己上了个假学”。

     不少网友查字典发现,许多读书时期的“规范读音”现如今竟悄悄变成了“错误读音”;经常读错的字音,现在已经成为了对的……

     大家纷纷表示有些“发懵”,不知道现在我们到底应该读哪个字音才算正确。

     下面,就来看看那些被大家发现修改了读音的字——

     比如道别的时候。经常说的“拜拜”(bái bái)。“拜”,《现代汉语词典》第 5 版注音 bài,第 6 版增加注音 bái。

    

     确凿(què záo),原读音:确凿(zuò)。后因从俗改为:确凿(záo)

    

     荨(qián)麻疹改为荨(xún)麻疹。

    

     “呆板”本来读 ái bǎn,但是后来为了尊重大众的习惯,所以从 1987 年开始,这个词的读音更改为 dāi bǎn。

    

     铁骑(tiě jì)是古代发音。“骑”字在类似动词词义时读 qí ,比如骑兵。其他的类似名词词义的全部都读 jì。轻骑,车骑,骠骑。

     不过,现代全部都读 qí,jì 音已经取消了。新版新华字典这个字就只有 qí 一个读音。(旧读“j씓jí”,2005 年起,统一废“j씓jí”读“qí”,详见《新华字典》第 11 版)

     没办法,我们要与时俱进,不能坚持旧的,否则就是错的。如上文提到的“呆板”“确凿”等都是如此。另如“斜”,古读 xiá,现在统读 xié。

    

     “说服”的汉语拼音注音是“shuō fú” 而不是“shuì fú”。《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出版,第 6 版 )的条目(第 1225 页)

     “说”字有四种读音。

     一是读“shuō”,主要的意思有:

     1. 解释,解说;2. 告诉,讲话;3. 言论、主张(作名词,如“学说”“歪理邪说”)等等。

     二是读“shuì”,意思是劝说别人使听从自己,比如“游说”。

     三是读“yuè”,作“悦”的通假字。

     四是读“tuō”,作“脱”的通假字。第三和第四种读音的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已十分少见。

    

     谁,何也。从言隹声。示隹切。《五音集韵》:是为切;《玉篇》是推切。依历史语音系统推导,则正音当为“shuéi”,简写作“shuí”。

     因发音不易,方音中介音容易丢失,又多转变为“shéi”,反向影响,定音从俗,故字典中两者皆收,今字典多以“shéi”又“shuí”为主。

     “shuí”为读音,多见于庄重场合和极富感情的诗朗诵中;“shéi”为语音,较生活化,多见于影视剧节目和日常生活中。

    

     唯(wěi)唯(wěi)诺诺改为唯(wéi)唯(wéi)诺诺。

    

     靡(统读mí):“靡靡之音”一词中曾经读作mǐ。

    

     箪食壶浆,《现代汉语词典》第 5 版注音 dān sì hú jiāng ,第 6 版注音 dān shí hú jiāng。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橙,统读 chéng,取消 chén(橙子);

     从,统读 cóng,取消 cōng(从容);

     脊,统读 jǐ,取消 jí(脊梁);

     迹,统读 jì,取消 jī(事迹);

     绩,统读 jì,取消 jī(成绩);

     框,统读 kuàng,取消 kuāng(门框);

     拎,统读 līn,取消 līng(拎东西);

     澎,统读 péng,取消 pēng(澎湃);

     绕,统读 rào,取消 ráo(回绕);

     往,统读 wǎng,取消 wàng(往前走);

     寻,统读 xún,取消 xín(寻思);

     荫,统读 yìn,取消 yīn;

     咱,统读 zán,取消 zá(咱们);

     作,在“作坊、洗衣作、豆腐作、小器作”中读 zuō,其他场合都读 zuò,即取消 zuó(作料)和部分词语中的 zuō(作弄、作揖、作死、自作自受)。

     看完这些,觉得以前语文老师正过的音都是泪啊!

     心疼咱们学配音和学播音的宝宝们,几乎每年都会有几个字的读音有变化。

    

     为何字词的读音会不断变化呢?

     南开大学语言学教授马庆株表示,语言是社会交流的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的发音也会出现变化。

     “就比如说‘确凿’的‘凿(záo)’字,大家都这样读,读着读着就成了‘对的’。”“进行普通话审音也是为了适应大众的需要。”

     他进一步解释,为了顺应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的日益发展与需求,语言文字也要相对地做出适应与调整。

     不过马庆株也表示,汉字语音的调整是一件非常慎重的事情,应该符合字面本身所有的意思。

     北京大学中文系退休教授王理嘉说,因为中国所有的字音都是表意的,每一个字音表达一种意思。

     也有专家对于一些汉字的统读发音提出了异议,比如“下载”一词,念四声zài,表达的是“搬运”的意思,现在被改为三声,就失去了原有的特殊含义。

     从词典的编辑方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了解到,第七版词典编辑截稿时,异读词审音表尚未最终定稿。因此目前词典使用的还是之前的发音标准。

     但是,现在教师的教学主要以教育部公布的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主。

     对于你家娃来说,认准课本统一读音最重要。

     (转载自骑象小学堂微信号(ID:ElephantYouth))

     资料来自网络,仅供学生学习使用。若侵权,请联系删除。致谢!

    

    


     王清铭“春天”美文专题推荐:

     林中的小木屋或者面朝大海的房子?

     城外放风筝

     又是油菜花黄,找到那只走失的黄蝶吗?

     姓名的价值,名字也是个人的“名牌”……

     美文丨城中的春天以及春天的声音(二篇)

     陌上花开缓缓归:能开花的爱情……

     人民日报丨浪漫的元宵节 (附朗读、元宵美图)

     在宋代过个元宵节 (附:莆仙元宵节美图)

     在乡村过一个元宵节(附:莆田市元宵观赏指南)

     名篇诵读丨春天的声音(同题两篇 名家朗读)

    

     王清铭老师公众号

     做有情怀、有温度的自媒体!

     只做文学只做教育

     语文公益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应鸣阅读与写作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