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丨中小学智能校服,还是“电子镣铐”
2019/3/2 16:55:31 应鸣阅读与写作
高考作文丨智能校服,是智能,还是“电子镣铐”?

【作文话题】
据《环球时报》报道,中国西南11所中小学的学生穿上了“智能校服”,校服左右肩缝制了可以记录生物数据的智能芯片和随时定位的GPS芯片,逃学、迟到、夜不归宿等任何异常情况,都会自动发送到家长和老师的手机上。根据厂商的升级规划,下一步是打造智慧教学和智慧生活,需求市场逐步显现。
《每日邮报》发布了一篇名为《别再逃学了!中国的学校使用人工智能校服,配有追踪芯片和面部识别软件,以监控学生的行为》来叙述这一现象。
【时评文推荐】
一言以蔽之,面对“智能校服”,我们不能只看到一面。这是一个不错的创意,但还存在着不足和短板。

▲资料图 图文无关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面对“智能校服” 不能只看到智能
文 | 余明辉
人脸识别考勤、GPS定位、无现金支付……据媒体报道,近日,一款智能校服被曝出正在中国西南地区十余所中小学试用,引发了热议和关注。厂商介绍,在校服两侧肩部置入芯片后,这款智能校服兼具了无感考勤、教务管理、家校沟通等功能,旨在打造智慧校园。但另一方面,“监测限制越来越多,侵犯学生隐私”“收集的敏感数据将如何使用”的质疑也随之而来。
对此,研发这款校服的当事公司法人代表回应称,目前并未对学生实行“全天候监控”,定位功能只满足个别家长的需求,并未全面推广。而数据安全也由公安部门等多重把关。饶是如此,就能说明“智能校服”是一个好创意且安全无虞吗?
就现有信息看,“智能校服”结合人脸识别、摄像头等组合应用后,学校可以适时了解学生是否迟到、早退,是否按时进入宿舍,是否在上课打瞌睡等。而家长则可以实时地掌握学生在校情况、实时位置与动态轨迹等。可以说,“智能校服”让学生处于学校、家长全方位、动态监控之中,对学生管理有着诸多便利的一面。
但另一方面,也必须要认识到“智能校服”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和明显的短板。
一者,“智能校服”有着诸多强大的信息收集、储存功能,比如记录学生在学校的消费及行踪等数据。因此,使用“智能校服”及相关功能,不但需要学校和家长同意知情,也须经过学生自身的知情和同意。
再者,“智能校服”如此强大的收集备查功能,对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来说,感受的可能不是校园的自由和美好,而是被监视的无力感,更有可能激起一定的反感和叛逆。
三者,虽然供应企业说收集的相关数据安全由公安部门等多重把关,但太多的现实告诉我们,这并不能确保相关信息的绝对安全。要知道,“智能校服”的监控数据为了便于家长等查询,肯定会接入互联网,而互联网中层出不穷的病毒、木马,乃至内部人为窃取等均可能会给数据安全带来威胁。
一言以蔽之,面对“智能校服”,我们不能只看到一面。让“智能校服”走进校园,这既需要有关方面将数据信息善加利用,也需要敏锐地发现潜在风险,且采取及时有效措施加以完善和规避,把风险降到最低。

推广“智能校服”还须慎重
作者:斯涵涵《光明日报》( 2019年02月21日 15版)
【网言】
人脸识别考勤、GPS定位、无现金支付……据报道,近日,一款智能校服被曝出正在西南地区10余所中小学试用,引发强烈关注。这款智能校服兼具无感考勤、教务管理、家校沟通等功能,旨在打造智慧校园。
该校服从设计完成到走进校园,再到穿到学生的身上,自始至终没有征询一下学生们的意见,也从未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理性而言,智能校服的推进还需慎重。一方面,智能校服涉嫌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另一方面,数据安全上的隐患不容小觑,智能校服如何能够确保绝对安全,还是未知。一旦泄露,后果不可预想。学校也好,家庭也罢,在这些环境中,学生都处于相对弱势的一方,对自己的权益没有清晰的认识,也缺乏维权的渠道,这使得学校及家庭的管理侵害学生合法权益的现象频仍。智能校服便是典型事例。现代教育的宗旨是要培养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才,而科技进步的目的是为人服务,不能本末倒置。全方位监控学生的智能校服,是教育与科技的错位,也是教育领域管理权和隐私权交锋的体现,更与现代教育的宗旨南辕北辙。校服虽然智能,但是它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却不得不警惕。
(原载于荔枝网 作者:斯涵涵 摘编:王营)
【新闻资料】
知否,知否,智能校服=还是≠“电子镣铐”?

近期,有媒体报道,贵州和广西等地十多所中小学的学生穿上了“智能校服”。
“智能校服”的左右肩位置装有2个芯片,与学校和宿舍门口装有人脸识别摄像头的人工智能系统协同工作,可以自动识别学生信息,判断学生是否为本校学生,语音播报给门卫的同时,记录学生进校、离校、进出宿舍的时间以及进出时20秒视频,并推送到家长的手机相应APP上。
同时,通过佩戴定制的含有GPS模块的校徽,可实现对学生的实时定位。如果任何学生违规离开学校,该系统就将发出警报。

随着事件被报道,“智能校服”在网上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微博上大量留言都在质疑这种全程监控学生行为的管理方式,也提出这样的“智能校服”是否侵犯了学生的隐私。甚至有人提出这等同于“电子镣铐”。
研发该校服的贵州冠宇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李大国表示“全天候追踪学生一举一动”为误读,定位功能通过在校服外佩戴定制校徽可以实现,尚未集成到“智能校服”中,且均由学校根据需求选用。冠宇科技的官方微博也表达了相同的意思,同时对目前“智能校服”的功能进行介绍和使用情况进行了说明。


“智能校服”引发热议的几项功能,大家是怎样看待的呢?
校门和宿舍的自动信息识别和时间及短视频推送模块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信息化的门禁和进出管理系统,对学生进出校园的时间,寄宿学校进出宿舍时间以及进出20秒视频信息向家长们的推送无可厚非,让家长掌握这些时间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能让家长对孩子的状况更加了解和安心,也起到一个对学生安全的保障作用,当学生遇到一些特殊情况,能够让家长和学校做出更快的反应。
非本校人员的智能鉴别功能对于无论是校园的管理、秩序,还是学校师生的安全都是有利的保障。从这一功能而言,“智能校服”能够起到一些积极的因素。
当前,十多所购买“智能校服”的学校里,部分学校地处城乡接合部或是乡镇上,学校周围环境比县市中心区域要稍显乱、差,在校就读的部分学生家长因外出工作无法按时接送或者照顾子女。
在此前提下,“智能校服”对于这些学校的学生和家长而言,很可能是乐于尝试和接受的。同样,其他中小学也会有许多家长因为工作原因无法按时接送孩子上学,孩子进出校门的时间的推送也是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

“智能校服”云平台和APP
根据该公司的相关描述,该模块是对学生的出勤、考试成绩等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归类,方便学校进行管理,同时可以实现便捷的家校互动、作业推送和反馈、教学资源共享等。
作为“智慧校园”的一个方面,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这样的云平台可以算是一个数字化的“家校通”,对加强学校的管理,方便学校与家长的联系是有一定的帮助的。

定位功能
当前,定位功能是“智能校服”引发最多讨论和争议的点。
许多网友直言的,实时定位让学生处于全方位的监控之下。学生处在这种被随时随地监控着的情境下,让学生失去了本就不多的自由和私密,可能会让他们升起更强烈的逆反心理,正如我们成年人,即使是在单位再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地工作,也一定不希望老板掌握自己在单位的每一点行踪。
也有网友表示,从初衷和有利的地方看,对于学生的逃课,可能遭遇的校园霸凌或者在校外遇到的危险都能够提供一定的帮助和保护。
有媒体报道,部分研发“智能校服”的公司还在定位功能里加装了一键求救和报警模块,在学生遇到危险时能够给予更加有效的帮助。

实时定位信息分享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确立了隐私权的法律地位,尽管没有司法解释对于隐私权的范围进行严格意义上的明确,但是根据民法总则以及国际上通行的界定,个人行踪是可以作为个人信息而需要严格加以保护的。
根据民法总则第一百一十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
所以,从法律、原则层面讲,实时定位信息分享这一功能触及到了学生的个人隐私权。
因而,触及到定位信息,一定要慎之又慎,学校的需求和家长的同意并不能成为给学生安装定位装置的充分理由,学生自己是个人隐私权的主体,应该给予学生在决定是否佩戴GPS模块上更多的自主权,而不是他人代替自己做出决定。
众人建议,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该功能可以更加个性化,比如将定位功能作为个性化模块,学校不再施加影响,让每个家长和学生独立做一个自主选择。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也应该让学生和家长可以便捷地选择退出这种定位信息的授权而不加以干涉。

在目前的大数据时代,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智能校服”系统包含有大量的学生信息,每天也有大量的数据上传云端,数据的安全性不容忽视。
“智能校服”也许是一个好的尝试和应用,但是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的保护,毕竟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无微不至到类似于监控的管理肯定是不合理也不合适的。
学生信息数据的保护也同样是学校方和相关公司需要格外重视且要做好的工作,保护学生的数据安全也正是保护学生隐私权的重要部分。
来源:《环球时报》
资料来自网络,仅供学生学习使用。若侵权,请联系删除。致谢!
原创最新作品推荐:
美文丨又是初春,阳光的味道和花开的声音(五篇)
城外放风筝
又是油菜花黄,找到那只走失的黄蝶吗?
姓名的价值,名字也是个人的“名牌”……
美文丨城中的春天以及春天的声音(二篇)
陌上花开缓缓归:能开花的爱情……
名篇诵读丨春天的声音(同题两篇 名家朗读)

王清铭老师公众号
做有情怀、有温度的自媒体!
只做文学☆只做教育
语文公益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应鸣阅读与写作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