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忙二倍速人生,我却想和自己“虚度时光”……
2019/3/4 15:29:16 应鸣阅读与写作

    

    


     【话题】

     【二倍速人生,生活节奏这么快是好还是坏?】

     最近网上流行一个词,叫“二倍速”。自从有了倍速播放功能,几乎没有哪一部爆款电视剧能逃脱被“1.5倍速”和“2倍速播放的命运”。不久,“二倍速吃饭”“二倍速创业”“二倍速读书”的说法纷纷冒出来。总之就是,现在的人很忙,忙到没有时间把一件事用正常的速度做完。有些影视剧就是用来消磨时光的,现代人没有那么多空闲时间,快一点又何妨?怕就怕在“二倍速”成了贩卖焦虑的新表达。

     2006年,一位来自英国的心理学家进行了一项实验,发现世界各地的行人走过同一段路所花的时间,整体上比20世纪90年代初减少了10%。对此,学界提出了一个更加精准的概念:“大加速”,这种大加速让我们有种失控感。在大加速的作用下,人们对生活的态度不仅越来越缺乏耐心,流行文化也变得愈加快速、浅薄、无足轻重。不过也有人认为,大加速让我们进入了一个真正的黄金时代,人们的生活更加高效便利。对二倍速人生,你是怎么看待的呢?

    

     我想和自己“虚度时光”

     王清铭

     生活是一种广义的艺术。诗人李元胜写过一首诗歌《我想和你虚度时光》,他说要把时光“浪费”在抬头观看落日和满天星光,低头看水的镜子,散步、伫立,长时间凝视“你”的眼神等。诗人所写的“浪费”其实是一种诗意栖居,他把生命“虚度”在美好的事物上,“直到所有被虚度的事物,在我们身后,长出薄薄的翅膀”。

     珍惜时间,这一说法没错,但我们更要珍惜世界上的美好,如果只有繁忙和喧嚣,生命的美好又附着在哪里呢?

     摇滚乐节奏强烈,风驰电掣一般,但英国著名的摇滚乐队“披头士”的成员约翰·列侬曾经说过,当我们正在为生活疲于奔命的时候,生活已经离我们而去。音乐需要快节奏,但生活应该张弛有度,否则生活会抛弃我们,我们空有行尸走肉的躯壳,没有灵魂。

     人生是艺术,不是技术。“二倍速人生”,从工作的技术层面来说,有可取之处。影视剧注水的情节,用倍速播放功能快速“拧干”;蒸汽机时代的火车气喘如牛,加速后的动车奔驰如骏马,呼呼生风;凭君寄语报平安,山重水复,消息早丢弃在路途上了,不如一个电话或一条微信更能“见字如面”。……提高效率,是现代人普遍认同的理念。

    

     人生可分为两大部分:工作和生活。工作需要技术,但生活需要艺术。对很多都市人来说,突飞猛进的技术使生活更便利,但也容易使我们被技术绑架。欧·亨利的短篇小说《忙碌经纪人的浪漫史》写经纪人麦克斯韦尔机器化的生活:“坐在办公桌前的人简直成了一部机器;它是一个忙碌的纽约市的经纪人,由好些营营作响的齿轮和正在展开的发条推动着。”午餐将近时,他才想起向莱斯利小姐求婚。莱斯利小姐柔声告诉他,昨晚八点钟在街角的小教堂里他们举行过婚礼啦。小说的结局是荒唐的,但认真查看我们疲于奔命的生活,有时还真的如此。

     我们的生活不知不觉被外物遥控,我们浸淫其中,却很难摆脱。名和利不是坏东西,但如果它们成为我们生活的主宰,就蜕变为名缰利锁了。美国电影《人生遥控器》讲述这样的故事:迈克尔拼命工作,错过了老婆的生日、结婚纪念日,还错过了儿女最值得珍惜的成长过程。他去购买万能遥控器时,买到神秘的“人生遥控器”:它不但可以快进无聊的时间,还可以暂停即将失控的场面,甚至可以倒退到那些被遗忘的美好回忆。

     好景不长,智能芯片开始发挥功效,遥控器不再受他的控制了,时间“二倍速”向前走:他迅速地成为公司的高层、他的妻子改嫁、父亲逝世、儿子结婚等等,他后悔莫及,弥留之际,他告诫儿子不要重蹈他的覆辙,但二倍速的人生在轮回,儿子成了工作狂。……

    

     电影的结局倒是圆满的,迈克尔感动了死亡天使莫蒂,获得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时间蓦然回到拥有遥控器之前的日子,他幡然悔悟,以家庭为重。他终于真正获得“人生遥控器”——心灵,回到亲情、爱情和自己的生活。有多少现代人还在喧嚣都市奔忙,无暇停下来,像印第安人一样,让自己的灵魂赶上

     朱光潜先生在《慢慢走,欣赏啊!》中提出一个看法:“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人生应是艺术,但很多人习惯把“艺术人生”转换成缺乏人性温度的技术。各类媒体也在贩卖焦虑,喜欢用的词语是“抛弃”“来不及”等,什么《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到头来却发现抛弃你的不是同龄人,而是焦头烂额的自己;什么《我才23岁,却一切都来不及了》,结果眼前只有匆忙的苟且,却永远抵达不了诗和远方;什么《90后已经实现财务自由,你还在还蚂蚁花呗》,实现财务自由,当然可喜可贺,但若失去心灵的自由,这样的自由还有多少意义?他们喜欢用的句式是“再不……就……”,什么《再不疯狂,就老了》,实际上有些人疯狂过度,像电影里的迈克尔一样,错过了人世间最美好的亲情和爱情。……

    

     贩卖焦虑的人,危言耸听博人眼球,他们最大的思维误区就是把工作的技术和生活的艺术混同起来。二倍速,本只是技术上的术语,用于快进冗长的影视情节,倒无可厚非。但用于人生,“二倍速吃饭”只能食不知味,还带来胃病;“二倍速创业”由于开头仓促,结局只能草草收场;“二倍速读书”大概只能了解一些故事梗概,作为聊天的谈资炫耀,要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谈何容易。“二倍速人生”和大加速,只能增加生活的失控感和灵魂的失重感,其他作用寥寥无几。

     把生活技术化了,我们可能被忙碌和焦虑充斥,身心只能超负荷运转。医药学家拉里·多西提出了“时间疾病”的概念。是的,很多人的时间都患病了,没有激情的红血球,没有诗意的维生素,我们都成了病人,生命的病人

    

     都市的夜晚需要璀璨的霓虹灯,夜行车时需要车灯,但真正能够点燃我们心灵的是白天的太阳和夜里的月亮。“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这首《竹里馆》抹去了时间的刻度,用明月的升降作为生命的尺度。工作需要快节奏和技术化,但生活的节奏要慢下来,才能让生命艺术化。“慢生活”运动方兴未艾,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生命回归简朴、闲适和诗意。有一些时光需要诗意的虚度,一些生命需要“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这就是患都市病的人所缺乏的“生活的艺术”。

     匆忙走在路上时,有时不妨停下来,看春天的阳光照着姹紫嫣红的花朵,看青草在乍暖还寒的风中摇曳,让心灵也像诗人诗中所写的那样“长出薄薄的翅膀”。

     莫让生活技术化,回归艺术。最好的生活艺术,就是我和自己“虚度时光”。

     【人生是一种广义的艺术

    

     Tang Yau Hoong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

     ——朱光潜

    

     Tang Yau Hoong

     据说古老的印第安人有个习惯,当他们的身体移动得太快的时候,会停下脚步,安营扎寨,耐心等待自己的灵魂前来追赶。有人说是三天一停,有人说是七天一停,总之,人不能一味地走下去,要驻扎在行程的空隙中,和灵魂会合。灵魂似乎是个身负重担或是手脚不利落的弱者,慢吞吞地经常掉队。你走得快了,它就跟不上趟儿。我觉得此说法最有意义的部分,是证明在旅行中,我们的身体和灵魂是不同步的,是分离分裂的。而一次绝佳的旅行,自然是身体和灵魂高度协调一致,生死相依。

     ——毕淑敏《带上灵魂去旅行》

    

     Tang Yau Hoong

     不管发生什么事,也不要憎恨这个时代!没被人表扬也无所谓!要有能时刻保持微笑的坚强…只要挣扎着活下去,肯定会有很多快乐的事,不断发生!

     ——贝鲁梅尔《海贼王》

    

     Rupert Vandervell

     从茫茫宇宙的角度看,我们每一个人的确都是无依无靠的孤儿,偶然地来到世上,又必然地离去。正是因为这种根本性的孤独境遇,才有了爱的价值,爱的理由。人人都是孤儿,所以人人都渴望有人爱,都想要有人疼。

     ——周国平《爱与孤独》

    

     Anuar Patjane

     Had I not seen the Sun

     I could have borne the shade

     But Light a newer Wilderness

     My Wilderness has made

     我本可以容忍黑暗

     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

     然而阳光已使我的荒凉

     成为更新的荒凉

     ——艾米莉·狄金森

    

     黎晓亮

     如果有人告诉你他很喜欢一首歌,那首歌的歌词是给你的。

     ——李宫俊

    

     Елена Воеводина

     相信望远镜,不相信眼睛;

     相信楼梯,但从不相信台阶;

     相信翼,不相信鸟;

     还相信你,相信你,只相信你。

     相信恶意,不相信恶人;

     相信酒杯,但从不相信烧酒;

     相信尸体,不相信人;

     还相信你,相信你,只相信你。

     相信许多人,但不再相信一个人;

     相信河床,但从不相信河流;

     相信裤子,不相信腿;

     还相信你,相信你,只相信你。

     相信窗,不相信门;

     相信母亲,但不相信九个月;

     相信命运,不相信黄金的骰子;

     还相信你,相信你,只相信你。

     ——塞萨尔·巴列霍

     王清铭最新原创作品推荐:

     美文丨又是初春,阳光的味道和花开的声音(五篇)

     城外放风筝

     又是油菜花黄,找到那只走失的黄蝶吗?

     姓名的价值,名字也是个人的“名牌”……

     美文丨城中的春天以及春天的声音(二篇)

     陌上花开缓缓归:能开花的爱情……

     名篇诵读丨春天的声音(同题两篇 名家朗读)

    

     王清铭老师公众号

     做有情怀、有温度的自媒体!

     只做文学只做教育

     语文公益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应鸣阅读与写作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