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环水书香
2019/3/7 11:05:03应鸣读写 应鸣阅读与写作

仙游燕池铺五六十年代时的人民公园
南湖:环水书香
王清铭
熟悉的地方有风景。仙游旧名清源县,古人说,莆阳好山水,清源者最秀。很多人只知道仙游有蜚声省内外的四大景,却不知县城周围有八大景,前人还用对联的形式来记述它们:
“飞凤晨钟,卧龙夜泊;仙岭樵歌,兰溪渔唱;圣泉耕隐,宝幢齐云;腾山阁魅,环水书香。”
可以想象一下这种诗意栖居的生活。从行云流水一般的文字里抬头,早晨听大蜚山传来的悠远钟声,一声一声地敲打在心弦上,黄昏时听木兰溪上传来的渔歌,那些歌声如夕晖镀亮了思绪,中午时可以看南湖里的夏荷擎出绰约的风姿,太阳照在清澈的南湖水上,波光潋滟的,清风徐来,涟漪粼粼地开放,然后又粼粼地凋谢。

南湖遗址
书生端坐的地方叫县学,也就是现在的仙游文庙,南湖在文庙之前,如环带。现在很多人不知道县城有湖:有东湖、西湖和南湖。东湖在东门外,西湖在西门外,到明朝时,东西湖都变成农田,南湖还在,一直潋滟到清朝。家住南湖边的明代尚书郑纪还写过《南湖记》,在南湖边建南湖书院。民间还流传这样振奋人心的一句话:“三湖水复涨,仙溪多卿相。”
仙游七山一水二田,全县的GDP一直落后于周边县,但民间的财富不可估量。仙游的民营加油站、红木家具等,都占全国的半壁江山。我更感兴趣的是,在有点遥远的宋代,这个经济有点落后的仙游县名列全国进士十强县的第八名。“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现在很多人只知道这是南宋丞相陈俊卿的名言,其实这一句话早在仙游和莆田的民间心口相传,陈俊卿只是把这句民间俗语说给宋高宗听而已。仙游学人游心华先生曾在赖店看到镌刻“敬惜字纸”的红砖,还特地拍摄下来。由此可见,仙游民间对文化的敬畏之心。

敬惜字纸 游心华拍摄于赖店镇
回到南湖。湖是城市的眼睛,明眸善睐,临水而居的生活自有一种悠然的诗意。蜚山似眉峰聚,湖和兰溪似眼波横,读书人就坐在眉眼盈盈处。县学(文庙)面对南湖的一池莲影,荷影娜娜,荷香袅袅,手上的书香和内心的清香幽幽微微,此情此境,其乐无极。此种感受,当求证于郑纪,惜乎尚书府第还在,南湖早已干涸在历史的风尘中。
我说过,仙游有两座文化高峰:一是南湖边的文庙,儒家入世兼济天下的文化高峰,古代仙游出过五个状元七个宰辅(陈洪进、蔡卞、蔡京、蔡攸、叶顒、郑侨、陈卓)三个赠官宰相(留居道、陈靖、叶顗),是全国唯一的被称为“山中邹鲁”的地方;一是九鲤湖,道家出世超凡脱俗的文化高峰,仙游得名自何氏九仙,九鲤湖是中国梦文化的起源地。这两座文化高峰,都与湖有关,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文化风景,还真的需要源头活水。

仙游文庙
文化才是最旖旎的风景。仙游文庙是福建四大文庙之一,现在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旧志载:“学宫之前南湖水萦绕如环带,水脉源源而来。人才济济,相继书香不断,为学宫形胜最也。”文庙边是鲤声剧院,莆仙戏被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这里走出世界级戏剧大师陈仁鉴和全国戏剧“三驾马车”之一的郑怀兴,拿全国戏剧奖容易得像到自家菜园子摘菜。剧院往东,曾是拥有百年历史的仙游师范,这里正在崛起房地产的高楼,仙游师范的校名也因为改制变为历史名词。

仙游雁塔
南湖也成为仙游文化史上的一个让人惋惜的名词。南湖因为淤积等原因渐渐变成池,我没有做过考证,燕池埔的地名何时出现,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地名跟南湖有关。上世纪五十年代,燕池被重新疏浚成湖,燕池埔建起“人民公园”,现在从网络上那张发黄的照片里还可以看到亭、树、曲桥和粼粼波光。上世纪八十年代,公园的湖又被填了,建了体育场。在兰溪公园建设前,这里是市民散步、纳凉、聊天、恋爱的好地方。前几年,体育场也拆迁了,现在旁边高楼林立,原体育场那里还是一片废墟。据说这里要建设市民文化广场,但愿如此。文化是仙游竞争的软实力,政府部门当强化文化建设。
原体育场边有座雁塔,是古代科举张榜题名的地方,明代万历年间建的。不知道雁塔是否还在,好久没去看望它了。

书法 何飞挺

王清铭最新原创作品推荐:
“三朝元老”郑纪:自是心情能照物
二倍速人生,我想和自己“虚度时光”……
美文丨阳光的味道和花开的声音(五篇)
城外放风筝
又是油菜花黄,找到那只走失的黄蝶吗?
姓名的价值,名字也是个人的“名牌”……
美文丨城中的春天以及春天的声音(二篇)
陌上花开缓缓归:能开花的爱情……
名篇诵读丨春天的声音(同题两篇 名家朗读)

王清铭老师公众号
做有情怀、有温度的自媒体!
只做文学☆只做教育
语文公益
http://weixin.100md.com
淇℃伅浠呬緵鍙傝€冿紝涓嶆瀯鎴愪换浣曚箣寤鸿銆佹帹鑽愭垨鎸囧紩銆傛枃绔犵増鏉冨睘浜庡師钁椾綔鏉冧汉锛岃嫢鎮ㄨ涓烘鏂囦笉瀹滆鏀跺綍渚涘ぇ瀹跺厤璐归槄璇伙紝璇烽偖浠舵垨鐢佃瘽閫氱煡鎴戜滑锛屾垜浠敹鍒伴€氱煡鍚庯紝浼氱珛鍗冲皢鎮ㄧ殑浣滃搧浠庢湰缃戠珯鍒犻櫎銆�
返回 应鸣阅读与写作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