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节乱侃丨满街美女的时代 (系列 共四篇)
2019/3/8 10:50:21 应鸣阅读与写作

     【有关美女的系列随笔 共四篇

    

     冷眼看美女

     王清铭

     时代不同,美女的标准大概也悬殊。中国古代的“环肥燕瘦”搁现在去审视,恐怕她们有很多缺陷。杨玉环肯定要去减肥,回眸一笑百媚生,如果是单眼皮,得马上去割个双眼皮。她玉容寂寞,泪水阑干,到现在也不太可能“梨花一枝春带雨”,大概要忙不迭地找个地方补妆去了。赵飞燕三寸金莲,腰可盈握,倒是天生的衣服架子,但是否“三围”突出的魔鬼身材,史书上没有记载,俺不敢妄加揣测。赵飞燕若非丰乳肥臀,健美操就够弱不禁风的她练个花容失色的。

     读初中时我以为乐府诗《陌上桑》中的秦罗敷是美女的极品,但从现代美女的角度看,首先她的衣着就不时尚。“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颜色搭配显得特别老土,而且包裹得这么严,根本不符合“要风度不要温度”的现代观念。往上看她的头部,“头上倭堕髻”,这发髻活脱是出土文物,她的头发也是古人所说的“青丝”,不是都市时髦女性所染的金发。我们在看看秦罗敷的“回头率”: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她完全是不打折扣的村姑,土得掉渣了,诗中竟然说有一位高官要去追求(是否包二奶,有待考证),换到现在,她大概连个“小款”也傍不上。

     我私下作一个猜想:假如这些古代美女去参加现代的选美,评什么“世界小姐”,恐怕入围的资格都混不上。

    

     【凤姐变美女的过程】

     刚查阅2004年“巴西小姐”弗朗西妮·艾肯泊格的资料。她为了参加选美,整形23次,其中大幅度整形4次,小规模美容19次。隆乳之后隆鼻,割唇之后割胎记,仿佛是整修房屋恨不得推倒重建。她说过去自己缺乏美丽,整容给了它自信和完美的三围。自我感觉颇良好,只是苦了她身体上的各个零件,刨光、打磨、切削,怎一个苦字了得!

     天生丽质的她还需这般折腾,相貌平平的女子的美丽之途大概就是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了。性感如美国艳星麦当娜,据说有一次在法国某杂志选美中也只居第15名。好莱坞到美国许多大牌明星居住的比弗利山庄的路上,有一块巨大的广告牌,一辆法拉利轿车旁边倚靠着一个美女,胸部丰满、双腿颀长、脸蛋修整得白璧无瑕。美女旁边的广告语是:“法拉利制造完美的汽车,我们制造完美的美女。”那些好莱坞明星有多少人整过容,这个问题大概比他们的年龄更神秘难测,上天也不知道。

    

    

     【郭美美对照图】

     现代美女大概是活在镜头和别人艳羡的目光中的,很少为自己而活着。我杞人忧天,身边的美女都变为泡沫等填充物和各种化妆品的组合物,这跟“芭比娃娃”有什么区别?

     《诗经》中形容美女“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娥眉”,我总觉得她缺乏生命的气息,远不如王昌龄笔下的采莲女子“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的自然之美。她们才是真正没有污染的“绿色食品”。现代版的美女即使秀色可餐,也是涂上工业油的大米,食之难以下咽。

     莎士比亚说:“上帝给女人一张脸,女人自己另造一张。”现代科技给女人提供更强大的美容支持。美颜相机把照片篡改成“照骗”,“美图秀秀”让多少灰姑娘瞬间变成白雪公主。现在有一款反其道而行之的软件叫“丑图秀秀”(makeapp),号称能让男人沉默、女人流泪,其功能就是给照片卸妆。假如拿按了这款APP的手机去对准满街美女,很多人会像《聊斋志异》中的狐狸精给现出原形的。近来腾讯优图实验室开发“一键卸妆”的软件,据说它不知道美化系统具体参数,也能对美化后的图像进行复原。消息刚传出,网友就直呼,程序员可能是直男癌,情商严重残缺。

    

     在美容院爆棚的今天,重提“美在自然”这个看法很不适宜。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现在美女多为时尚而生存,她们的眼睛多盯在流行上,却很少收回眼神正视自己。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柳永活在现在,大概也难于豆蔻词工的。

     试想:上文提到的古代美女如果活在新潮的都市靓女之中,可够她们折腾的。杨玉环要抽脂,赵飞燕要隆胸,秦罗敷穿比基尼,即使再美丽动(冻)人,也够让人心寒的。

     西施有“沉鱼”之貌,现代版的美女大概只倾倒屏幕前的fans,她们总给我“东施效颦”的印象。有一首《西施咏》的诗这样讽喻东施:“溪水溪花一样春,东施偏让入宫人。自家未必无颜色,错绝当年是效颦。”东施与西施同样美丽,只是西施有了被选入宫的机遇。东施缺乏自信,盲目模仿西施,结果整天皱眉让人恶心。美的本质在真实,在自然,在个性。千篇一律的美只能扼杀个性,现代美女花团锦簇,因为个性的缺席,更像塑料花。

     何为美女?让我用清人张潮的话来总结全文吧: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

    

     笑侃古代“四大美女”

     王清铭

     我这个人有时喜欢吹毛求疵。扁鹊不去吹毛求疵,怎么能看出蔡桓公病在腠理?蔡桓公不接受扁鹊的吹毛求疵,讳疾忌医,结果病入膏肓一命呜呼。

     鸡蛋里挑骨头,有时还是可以挑得出来的,鸡蛋能孵出小鸡,怎么能没骨头?当然,鸡蛋里挑出骨头,前提是在孵化小鸡的时候。

     中国人一说起美女,都要搬这样的词汇:“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古人词汇量有限,又不善摹写,套用现成的词句很省事,本来不多的脑细胞可以少死掉几个。国人的懒由此也可见一斑。结果几乎所有的古代美女都似复印过一般,分不清谁是谁了。美得没有个性,这种美就有点媚俗,媚俗就不美了,国人的审美观多年来就这么矛盾着,这个问题到现在还没有解决。

     一说古代美女,就要说“四大美女”: 西施、貂蝉、王昭君、杨玉环。其实,南宋平阳木刻年画《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也称为《四美图》),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绿珠四位古代美人。除了王昭君没变,赵飞燕等三人的人气远不如西施等人,在美女PK中落败了,也难怪,现在流行版本里的四大美女那个不是在权利的中心,罩着权力的光晕呢?她们身后的男人不是皇帝就是丞相,貂蝉还让两个男人,一个丞相一个猛将为她酿制了史上最强的醋,能不抓人眼球?除了王昭君身世有点凄凉让人掬一把同情的泪外,其他的三个女人都以征服男人的形式征服了世界。女人的美要用黄金来装饰,是谓金屋藏娇,还得有权力往她们脸上贴金,否则,你一个平凡女子除了操弄柴米油盐,怎么能将世界置之于股掌之间?

     如果当时有超女之类的比赛,粉丝们用短信或微信投票,行使民主的权利,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大概会是另外一种版本了。

    

     闭月羞花沉鱼落雁之说,大概是御用文人为了奉承权贵而虚拟出来、混几钿银子的。就说貂蝉,有闭月之貌,人家养在深闺,哪个无聊穷酸文人偷觑得到?天上经常会有云遮月的景象,俺独立苍茫的时候,也曾有过,怎么只将闭月的美丽注册为貂蝉的专利?杨贵妃羞花,没准那花是含羞草,或者花刚好要凋谢了,自然花瓣有点萎缩,贵妃羞花不就变成花见花谢?西施沉鱼,没准那鱼在西施浣纱的脏水里憋晕过去了,王昭君落雁,这只大雁难不成是惊弓之鸟?

     中国人就喜欢虚构一些站不住脚的故事,又懒得去思考甄别,于是到后来大家都相信了。由此可见,有点脑子比有个位子更重要。

     有人矫枉过正,走向另外一个极端了,专门找四大美女的缺陷。比如让西施得了肺结核的病,经常皱眉咳嗽,人家吴王夫差就那么没眼力见,宠爱这个一个病美人,不怕被传染?中国文人的审美观也患病了,如西施一样病得不轻。王昭君倒没病,有人就给她安排一双大脚。人家汉代不要求女人缠足,脚大点、脚踏实地点不是更好?有人继续编排说,昭君为掩盖了一双大脚,请裁缝做了一件套裙,在裙下镶满美玉佩饰。我疑心这种说法的根源是杜甫的诗句“环佩空归夜月魂”。

     古代要搞臭一个女人,不外乎两种办法,说她们是红颜祸水,自己把江山弄丢了,找一个女人来顶岗,可见中国的男子汉真的很稀缺。还有就捂住自己的鼻子,给她们加上狐臭的毛病。貂蝉和杨贵妃据说都有狐臭,占四大美女的一半,女人得狐臭的概率有那么高么?我更怀疑,那些酸腐文人哪有机会接近貂蝉和杨贵妃,闻一闻她们身上的味道?这种诬蔑的办法成本很低,信口雌黄一下,大家多少都有点仇官仇富心理,平地都可起波澜,于是都信了。杨贵妃喜欢温泉浴,有人就说唐玄宗“春寒赐浴华清池”,是给贵妃治疗狐臭的。可惜毕竟想象力有限,编造的谎言也有人不相信的,比如我。人家杨贵妃就是美得让人嫉妒甚至嫉恨,“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能得到对手们的高度评价,这美还真的没得说。

    

     中国人就有这样的奴性,对权势顶礼膜拜,当奴隶而不得的时候,就造谣生事。谣言也是弱者生存的利器。中国人喜欢传播谣言,这是弱者平衡心理的秘诀。于是谬种流传,没有人去分别,更没有去还原四大美人的本来面目。

     中国要进步,就得有自己的目光和脑子,还得健全自己的身心,做一个强者。

    

     再侃“四大美女”

     王清铭

     中国文人喜欢捕风捉影,说得好听些,叫虚构,叫艺术加工。按现在的话说,就是炒作。古代没有“中国小姐”之类的评选活动,要从数千年的历史中,无数的美女中海选出几个美女来,工程浩大,费力不讨好。草根美女也没有眼球效应,索性就找有几个强大政治背景的,可见自古以来,文人就很难与权势脱离干系。文人们可以自诩不摧眉折腰事权贵,但在当时的权力语境下,文人的腰总是自觉不自觉地佝偻着的。

     于是四大美女都与极权有关,与貂蝉有关的董卓虽只是个丞相,万人之上,却不在傀儡皇帝一人之下,他站在权力的金字塔最尖端。那时没有狗仔队,深宫之中或侯门似海,无从偷窥,四大美女的八卦都来自传闻,传闻在流传过程中难免严重失真,还混入了流言和谣言。那时也没有人出来还原历史真实,也难以还原,宫闱秘史,既是秘密,透明度就相当可疑了。白发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几个白发宫女,除了哀怨,还能承担厘清历史真相的重任么?历史有时就是暗箱操作,文人们也集体无意识地为这四大美女推波助澜。连批判现实主义的大诗人白居易,都会在《长恨歌》中编造唐玄宗在杨贵妃死后与她在七夕长生殿魂魄相见的故事,那四大美女的传说还不泥沙俱下?

     有人列举出“四大美女”留下的八大疑惑。我这里只说几点,先说她们的名字吧,除杨贵妃的名字比较确定外,其他三个美女的真实名字是什么呢?

    

     西施,我只听说过姓西门的,西并不是姓,施才是。西施,本义就是西边姓施的。古代女子没有社会地位,在农村一直到辛亥革命,很多女子都是用居住的地方来称呼的。那个效颦的恐龙住在东边,就叫东施。

     中国文人很多时候没有自己的头脑,说起王昭君来,理所当然就以为她姓王名昭君,几个满腹经纶的人大概会摇头晃脑地炫示自己的学问,说王昭君叫王嫱。殊不知,嫱是古代宫廷的女官。古代宫女也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什么“妃嫔媵嫱”之类,王昭君当时级别很低,只是个“嫱”,要出塞和亲了,汉元帝临时火线破格提拔她,赐封她为“昭君”。可见,知识有时真的不是力量,智慧才是。中国知识分子缺的就是智慧和自己的思想。

     貂蝉,史书上没有记载,只是以文学形象出现在《三国志平话》和《三国演义》中。正史上有记载的是,吕布在董卓府时,曾与董卓的一侍女私通,但没有说这个侍女的名字,更没有说吕布和董卓两人因这个侍女反目成仇。在古代,女人在权贵眼中如衣服,没有那么重要。这个侍女什么时候被称为貂蝉,你我都不知道,只好以讹传讹了,这一讹就是两千年多。

     再说桃色新闻。貂蝉让两个权力巅峰上的男人为她争风吃醋,最后两败俱伤,这不多说了,《三国演义》里有。按中国人固有的“女人是祸水”的思维,杨贵妃一定与安史之乱的元凶安禄山有染。《资治通鉴》记载“贵妃洗禄儿”事,唐玄宗还亲自去观看“洗儿”典礼,并皇恩浩荡赏赐这个白面狼。“自是禄山出入宫掖不禁,或与贵妃对食,或通宵不出,颇有丑声闻于外。”安禄山大杨贵妃二十多岁,长相很青蛙,杨贵妃即使想鲜花插在牛粪上,还得顾忌唐玄宗吧?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看来泼脏水,恶意炒作,以坏名声搏出位,吸眼球,不是现在才有,中国文人很早就会当操盘手了。但我愤慨的是,政治是男人的事,为什么要让一个只会跳跳舞吃吃荔枝的小女子去担负?男人靠征服世界来征服女人,但他们失败了,凭什么把女子当做他们骄奢淫逸、腐化堕落的借口?

    

     西施与范蠡的故事不是桃色事件,而是让后人景仰的伟大爱情,当然,前提是他们的生活像传说的那样。杜牧曾有诗:“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苏轼的《水龙吟》词里也写道:“五湖闻道,扁舟归去,仍携西子。”两人的诗词都说到了西施的结局,吴国被灭掉后,西施与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踪所终。如果真是这样,也算善有善报。但这很可能只是人们的美好愿望。

     《墨子》中说:“是故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贲之杀,其勇也;西施之沈,其美也;吴起之裂,其事也。” “沈”在古代就是“沉”的意思,墨子说西施被沉水的悲剧根源是她的美丽。李商隐曾作《景阳井》绝句一首:“景阳宫井剩堪悲,不尽龙鸾誓死期;肠断吴王宫外水,浊泥犹得葬西施。”墨子离西施生活的年代很近,可信度比较高,西施最后是被沉江而死的。但我也很怀疑,西施的美除了沉几条文人臆造出来的鱼之外,即使作为无辜的政治工具,她又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呢?

     勾践这个人为了复国,可以有卧薪尝胆这样的自虐行为,连为吴王尝粪便这样恶心的事情都做了,还有什么龌龊的事儿干不出来的?股肱之臣文种被杀了,范蠡驾扁舟远逝,西施被沉于水中,其实不是因为她的美丽,而是因为勾践的狠毒。一个堂堂国君,靠西施这个弱女子打败吴国,这事传出去,手握权柄的勾践还有什么权威可言?西施是必死无疑的,死于男权社会的高压和不可救药的病毒之下。

     在专权的年代,很多时候,真相是隐藏在谎言的迷雾之中的。要拔雾见青天,光有穿越历史隧道的目光还不够,我们还要运用脑髓,做自己的思考、辨别和廓清。对四大美女应该这样,其他的真相也当如是观。

    

     满街美女的时代

     王清铭

     年轻的一代很有创意,比如同样说“丑”,我们顶多说“长得歪瓜裂枣”,他们却能总结出几十种说法。用电脑俗语来说就是,“大哥,把你脸上的分辨率调低点好吗?”还有“你长得拖慢网速,你长得太耗内存”。他们褒词贬用,比如说“长得真有创意,活得真有勇气”, 再如“长得很科幻,长得很抽象”,“你的长相突破了人类的想象”等。

     几乎人人都爱美,古人形容美就用“秀色可餐”一词,美得可以当饭吃,当然这一定是在吃饱了撑着的时候说的。现在有“美丽是一种生产力”的说法,满街、满屏幕都是美女或准备变成美女的人,美容业欣欣向荣,减肥药长盛不衰,自然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莎士比亚曾对女人颇有微辞:“上帝给了女人一张脸,她们却还要自己造一张出来。”不过莎士比亚现在也生气不了了,满街的美女妆照样化,脸照样整,“造脸运动”方兴未艾。我看一些影视女明星、女歌星的脸,经常感慨现代整容业的发达可以巧夺天工,只是总觉得这些芭比娃娃般的美女少了兰心蕙质的神韵,多了不食人间烟火的神气。

     有一段时间,我观察街上那些女子,她们敷上厚厚一层白白的面膜,总让我想到乡下土墙上涂抹了太多的白灰,会往下掉。她们涂眼影,抹猩红的口红,她们在拐弯处突然出现,让我悚然一惊,还真怕她们张开血盆大口。我反对浓抹,但不反对淡妆,最少不会像作家赵树理在《小二黑结婚》中那样嘲笑“三仙姑”:“好像驴粪蛋上下了霜”。当代的“三仙姑”的称呼也升级了,叫“女神”。

    

     说起“女神”,如果你上街去喊一声,估计十个中会有九个人认为是喊她,还有一个是没有听到。女人有这样的自信总归是好的,自己爽心,如果打扮得体,看的人也养眼。

     我在搜索材料时,注意到两种相反的说法:英国专家说看美女可延年益寿,美国的调查却得出“娶美女为妻会折寿九年”的结论。

    

     根据英国一份医学杂志报道,男性每天凝望漂亮女性几分钟,可以延长平均寿命4至5年。看美女时血压相对较低,脉搏跳动较慢,心脏疾病也较少,而凝视美丽的女性10分钟,健身效果差不多相当于做了30分钟的有氧运动。据说美国有一项调查表明:男人娶了漂亮的妻子会折寿九年。理由是一:妻子太漂亮,心里压力过大,折寿三年。二:漂亮妻子花钱大手大脚,男人敢怒不敢言,长期忍耐伤及心脏折寿三年。三:漂亮女人物质欲望很强,性格专横跋扈。丈夫情绪激动心率加速,会有损心脏机能,丈夫又得折寿三年。

     折寿或延寿,专家们还在争论不休,我们就不掺合了。外表美在很多时候占优势是必然的,西施和东施同时落水,先被救上来的倒会是东施,去救西施的人太多了,纠缠不休、争执不下,延误了时间。

     我要说的是:美可以有多种的形式。培根说过这样一句话:“相貌的美高于色泽的美,而秀雅合适的动作的美高于相貌的美,这是美的精华。”我可能多此一举,现代美女多数认识的是烟熏肋条肉或烟熏咸背脊肉的那种“培根”,读英国哲学家培根的书的人估计不多。外貌美只能取悦一时,内心美才经久不衰。大家都知道这句话:“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可爱就是内在美的一种外化。当然,很多现代美女不知道这句话是达芬奇说的,她们早把达芬奇和我都归入“老古董”行列。

    

     《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伽西莫多外形丑陋得像魔鬼,但内心纯真善良得像天使。作家雨果曾说:“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伽西莫多就是他用这个美学原则来塑造的。

     林肯曾说过:一个人天生丽质是福分,容貌平平或丑陋,是遗憾。这世上福分少了,遗憾却很多。去弥补遗憾,这情有可原,主要是看弥补的方式。台湾作家林清玄曾非常赞赏台北一位化妆师的说法:三流的化妆是脸部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还是多一点精神、生命的化妆吧,在这满街美女的时代。

    

     图片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王清铭最新原创作品推荐:

     南湖:环水书香

     “三朝元老”郑纪:自是心情能照物

     二倍速人生,我想和自己“虚度时光”……

     美文丨阳光的味道和花开的声音(五篇)

     城外放风筝

     又是油菜花黄,找到那只走失的黄蝶吗?

     姓名的价值,名字也是个人的“名牌”……

     美文丨城中的春天以及春天的声音(二篇)

     陌上花开缓缓归:能开花的爱情……

     名篇诵读丨春天的声音(同题两篇 名家朗读)

    

     王清铭老师公众号

     做有情怀、有温度的自媒体!

     只做文学只做教育

     语文公益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应鸣阅读与写作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