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推荐丨流浪大师成网红,夸夸群蹿红等……
2019/3/22 17:14:35 应鸣阅读与写作

     话题推荐丨流浪大师成网红,夸夸群蹿红等……

     【视频】流浪大师沈巍

     流浪大师成网红

     他被大家称为“国学大师、流浪大师、金句大师”,而他却直言:“网上走红不能改变我的命运。”除此之外,他的金句还包括:

     “有人给我钱我不要,我不是乞丐。”

     “我不是大师,百分百不是,大师要多读书。”

     “不是我学问多大,是你们书读少了。”

     “距离浩如烟海的文化本身,我们都是井底之蛙,一定要不断的学习。”

     “读书要用笔、要配起来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有人说因为你外表可怜所以你捡垃圾,那为什么我捡垃圾不能按照公益的目的捡呢?”

     “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愁白头,这是过去谁都知道的,现在则是贪官在监牢,一夜愁白头。”

     “我最向往成都,读书人一辈子有个理想,最好的像诸葛亮一样,出将入相。如果做不到,就学杜甫,忧国忧民。”

     ……

    

     网友们在蹭流量(钱江台)

     当然,沈巍并不在乎钱财。20多年默默无闻,最近却因为网络走红。有人编故事、贴标签,比如生造毕业于复旦大学,父母妻女在车祸不幸丧生等谣言。还有近百名主播、微商聚集,与其说是崇拜,不如说是在打着关心、拥护的旗号在蹭流量。

    

    

     此番情景让我们想起了犀利哥。2010年凭借一张照片红遍了大江南北,后来参演了电影《变身男女》,参加了时装表演秀,商业利益裹挟着他,把他推上了风口浪尖。然而热潮退却,徒留一声哀叹。

    

     他选择了继续流浪,从此杳无音讯。好在沈巍是理性的,阅读让他构架了自己完整的世界,丰盈了内心。他说不需要资助,只想过自己平静的生活。不需要别人可怜,只需要得到尊重,就这一条。

    

     多元的社会,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想要的生活,你可以去浪漫的土耳其,也可以去街头巷尾的故纸堆里。虽然沈巍在父亲的强权下违心选择的不喜欢的专业,但最后遵从内心,继续了捡废品的幼年习惯。

    

     然而人们不在乎他究竟是精神有问题还是“遗世独立”的奇人,而是披着“喜欢”的外套,佯装成粉丝,兴奋地消费着热点人物,然后喊一声“大师”。沈巍流浪的是身体,内心似平湖般宁静。而网红、微商们身心却是随处流浪,嗅着曝光、流量的味道,忘了什么是本真、什么是心安身自在,即使斯是陋室,也惟吾德馨。沈巍不是大师,他也说自己百分之百不是大师。可人们喜欢这种包装的戏剧性效果,不是尊称,而是戏谑。

    

     【评论范文】

     特约评论员:高路

     别为蹭流量,打扰别人的生活

     不能用一个标准来适用所有的人,有些人对物质生活看得比较重,有些人则更重视精神生活,有些人喜欢稳定一点的生活,有些人只喜欢相对漂泊一点的生活。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你不能理解的事没准别人处之泰然,你接受不了的美食没准别人甘之若饴。过度干预反而打扰了别人的正常生活,臆测不能代替事实判断,不能建立在先入为主的基础上。显然很多人是在脑补关于“大师”的各种事迹,在这样的基础上自然不可能得出理性的判断。相反,我们倒是应该多关注一下流浪“大师”的健康问题。“大师”也上了一定年纪了,需要一个稳定的生活。希望当地街道、 社区、慈善组织能评估一下他的身体心理状况,科学地给予帮助。很可惜,在流量为王的互联网时代,“大师”恳请大家别打扰,他朴素的愿望注定是要落空了。

    

     事实上,有关“大师”的消息这几天一直都是热门话题,在抖音上更是达到了刷屏的地步。据说为了蹭到大师超级流量各路”神仙“蜂拥而至。有网络主播,有微商。他们聚集到“大师”身边只求与他合影拍照,希望拍出流量。大师无疑成了最大的消费品,原本是一场温情的关注活生生的变成了一场流量的饕餮盛宴。

    

     对于“大师”的所思所想、所欲所求反倒淹没在了喧嚣中,不再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编造身世、杜撰生平,拍视频、博点击、骗流量,这是想捧红“大师”还是想捧红自己?这些网红不失时机地出现在大师跟前,说是奔“大师”的名头去的,其实是蹭流量去的!这无疑是我们需要警惕的一种网络流毒。

     来源:钱江台(微信公众号ID:ZJQJPD)

    

    


     夸夸群蹿红背后:这届丧而求安慰的年轻人

     最近,“夸夸群”火了。在群里,不管你发什么,都会收到其他群成员的夸奖。除了建立“夸夸群”,还有很多商家推出了“夸人服务”。购买服务后,便会被拉进一个群里,群里人会从各方面夸赞购买服务的人。这种“无厘头”式夸奖,为何会火爆网络呢?

     夸夸群是怎么火起来的?

     据了解,夸夸群的前身是豆瓣的相互表扬小组。

     该小组成立于2014年,创立至今已有1000多条跟帖,值得注意的是,该小组于今年3月爆红,3月以来的跟帖已接近300条,成员也增加了1万。

     跟帖中,要求被夸的理由千奇百怪。比如“夸夸我的猫”,“面试没通过,求夸赞”,还有无助如“明天毕业答辩,今晚姥姥去世,求夸夸我给我力量”,而小组成员也都很暖心,纷纷留下鼓励和夸奖。

     不过,与正在风口上的夸夸群相比,豆瓣相互表扬小组中内容的“塑料感”并没有那么强烈,其内容和情感相对更加真实。

     让夸夸群进一步发酵的是微博。3月8日,一位女生在微博晒出男友送她的礼物——付费夸夸群。

    

     该微博发布后,随即引发近万条跟帖评论,一下子打开话题热度。

     除了建立“夸夸群”,还有很多商家推出了“夸人服务”。在电商平台搜索“夸夸群”,发现现在的“夸夸群”已经不满足于单纯的夸奖,而是在“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及人数上做起了包装,例如“北清复交文科专业高端群”“120人超大群”“颜值在线美少女夸夸群”等。

     购买服务后,便会被拉进一个群里,群里人会从各方面夸赞购买服务的人。在这种群里,不管你说什么话发什么表情,甚至只发一个标点符号,都会被其他群员夸奖。

     夸奖服务结束后,群友们会礼貌地将客户“恭送”出群,而不是直接踢出。

     为什么夸夸群会火?

     无论是互喷群还是夸夸群,其实都是一个大型的社交秀场。与朋友圈或微博等社交平台相比,夸夸群或互喷群这类社交秀场的入场门槛要低得多。人们不需要下n个软件只为精修一张照片,也不需要遣词酌句修改几个字文案。

     在夸夸群中,想要写一段彩虹屁式的夸赞相当简单。这里不需要太高的文学素养,也不需要学习圈子黑话,只需要在一段话里保留1到2组褒义的四字成语作为形容词,即可迅速完成一段夸赞文案。也无须担心用词是否达意,反倒是组合搭配得越不和谐,越是好玩。只要你进了群,你就可以快速上手,玩得快乐。

     在夸夸群中,目前数量最多活跃度最高的形式是高校夸夸群、职场夸夸群等,群内人员的关系介于强与弱之间,彼此之间多少有重合的社交圈。在夸夸群中的人们,或者同属一个学校,或者同在一个公司,或者有共同的亲友,细微而坚韧的圈层连结始终存在。半匿名半公开式的夸夸群,基于微信群建立却带着 “浅社交”的属性,也许是压抑的社交环境中一个绝佳的突破口。在半明半暗的环境中,人们得以在屏蔽伤害的同时有效互动,自由地宣泄与释放。

     年轻人需要低成本的社交。在大家都是陌生人,没有共同话题的情况下,能在一个统一语境下能够快速地展开对话。这样可复制高的场景,让所有人迅速参与其中,夸夸群满足了这个需求。

     不过,关于夸夸群,最难解的迷思或许是:明明说的都是些塑料感十足的彩虹屁,为什么偏得这届年轻人的青睐?

     有网友乐此不疲地穿梭于各个微信群吹彩虹屁,自然也有网友耿直地提出质疑:“只有我觉得很无聊吗?”事实上,当然没有人会真情实感地相信夸夸群中的各路彩虹屁,但是塑料感并不等于无诚意,不相信也并不意味着无法获得情感上的满足。

     从“互骂群”到“夸夸群”,这些群都指向了同一个目的:向外界索取情绪价值。

     现代人生活压力的驱使下,让年轻人去寻找陪伴和抚慰,而互联网就是这些情绪最好的出口。我们可以从中收获,而且不需要付出线下交友那么大的成本,只需要有部手机,有点流量,有点时间,就可以完成了。

     互联网,就是寻求陪伴的最好的途径,尽管“夸夸群”并不能帮你面对现实。

     来源:清博舆情

     资料来自网络,仅供学生学习使用。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王清铭最新原创作品推荐:

     激扬文字丨贪泉与廉石,官员酌贪泉而觉爽了吗?

     赤饼:生产明清家具的地方,一种疑似唐代的美食……

     【名篇诵读】女声版《杏花春雨江南》

     【名篇诵读】杏花。春雨。江南。美丽的中文

     名篇回放丨名家朗诵:春天里种植自己

     满街美女的时代 (系列 共四篇)

     南湖:环水书香

     “三朝元老”郑纪:自是心情能照物

     二倍速人生,我想和自己“虚度时光”……

     美文丨阳光的味道和花开的声音(五篇)

     城外放风筝

     又是油菜花黄,找到那只走失的黄蝶吗?

     姓名的价值,名字也是个人的“名牌”……

     美文丨城中的春天以及春天的声音(二篇)

     陌上花开缓缓归:能开花的爱情……

     名篇诵读丨春天的声音(同题两篇 名家朗读)

    

     王清铭老师公众号

     做有情怀、有温度的自媒体!

     只做文学只做教育

     语文公益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应鸣阅读与写作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