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篇诵读丨与父亲抬担子 (附:写作技法点拨)
2019/3/24 12:01:17应鸣读写 应鸣阅读与写作

    

     (朗诵:武戈)

     名篇诵读丨与父亲抬担子 (附:写作技法点拨)

     与父亲抬担子

     文丨王清铭

     小的时候,家里生活十分艰难,我们几个半大的孩子经常被当作全劳力使用。印象最深的是我与父亲抬担子。我个儿矮,走在前,父亲个儿高,在后。担子的绳子离父亲的肩膀很近。我从小就肯吃苦耐劳,担子可能不很重,但因为我太小,几次下来,嫩小的肩被粗糙的扁担压出一块血红,血珠子快要淤出来。扁担好像钢板一样硌得辣疼,我只好佝偻着,用上背部来支撑感觉越来越沉的重量。父亲看到了,伸手将担子的绳索又往他那边一捋,我的脚步轻而快,而劳累一天的父亲却蹒跚起来。我对父亲说,我能行。父亲说:小孩子的肩嫩,压得太重,长大骨头会变弯的。

     不知不觉中长大了,父亲在我眼中变矮了,读书放假时给家里帮忙,我个儿高,走在后,父亲个儿矮,在前。十多年过去了,生活的重担早压得父亲有些佝偻,父亲像我小时候一样用上背部来支撑担子的重量,看着父亲吃力的样子,我的心有点酸,但强忍着不让眼泪盈出眼眶。父亲一生最见不得眼泪。阳光下父亲的背影不再是挺直着的,而是缩成一团。上坡时我装成漫不经心地用手往我边捋担绳,将担子的重量尽量往自己的肩上压。这回父亲没有发觉,脚步迈得更稳健了。我对父亲说,你太累了,歇会儿。这回轮到父亲用手背揩拭额头沁出的汗说:我能行。说着他脸上的皱纹拉直了,露出一个表情平板的笑容。

     到达目的地后,父亲才发现担子后移了许多。他上下打量我一会儿,只轻轻地说一句,阿铭懂事了,那一天夜里,我的肩膀肿得老高,血淤成青色,疼得睡不着觉,但我不叫痛,因为我真的懂事了。

    

     工作以来回家的次数少了,父子相对,没有什么话可讲,我极少谈自己的境况,怕给他再增加心头的负担,父亲除了劳动还是劳动,也没有太多的闲话。好几年过去了,父亲的背越发佝偻。上星期回家帮父亲打煤饼,天不热,但他很快就大汗淋漓,脱掉外衣,父亲的背再一次呈现于我的跟前。这是怎样的一个背影啊,肩上的骨骼垂成两个弧形,背部佝偻成一个前倾后拱的弧形,而腰部又有点前拱后倾。背部的肌肉有点松驰,原来我以为皱纹只长在人的脸上,现在才明白,老了的人,背部甚至躯体各部都会长起皱褶。我们两人一起将袋装的煤抬到埕场,父亲在前,我在后,父子体高相差10多公分,担子的重量倾向父亲那边。这一次我不再掩饰,用手直接将担绳捋到我这边。父亲看在眼里,还是那句话,我能行。但他不再推让了,毕竟是60多岁的人了。

     父亲稳健地走着,我心头忽然涌起许多回忆,但很快就收住思想野马的缰绳,现实的生活是实在的,就如脚下的路,根本就无须抒情。我跟着父亲稳健地走着……

    

     写出独特的“这一个”

     ——例谈写人要凸显个性

     【技法点拨】对于这两种环境里的人物,我认为您都用您平素的鲜明的个性描写手法给刻画出来了。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正如老黑格尔所说的,是“这一个”,而且应当是如此。

     以上文字摘自恩格斯写给敏·考茨基的信,它提出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文学命题:优秀文学作品不仅要刻画典型,也要写出典型人物的独特个性。中学生作文虽然不等同于文学创作,不要求达到这一高度,但也应努力写出人物的个性,甚至在对人物个性的的揭示中表现出人性的光辉。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

     首先,注意细节描写,从细节描写中突出人物个性。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但并非每人都能用文字描绘出这一不同。我们写作文描写人物时,一般情况下,同学们会有“人云亦云”的毛病,只是泛泛而谈,而不能写出他们的独特之处。例如写女孩子时,通常都是“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写父母亲就是“两鬓已出现星星白发”,而缺乏生动感人、能体现独特个性的细节。而朱自清的《父亲》中写父亲却有一回避这些模式化描写:“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从服饰、动作、体态等多个角度细腻地写出父亲的独特之处,读来令人动容。

     其次,注重人物形象的立体化。人性是复杂的,很难“一言以蔽之”,但是中学生在作文时常常只关注其中某一个方面,而忽视了其他方面,好的人物就好得无可挑剔,没有一点瑕疵,而坏人则一无是处,这样写很容易导致人物形象干瘪。反之,如果我们在描写人物时,能考虑到人性的复杂,则往往能塑造出真实可感的动人形象。例如张爱玲的传世名篇《金锁记》的女主角曹七巧,她的主要性格是粗暴凶悍、专横刻薄,但这只是对他人所表现出的性格,在内心深处,则是自卑的。这样写,不仅更符合人性特点,同时也让读者对她寄予深深同情。当然,将人物形象刻画得有立体感、有深度,并不等于笔墨平铺、面面俱到。一般来说,在表现人物性格时,要以展现其高尚品质为主,这样更符合中学阶段作文主题“健康、积极”的要求。

     最后,要学会运用适当的艺术技巧。对比和衬托就是突出人物独特个性的两种常用手法。“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同样,要显出人物的独特个性,如果只是直接描写,有时会显得不够深入,甚至会显得矫情做作,而安排一个与之个性迥异的人物,共同处于某种环境中,然后展现两人的不同反应,就更容易让读者认识到所写人物的独特之处。如鲁迅小说《药》里将华老栓等愚昧的国民与夏瑜进行对比,使得夏瑜的形象更显高大。当然,对比不限于两人之间,即使同一个人,也可以抓住他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行为,从这些差别中动态地呈现人性。如《变色龙》里的奥楚蔑洛夫处理案子时,因为听到围观者关于咬人小狗的身份前后不同的表述,而出现前后态度的5次变化,就突出了他的媚上欺下、趋炎附势的性格特征。

     (广州第二中学 王义刚)

    

     王清铭最新原创作品推荐:

     激扬文字丨贪泉与廉石,官员酌贪泉而觉爽了吗?

     赤饼:生产明清家具的地方,一种疑似唐代的美食……

     【名篇诵读】女声版《杏花春雨江南》

     【名篇诵读】杏花。春雨。江南。美丽的中文

     名篇回放丨名家朗诵:春天里种植自己

     满街美女的时代 (系列 共四篇)

     南湖:环水书香

     “三朝元老”郑纪:自是心情能照物

     二倍速人生,我想和自己“虚度时光”……

     美文丨阳光的味道和花开的声音(五篇)

     城外放风筝

     又是油菜花黄,找到那只走失的黄蝶吗?

     姓名的价值,名字也是个人的“名牌”……

     美文丨城中的春天以及春天的声音(二篇)

     陌上花开缓缓归:能开花的爱情……

     名篇诵读丨春天的声音(同题两篇 名家朗读)

    

     王清铭老师公众号

     做有情怀、有温度的自媒体!

     只做文学只做教育

     语文公益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应鸣阅读与写作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