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丨结婚率创新低!婚姻应是相互磨砺的围城……
2019/3/26 8:01:51 应鸣阅读与写作
下附:新闻背景资料
时评丨结婚率创新低!婚姻应是相互磨砺的围城……

【话题】
【#2018年结婚率创新低#:近7成人认为“不一定非要结婚”,婚姻是人生的必需品吗?】
民政部发布的2018年中国最新婚姻数据,将婚姻唯美的外衣一把扯碎,露出冰冷而坚硬的现实。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结婚率(结婚人数 /同期总人口数)为7.2‰,创2013年来的新低,而离婚率则连续15年上升。
选择在适婚年龄走入婚姻,组建家庭,这似乎是不可逆的人生选择。然而近年来“不婚族”的数量越来越多,他们认为婚姻并不能稳固两个人的关系,婚姻里的另一半也并不是坚固的依靠。他们甚至认为,不通过婚姻证明的感情,才更接近爱情真正的本质。对此,你怎么看?

【原创时评】
婚姻应是一座相互磨砺的“围城”
王清铭
2018年结婚率连续六年创新低,而离婚率则连续15年上升,两相比照,面对日渐严峻的现实,我们很有必要做反思。有人说现在的婚姻围城是:城里的人想出来,可城外的人,并不想进去。
结婚率创新低,有社会转型期的时代原因,如人口总量多年下降,社会逐渐老龄化,劳动年龄人口下降比较快等。我们不能忽视,现在生活和婚姻的成本在上升。西班牙《世界报》曾说:中国的高房价,毁灭了年轻人的爱情,也毁灭了年轻人的想象力。虽然这句话有点危言耸听,但不可否认,日渐高企的城市生活成本让很多适龄青年没有诗和远方,也远离了渴望的爱情。
《北京爱情故事》中说:“没有物质的爱情是不存在的,因为物质和爱情是密不可分的,是紧密相连的。”婚姻需要物质的依附,但不能把婚姻物质化。美国心理学大师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批判这种以商业化对待爱情的态度:“人与人之间的爱情关系也遵循同控制商品和劳动力市场一样的基本原则。”我们可以姑且把婚姻视为资源配置和利益交换,即使婚姻可以量化,但还有最大的变量——爱情。女作家三毛对荷西说:“看得不顺眼的话,千万富翁也不嫁;看得中意,亿万富翁也嫁。”但对他,“那只要吃得饱的”,“以后还可以少吃点”。

三毛与荷西
随着社会发展,婚姻模式也在改变,钱钟书所说的“丈夫是女人的职业”的年代早已过去,青年男女经济独立,个性也独立。在婚姻上,除了物质方面的考量,他们也看重爱情和其他精神方面的追求。他们选择走进婚姻围城,不只是为了找个跟自己看一起看电影的人,而是想在一起分享看电影的心得。对这些人来说,“结不结婚不是问题,爱不爱才是问题。”弗洛姆说爱不只是一个对象问题,更是能力问题。要走进婚姻围城,提升自己的“爱的能力”很有必要。
结婚率创新低,还有一个原因是选择不结婚的人群比例在上升。这是婚姻观念和结婚意愿的问题。有必要纠正一个说法,就是“不婚族”。“不婚族”并不是孤独终老者,而绝大多数是因客观或主观因素而“不急着结婚”,选择“晚婚”。等到丘比特之箭射中的时候,他们也会马上“冲进来”的。
结婚率创新低,我更关注的是适龄青年的婚姻观念问题。
一说起婚姻,很多人很自然提起那个耳熟能详的比喻:婚姻是围城,“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婚姻的美妙诱惑暂且不论,前一句话说婚姻就是一种束缚,已结婚的人想方设法摆脱它。把婚姻说得暗无天日,春风不度。

钱钟书与杨绛
大家了解“围城”这个著名比喻是在钱钟书先生的同名小说中。小说第三章中,褚慎明说英国有句古话:“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苏文纨说法国也有这么一句话:“不过,不说是鸟笼,说是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后来小说的主人公方鸿渐又重提此事,并评论道:“我近来对人生万事,都有这个感想。”
《围城》写的不只是婚姻,更是方鸿渐所感慨的“人生万事”。小说出版后,很受读者欢迎,一些读者喜欢对号入座,甚至妄自揣测书中所写的是钱钟书和妻子杨绛的婚姻。钱钟书不堪其扰,杨绛特地写了两篇文章,作为小说的附录在再版时一道印出。在文中,杨绛对“围城”的解读极其精辟,钱钟书深以为然。杨绛写道:“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婚姻也罢、事业也罢,整个生活都似在一个围城之中,人永远逃不出这围城所给予的束缚和磨砺。”杨绛指出人们对围城看法的偏颇:理解过于狭隘,以为只是说婚姻;只看到围城束缚人的一面,忽视围城也给予城中人的“磨砺”。
2016年百岁老人杨绛去世之后,很多人才知道他们的婚姻围城里藏着真正可歌可泣的爱情。婚姻围城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相互磨砺,相互成全。有一次,杨绛读到英国传记作家概括最理想婚姻的一段话:“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她把它念给钱钟书听,钱当即回说,“我和他一样”,杨绛说,“我也一样”。
按现在的话说,钱杨在遇到对方之前可能也是“不婚族”中的一员,两人进入围城之后,共同享受婚姻围城内的岁月静好,根本就没有“想出去”的念头。最美的爱情是什么?就是包容和接纳对方的所有,自己也要跟着婚姻一起改变、共同成长。
“知乎”上有人提问:你认为长久爱情最核心的部分是什么?其中有个高赞回答:“长久的爱情需要面临很多考验,生活方式的认同、彼此各种习惯的适应、心灵沟通,更重要的是需要两人有互相包容的心。”其实这大句话可以用杨绛所说的“磨砺”两个字来概括。

钱钟书写作《围城》时,杨绛创作的话剧《称心如意》走红,但她全力以赴支持丈夫,心甘情愿退居幕后,包揽所有家务。钱钟书曾经形容杨绛:“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钱钟书“拙手笨脚”,不会打蝴蝶结,不会洗桌布,甚至分不清左脚右脚,但每天早起都会做早餐,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老。62岁时,家里用煤气罐,钱钟书为了做早饭,生平第一次划火柴。
婚姻可能是一种束缚,也可以是一种磨砺。在相互磨砺的围城里,张爱玲所说的“红玫瑰”,不会变成“墙上的一抹蚊子血”,依旧会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白玫瑰也不会成为“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照样可以“窗前明月光”。
有人说,婚姻并不能稳固两个人的关系,婚姻里的另一半也并不是坚固的依靠。这种状况现实中有,但婚姻是靠经营的,如果两人相互“磨砺”,双方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那么这种担忧必然减轻许多。
“不婚族”还有更“高蹈”的说法:不通过婚姻证明的感情,才更接近爱情真正的本质。试问:如果爱情无法用婚姻来证明,这样的爱还会长久,经历生活的风雨吗?我认为持这种看法的人犯了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所说的第三种错误——不了解“堕入情网”同“持久的爱”这两者的区别。牢固的婚姻才是持久的爱,“把疯狂的爱恋看作是强烈爱情的表现,”不是寂寞太久,就是太过幼稚。

年轻时的钱钟书与杨绛
和钱钟书热恋时,杨绛曾给他写一封信,信上说:“现在吾两人快乐无用,须两家父亲兄弟皆大欢喜,吾两人之快乐乃彻始终不受障碍。”爱情是两个人的快乐,但也是两家人的欢喜,杨绛这句话说出了爱情和婚姻的真谛。钱钟书的父亲国学大师钱基博看后,赞叹道:“真是聪明人语!”
貌似聪明的现代人,读懂如此爱情挚语了吗?

【新闻背景】
2013年至今,结婚率一再下降,与人口总量多年下降等因素有关,出生人口下降与结婚率下降趋势吻合。
2018年全国结婚率为7.2‰,为近10年来新低。结婚人数为1010.83万对,同比下降48万对。离婚人数为380万对,同比增加10.75万对。
数据还显示,经济发达地区的结婚率都不高,2018年末上海结婚率为4.4‰,全国最低。

越来越多的人为什么不结婚?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的数据,2018年全国结婚率为7.2‰,为2013年以来的最低。2010年到2013年结婚率处于上升的状态,2013年则是拐点,迄今仍未出现上升的情况。
2013年全国结婚率为9.9%,2014年降低为9.6%,2015年为9%,2016年降到8.3%,2017年再降到7.7%,2018年仍继续下降。
随着中国人均GDP(地区生产总值)接近1万美元,逐步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结婚率却越来越低,并且越发达的地区结婚率越低。
3月18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口与健康研究中心主任石智雷指出,结婚率下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晚婚,初婚时间进一步推迟了。
另外,结婚率的下降与人口结构关系很大,随着老龄化的发展,结婚适龄人口的比重在相应减少,这必然会导致一般结婚率的下降。
据了解,最近多年劳动年龄人口下降比较快,每年以三五百万的数量下降。反映在适合结婚的人口数量方面,最近几年也下降较快,出生人口下降与结婚率下降趋势吻合。
2018年,中国全年出生人口1523万人,比2017年1723万的出生人口下降了200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81‰。

回顾 ↓↓
15,230,000人!比去年整整少2,000,000人!
1996年全国人口出生率(出生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为16.98‰,相比1987年的23.33‰,已经下降了约6个百分点。2018年全国出生率为10.94‰,比2017年的12.43‰进一步下降。
全国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的步伐在1996年之后并未减缓,到2010年只有11.9‰。以22岁为结婚年龄来看,2010年出生的人口将在2032年左右进入结婚生育阶段。
3月18日,北京市委党校教授潘建雷指出,中国的结婚率、生育率都会不断下降,可以说这是一个趋势。结婚年龄在不断上升,结婚意愿在不断下降,包括生育意愿,因为现在有这样的社会思潮。
潘建雷表示,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生活成本在上升。对于婚姻本身来讲,肯定不是简单的两个人的结合,它实际上涉及很多方面,是各种各样的资源的搭配,情况非常复杂。
专家认为,结婚率下降的另一个原因是选择不结婚的人群比例在上升,尤其是女性。南开大学教授原新表示,2015年全国30-34岁女性不结婚比例在6%左右,比1990年提高了10倍左右。

经济越发达结婚率越低?
数据显示,经济发达地区的结婚率都不高。
2018年末,上海、浙江的结婚率为全国倒数前两名,上海结婚率为4.4‰,全国最低。另外,天津、广东、北京等沿海发达地区结婚率也较低。
结婚率最高的几个地区是西藏、青海、安徽、贵州等地区。贵州2018年结婚率达到11.1‰,全国靠前。全国结婚率最高和最低的地区,这一数据相差一倍多。
石智雷指出,现在结婚率下降,还与家庭观念的变化有关,同时发展水平也会产生影响。比如很多人读了大学,在发达城市发展,结婚时间推迟,甚至采取不结婚态度。
“在大城市,人们生活节奏快,经济压力大,都会导致结婚率的下降。”石智雷说。
数据显示,发达地区一般出生率低,同时结婚率也很低,这两个数据吻合。
2018年,上海出生率为7.2‰,辽宁为6.39‰,天津为6.67‰,这些地区城镇化率较高,2018年天津城镇化率为83.15%,辽宁城镇化率68.10%,而贵州只有47.52%,青海为54.47%。
2018年,青海出生率为14.31‰,安徽为12.41%,广西为14.12‰,山东为13.2‰,这些地区城镇化水平不是很高,人均GDP在全国不是很靠前。
潘建雷认为,现代化水平影响结婚和生育。城镇化水平不断上升,进入城市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城市的生活成本实际上是高于农村的。在城市两个人结婚并不一定会减轻负担,有孩子后会加重负担。
“同时,像北上广深这几个地方发展机会多,很多人为了要实现个人发展,结婚要推迟。因为生活压力大,缺爱的人也越来越多,目前来看这个情况不会有太大的逆转。”潘建雷说。
你多少岁结婚的?
你怎么看结婚率创新低?
写留言说说吧
本文选自21世纪经济报道(jjbd21)
记者 肖明 实习生 黄佳乐 罗的妮
图表:21数据新闻实验室 毕凤至 定军

图片来自网络,致谢!

王清铭最新原创作品推荐:
【课本上的作家 原创】徐志摩:哪一个方向的风
名篇诵读丨与父亲抬担子 (附:写作技法点拨)
激扬文字丨贪泉与廉石,官员酌贪泉而觉爽了吗?
赤饼:生产明清家具的地方,一种疑似唐代的美食……
【名篇诵读】女声版《杏花春雨江南》
【名篇诵读】杏花。春雨。江南。美丽的中文
名篇回放丨名家朗诵:春天里种植自己
满街美女的时代 (系列 共四篇)
南湖:环水书香
“三朝元老”郑纪:自是心情能照物
二倍速人生,我想和自己“虚度时光”……
美文丨阳光的味道和花开的声音(五篇)
城外放风筝
又是油菜花黄,找到那只走失的黄蝶吗?
姓名的价值,名字也是个人的“名牌”……
美文丨城中的春天以及春天的声音(二篇)
陌上花开缓缓归:能开花的爱情……
名篇诵读丨春天的声音(同题两篇 名家朗读)

王清铭老师公众号
做有情怀、有温度的自媒体!
只做文学☆只做教育
语文公益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应鸣阅读与写作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