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七月七,炒糖豆
2019/8/6 17:13:51 应鸣阅读与写作

    

     七月七,炒糖豆

     王清铭

     七月七,炒糖豆

     这不是一首童谣,但一到七夕,我的耳畔总有稚嫩的童音在哼唱着这样的歌。

     在我们乡下,有一些节日月份和日子数字是一样的,日月成双,就是吉祥的。三月三,出门踏青;五月五,是端午节,煮些雄黄蛋;九月九,是重阳节,登高望远。七月七,我们这里不叫“乞巧节”,原汁原味地就叫它“七月七”。

     乡人是从晋代始从中原地区搬迁过来的,这么多年还保存着古代的习俗,只是有些节日随时代发展淡化了,如三月三和九月九。但五月五和七月七一定要过的。七月七的前几日,要给今年有丧事的亲戚送黄豆表示祭悼,乡人简称为“送豆”。我曾向老人们请教这个习俗的由来,但没人知道答案,他们都说,古货(本地话,古人)就是那么做的。现在回想起来,这代代相传的送豆习俗,传播的是孝道,很有孔子说的“慎终追远”之意

     小时候,我也曾问过老祖母,为什么七月七要炒糖豆呢。祖母说,那是牛郎织女七月七要在天上相会,大家炒糖豆,声音大,王母娘娘就不会发现他们了。我惊讶地说:声音这么大,还不把王母娘娘惊到?祖母想想也有道理,最会只能这么回答:古货就是这么说的。乡人善良淳朴,于炒糖豆可见一斑。牛郎织女的爱情,连几乎没有文化的乡人都为之守护,尽管方式值得商榷

     我们这些孩子不管七月七的来历,七夕快到了,我们的兴奋点都转移到爆米花。

     七月七的前几天,消失已久的爆米花师傅一定挑着黑黝黝的爆米花筒出现在村里,架起红泥小火炉,拉动黝黑的风箱,风呼呼地托起火苗,火苗伸出几条舌头,舔着铁制的爆米花筒,这个像炸弹一样的鉄筒滚动着我们能馋出口水的眼神。等筒里的温度和我们的盼望都达到极点时,爆米花师傅张开一个同样颜色黝黑的大麻袋,套在鉄筒口,拿出铁锤,往筒口的阀门一敲,一阵特有的爆米花的香气就在村里“炸响”了。

    

     我们爆米花用的是自家农田“特供”的有机肥大米,无农药残留,无污染。大米爆破后,开出一朵朵蓝花印布上那种细碎的花,白白的,边缘略带金黄。这是儿时的乡下,大米也能开花。爆好的米花要留着七月七炒糖豆,母亲都会抓一把爆米花给我们先吃,有时慷慨地给了一抔。因为珍贵,所以我们特别珍惜,我们吃爆米花不像后来那样随便捏一把放进嘴里,囫囵吞枣,我们一般都是一粒一粒地吃。先用舌头卷入,然后送至牙上轻嚼,最后和着舌尖上涌出的唾沫咽下,这样,一种特有的香味和甜味一直在齿颊上流芳到现在。

     七月七的那天,母亲要早起,拿一些黄豆淘洗后,浸泡在清水里。没这道工序,黄豆太硬;浸泡太久,黄豆又太软,嚼劲不足;乡下的母亲总是做得恰到好处。

    

     七月七的中午一般要吃一顿炒面,然后把铁锅刷净,准备炒糖豆。有时还要刮净锅底的草木灰,于是村庄里到处呼应用锄头尖与铁锅摩擦的聒耳声响。那时家家都用柴火灶,炒糖豆一般要用劈成一爿爿的木柴,烧蔗叶或花生藤火焰不稳定,炒糖豆容易烧焦或夹生。老祖母在灶下生火,母亲在灶台边挥铲,我们这些小孩子流着口水围观。先小火慢火炒黄豆,火势太猛,容易让黄豆外焦里嫩,有一股焦糊味儿。等黄豆均匀受热后,添柴加火。炒了一小会儿后,要加入花生。花生也是自己农田“特供”的,我们一个个地剥壳,放烈日下晒干。花生容易熟,要等黄豆炒三成熟后再放。这时母亲挥动的动作更轻,如果手重了,花生仁的皮就脱落了,会烧焦,且花生也会分瓣碎裂。黄豆和花生在热火的烘烤下,偶尔会炸裂,发出细微的喊痛声,在我们听来,却是动听的音乐

     黄豆花生炒熟后,未燃尽的木柴要退出灶膛。锅里放入爆米花,要马上加糖,锅的余热足够融化糖。炒糖豆,要放红糖,一是色彩搭配好看,二是乡人认为红糖更能补养身体。高档的白砂糖粘性不够,很难把三种食物融为一体。红糖一般是农家小作坊用“蔗模”碾压和熬制的,不加入任何添加剂。红糖融化后再凝结,炒糖豆就制成了,剩下的任务交给我们的虎牙。

    

     那时的小孩子都会用纸折叠一个船型的纸盒,用以装炒糖豆。这装满炒糖豆的船,从我们的手上开始驶行,抵达我们嘴巴的港湾,有一部分香气挤向鼻孔的通道,一部分在齿颊处徘徊不去,还有一部分在舌尖的甲板上继续前行,通过喉管和食道的远洋航线,进入我们的胃部。

     这一艘艘特殊的纸船,在经过生活的大风大浪后,仍然稳健地劈波扬浪,航行到到处都是玉盘珍馐的现在

     (图片来自网络,致谢!)

    

    


     王清铭最新原创作品推荐:

     王清铭散文入选马来西亚华文课本:《每个人都是萤火虫》

     月扇:那如月亮一般的乡村扇子

     每个男人都曾有一个从军梦

     乞丐或那些在人群中乞讨生活的人

     第25届云里风·森昌文学奖获奖组诗《乡下母亲们》

     碗,曾盛着饥饿的记忆……

     哲理丨把石头种了,可得美玉和美妇

     想说就走的旅行,心永远在路上……

     聪明花:莆仙大地盛开着一种叫聪明的花(二篇)

     夏日读书: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帏

     “魔鬼”学生暑期时间计划表,何必“妖魔化”?

     时评丨父母们,你们都“持证上岗”了吗?……

     诵读丨只要这些即将远行的风,能有一点温暖……

     哲理美文丨挑水浇石头,最少还能浇出一些苔藓……

     王清铭写2019年福建省中考作文题《最好的作品》

     王清铭写全国1卷高考作文:热爱劳动,从我做起

     有关中高考,《意林》对我的小“访谈”……

     中高考冲刺丨王清铭小小说阅读题精选

     美文诵读丨总有一首歌轻轻地打动你

     王清铭散文中考阅读题精选(一)

     王清铭散文高三阅读题精选(二)

     王清铭散文高三阅读题精选(一)

    

     王清铭老师公众号

     做有情怀、有温度的自媒体!

     只做文学只做教育

     语文公益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应鸣阅读与写作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