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同题作文丨儿童到底是否需要“悲剧教育”?(三篇)
2019/8/11 10:53:06 应鸣阅读与写作

     同题作文丨儿童到底是否需要“悲剧教育”?(三篇)

    

     名家范文:

     1.邵竹君(青岛诗人、作家)《我该对你说些什么呢》

     2.刘成龙(湖南作家)《生活本有狼外婆》

     3.王清铭(福建作家)《淤泥里开出艳丽的花》

     选自《半岛都市报》2019年8月10日“夕拾周刊”

    

    


     【话题——儿童需要读“悲剧故事”吗?

     童话故事是每个孩子启蒙时期必不可少的成长读物。在童话故事里,公认的大团圆结局就是公主和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孩子们开心地看到这一幕,往往就知道故事结束了,该睡觉了。可是,如果公主和王子没有在一起呢?如果不是所有的故事都有一个完美的结局呢?

    

     在安徒生童话中,小美人鱼化为了泡沫;卖火柴的小女孩冻死街头。曹文轩的《山羊不吃天堂草》中来自盐淮穷困山区的少年明子来到城市,跟着师傅学木匠手艺。在城市中,明子遇见了因患腿疾、坐着轮椅的同龄少女紫薇,遇见了形形色色的雇主。而打工的同伴们,有的因病回乡,有的道德沦丧,童工、城乡矛盾、道德迷失。如果说,如果说童话故事尚且还能以不真实感来自我安慰,那现实主义题材的儿童故事,就更毫无遮拦地直戳人心

     看到年幼的孩子读悲剧故事哭得很伤心,做父母的心疼,担心书里的情绪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有网友说,自己会把握悲剧故事在孩子阅读量中的配比,介于孩子不同年龄段的承受力,会修改可能击溃孩子的太过残酷结局,比如说公主被巫婆吃掉,就还是不要告诉孩子了。也有网友说,不妨让孩子从童话开始认知残酷的社会。我们不应该避讳给孩子们讲述悲伤的故事。孩子们需要了解这些内容,从而感受到生命不一样的层次和方面。

     对儿童“悲剧教育”您怎么看?您认为该给孩子看悲剧故事吗?

     ——《半岛都市报》刘鸿亚

    

     我该对你说些什么

     □邵竹君

     有一次闲聊,我说,我跟自己的学生说没有纯粹的爱情,诗人高伟说,你不能跟学生这样说,人生可能唯一的一点美好想象你过早给他们掐灭,太残酷了。但我还是想把现实告诉孩子,不想为他们画一个彩球,等破灭时无法承受。

     2016年7月,我与青岛作家协会小作家分会的几十名小作家去甘肃礼县马河乡阳坡小学“采风”,也是想让小作家们了解生活的另一面。阳坡小学大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跟他们交流的时候一个孩子说,他跟父母就是通过电话联系,稍停了一下孩子放低声音说:妈妈已经好久没给我打电话了……

     我常讲到一首写留守儿童的诗:“今天上数学课/老师打了我两次粉笔头子/特准。第一次是因为一个女人从窗外经过/我看入了神。第二次是她返来/还是从窗外经过,我看入了神/老师骂我小小年纪不学好/他不知道她走路的样子/太像我的妈妈了”。这是一首让人流泪的诗歌,让孩子了解一点生活的真实没什么不好。

     包括更沉重的真实,比如9岁的章子欣,她在生前被两租客带走说是要去上海参加婚礼,最后警察在宁波象山县海域发现了她。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章莹颖因搭乘了一辆轿车而被司机杀害,她轻信了司机。

     我们向往美好的生活,我们享受着人性的美丽也释放着人性的美丽,但这不是唯一,如同黑夜与白天相伴一样,人性的丑恶也永远与美丽相伴,这狰狞的一面时时会露出它的獠牙。中国有句古话: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就是对人性的深刻的判断,准确的定位。而这种“危机”意识,需要从小培养。

     在这一点上,英国人的做法值得学习。英国是绅士之邦,但浏览英国的小学生守则,十条中没有一条提及学习、纪律,几乎全都是防范意识。比如第二条: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不许别人摸;第五条:不喝陌生人的饮料,不吃陌生人的糖果;第六条:不与陌生人说话;第九条:不保守坏人的秘密;第十条:坏人可以骗。

     我们当然应该保护好孩子无限的想象力、好奇心,让孩子充分感知美丽。我们也应引导孩子对真善美假恶丑的辨别,让孩子知道也会有冻死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让孩子在会欢笑的同时也会基于悲悯地流泪,让孩子的情感体验中除了喜乐外也有怒和哀。有些动物为了保护自己会将自己的颜色变得与周围环境接近,我们的孩子也应有这种能力,切勿让孩子很傻很天真。

    

     生活本有狼外婆

     □刘诚龙

    

     多年前读过一个新闻,一个女大学生,噢,还是研究生,人长得很漂亮的,寒假了,先打了电话,告诉爸妈,她坐火车回家。女儿的火车飞快,父母的日子漫长。父母等啊等,等待戈多,等了无数个日子,但闻时光流水鸣溅溅,不见女儿唤爷娘。

     一日如一年,挨了五六年,女儿终于回来了,披头散发,满面黑灰,带着三个孩子,怀里一个,背上一个,手里牵着一个。当年一个白白净净小公举,几年间,变成一个痴痴呆呆老大娘。原来是那次在火车上,她遇到了一个人贩子,先是骗,后是迫,将她卖到了某地之深山老林,嫁与一个二傻做老婆。

    

     一个受过了高等教育,智力超越众人,却被人贩子骗得团团转,整个人生都被毁了。何以会轻易受骗?她说:从下妈妈给我讲故事,讲的不是嫦娥,就是七仙女,讲的是小公举与白马王子……我一直都感觉这世界完美无缺,全是美好,不知道有这般丑恶,有这样的陷阱。

     多年前,有过一次争论,话题是:一个孩子,开门外去,妈妈把他抱回来:别去外面喔,外面有大灰狼,专门吃人的呢。这引起教育学家大不满,怎么能够如此教育孩子?这样吓唬孩子,会让孩子对世界产生恐惧,对人生生发怀疑,会破坏孩子心目中的美丽境界。专家发言后,好像我们的教材也动了大手术,很多展现人间丑恶的内容被删除了,包括一些英雄故事,也被当做宣扬暴力,逐出了课本。

    

     我不知道,那位研究生被贩卖的遭遇,与此有无直接关系,但我倾向认为,剔除了妖魔鬼怪,全是神仙菩萨,纯粹美好来描述世界,与这个悲剧脱不了干系的,读的都是牛郎织女故事,仙女跟着牛郎去,你挑水来我浇园,好一个童话世界。估计她没读过狼外婆的童话吧。妈妈讲的故事,老师教的课本,都是那么美,那么好,那么桃花源,然后他们走进社会,他们大叫:妈妈,老师,这个世界,不是你们说的那样。莫骂骗子了,你,你就是骗子。

     世界,真善美与假丑恶并存;生活,甜的酸的与苦的辣的共在;人生,悲欢离合与生老病死同行。必须让孩子们相信,这个世界是美好的;也必须让孩子们知道,这个世界是有丑恶的;必须让孩子们相信,这个世界的美好,一定是多于丑恶的。让孩子们相信世界美好,是让孩子们活得有劲头,有信心,能感受到幸福;让孩子们知道这个世界有丑恶,是让孩子们认识丑恶,痛恨丑恶,不被丑恶所蒙蔽所陷害。

    

     有人给孩子读安徒生的童话,读到卖火柴的小女儿,孩子眼泪哗啦啦掉,哭得一塌糊涂,父母特别心疼,父母从此不想再给孩子看悲剧童话。孩子的世界一片清明与晴朗,让孩子读这些悲剧故事,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嘛。

     不知道所说的心理阴影指的是什么,我却觉得这是孩子最健康的心理,卖火柴的小女孩,在一个大冬天,饥寒交迫,冻饿而死,孩子读到这里,放声大哭,那是多么真诚的情感,那么多么美好的品质。见到悲剧,有些大人或无动于衷,或幸灾乐祸,成人世界有些真是可悲与无耻的。孩子读这种悲剧故事而大哭,这不是心理阴影,这是心灵阳光。这是我们这个世界最需要的悲悯情怀。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恻隐之心,是一个人善良的开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给孩子读些悲剧童话,一,读悲剧,是要避免孩子发生悲剧,二,读悲剧,是要培养孩子生发悲悯情怀。前者是为自己,后者是为他人。为自己与为他人,加起来,就是我们整个世界。童话与小说,都是虚构的,却是一样功能:认识世界,感受世界,理解世界,改造世界。童话有仙境,有实境,童话有小公主与小王子,也有大灰狼与狼外婆。童话是提前让孩子认识世界,认识整个世界,有选择性去认识这个世界的某一部分,那是不完整世界的,那是有缺陷的人生。

    

     人类无法绕过悲剧,童话自然不会全是天堂。有些家长给孩子读童话,读到悲剧,便当起了编剧,将结尾改编为大团圆,如果这是与孩子一起合作搞创作,发挥想象,合力故事新编,敢情是最好的,如仅是为了避开悲剧,那真非高明,所有孩子都要走向社会的,社会可不是童话。正确打开方式是,一起阅读悲剧童话,一起分析悲剧内涵,一起以悲剧来激励孩子立志去改善社会。

     悲剧童话要多读,还是要少读?按照生活本来模样来读吧,人生是悲喜交集,悲多还是喜多?自然是喜多。对孩子来说,欢乐更是多,要让孩子阳光些,当然要多给些美好的童话想象,老是让孩子读悲剧童话,也不是事,那是会让孩子长成林妹妹的,多愁善感,天天抹鼻子,真不是阳光孩子。有些悲剧童话,适合大孩子,不适合小把戏,等孩子长得适合读,再给他来读。这个是不用说的,幼儿园读是幼儿园教材,小学初中高中,各有所学嘛。

     有小公主与小王子,也有大灰狼与狼外婆。童话是提前让孩子认识世界,但如果只是有选择性地去认识这个世界的某一部分,那是不完整的,是有缺陷的。

     人类无法绕过悲剧,童话的结局自然不会全是天堂。有些家长给孩子读童话,读到悲剧,便当起了编剧,将结尾改编为大团圆,如果这是与孩子一起合作搞创作,发挥想象,合力故事新编,敢情是最好的,如仅是为了避开悲剧,那真非高明,所有孩子都要走向社会,社会可不是童话。正确的打开方式是,一起阅读悲剧童话,一起分析悲剧内涵,一起以悲剧来激励孩子追求美好的生活。

     (来源:“刘诚龙”公众号)

     淤泥里开出艳丽的花朵

     王清铭

     小女儿还未上幼儿园时,我给她讲安徒生的“美人鱼”的故事,故事的结局与迪士尼动画电影相似:小美人鱼并没有变成泡沫,而是和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我这样讲故事,是想多让她感受世界的美好。

     小女儿上幼儿园中班时,有一次我又讲到这个故事,采用的是安徒生童话原有的结局:王子与他误认的救命女孩结婚,美人鱼变成五彩缤纷的泡泡。女儿惊讶地问:最后不是王子和美人鱼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吗?我反问:现实中我们美好的愿望都能实现吗?小女儿说:不能。我说:生活有时就是这样的,我们美好的愿望经常会落空。

     等小女儿以后上小学,或许我会再给她讲小美人鱼的故事,那时我会侧重讲小美人鱼如何忍受误解深爱王子、忍受痛苦在王子面前翩然起舞、怎样为了心爱的人宁愿化为泡泡等,我可能会跟她探讨如何去化解王子的误解,与王子生活在一起等,甚至探讨当我们那把拿起嫉恨的宝剑时,又如何放下。

    

     她上小学后,我或许也会让她读一读曹文轩的《山羊不吃天堂草》,让她逐渐认识生活的真相。生活里只要有阳光,就会有阴影。拒绝了阴影,其实也就拒绝了阳光

     我曾带她去观赏荷花,小女儿沉迷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意境。她走近荷塘,嗅到荷塘淤泥散发出来的怪味,赶忙捂住鼻子。我对她说,荷花一般生活在烂泥中,泥越烂,养分越多,长出来的荷花越好看。你要欣赏美丽的荷花,就得忍受烂泥的怪味。

     小女儿似懂非懂,我相信总有一天她会明白上述道理的。随着她不断长大,她也会明白,她生活的这个世界是荷花和淤泥、光明与黑暗、真善美与假恶丑共存共生的。正如作家雨果所说:“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背后。”

     我听过一个儿童教育讲座。专家说适当让孩子看看悲剧其实有助于她的成长,如可以认识真实的世界,可以提升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可以学会珍惜自己眼前生活的美好等

     读过美国作家Barbara Spinde的一篇文章,文中写到他八岁的儿子想买一本《从911事件逃生》,他差点被吓到。其实这本书单是在美国的销量就超过了1300万册,还得到了美国共同核心标准(美国教育改革运动,从学前班覆盖到高中毕业)认证。该书的作者Tarshis谈到写作意图是“逼着年少的主人公在极致的灾难中保护自己。”经过这件事,作家这才发现:我们放大了悲剧对孩子的负面影响,而低估了尽早接触“恐惧”这一情绪的深切意义

     中国的一些父母反对儿童“悲剧教育”的思想误区大概也在此吧?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说:“我一直努力不过度保护孩子,如果你想孩子体会到各种情感,尤其要让他们体会恐惧。”过度保护孩子,只能让孩子成为温室里的花朵,很难经受生活中的风霜雨雪。这样的爱,有时是一种害。

     孩子迟早都要知道世界还有残酷、危险的一面,为什么不早一点让他们知道,未雨绸缪,做好应对的准备?

    

     “知乎”上谈到人生的三次成长:第一是发现自己不是世界中心的时候;第二是发现即使再怎么努力终究还是有些事令人无能为力的时候;第三是明知有些事可能会无能为力,但还是会尽力争取的时候。其实孩子们还得经历这样一次重要的成长:发现世界的冷酷、丑恶,更加珍惜人间的温暖、美好,并以实际行动去惩恶扬善,让人世间比以前光明、美丽。

     罗曼·罗兰说:“真正的英雄主义,是在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悲剧教育可让孩子看清生活的真相,但更重要的是看清之后,更加热爱生活。看清苦难后,像罗素那样有一颗“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

     当然,对孩子的悲剧教育是循序渐进的,悲剧的配比是不断深化的。等孩子真正长大后,让他们“直面惨淡的人生”“真实淋漓的鲜血”(鲁迅语)。

     作为家长,我们要陪伴孩子去看现实的淤泥沉积的水潭,并教孩子在淤泥里开出美丽的荷花

    

    


     王清铭最新原创作品推荐:

     王清铭散文入选马来西亚华文课本:《每个人都是萤火虫》

     儿时粘蝉:中年对蝉有别样的感受

     时评丨该不该让孩子知道,王子和公主经常不能幸福生活在一起?

     七夕:中国人的屌丝逆袭梦 古今的牛郎梦醒否?

     故乡:七月七,炒糖豆

     月扇:那如月亮一般的乡村扇子

     每个男人都曾有一个从军梦

     乞丐或那些在人群中乞讨生活的人

     第25届云里风·森昌文学奖获奖组诗《乡下母亲们》

     诵读丨只要这些即将远行的风,能有一点温暖……

     哲理美文丨挑水浇石头,最少还能浇出一些苔藓……

     王清铭写2019年福建省中考作文题《最好的作品》

     王清铭写全国1卷高考作文:热爱劳动,从我做起

     有关中高考,《意林》对我的小“访谈”……

     中高考冲刺丨王清铭小小说阅读题精选

     美文诵读丨总有一首歌轻轻地打动你

     王清铭散文中考阅读题精选(一)

     王清铭散文高三阅读题精选(二)

     王清铭散文高三阅读题精选(一)

    

     王清铭老师公众号

     做有情怀、有温度的自媒体!

     只做文学只做教育

     语文公益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应鸣阅读与写作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