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军人:那时侯(抗战胜利),我已经死了。……
2019/8/15 10:41:43 应鸣阅读与写作

倾听历史的回声(外一篇)
王清铭
有一些回声总不会消失,它们穿越尘封的历史,在我们的心上找到了回响。这些历史的回声,荡气回肠。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作者注:本文写于2015年)的日子,我在街上看到很多纪念标语,如“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街道两边,店铺里的电视都放映着阅兵式,电视上,习总书记强调: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是啊,历史是不会被我们这些后人忘记的。在那场惨烈的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军展开22次大型会战,1000多次大型战斗,小型战斗近4万次。

我曾经瞻仰过淞沪抗战纪念馆,中国军队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和坚韧的斗志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粉碎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神话。这次会战中,中国空军炸毁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炸沉日本海军第3舰队旗舰,中国军队超过半数的团职以上军官以身殉国。留守闸北的第524团官兵411人坚守四行仓库,三天三夜,打退日军的多次进攻,四行仓库岿然不动。团长谢晋元说:“晋元决心殉国,誓不轻易撤退,亦不作片刻偷生之计,在晋元未死之前,必向倭寇索取相当代价,余一枪一弹,亦必与日寇周旋到底。”78年过去了,当我重读这段掷地有声的文字,依旧热血沸腾。
一寸山河一寸血,四亿神州四亿兵。翻开任意一页的中国抗战历史,我都能攥出一把热血来。在台儿庄战役中,中国军队缺乏反坦克武器,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前赴后继地向敌人坦克发起冲锋。在枪炮中幸存的战士攀爬坦克,用集束手榴弹和炸药包向车里投掷,或同归于尽。身经百战的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在视察战场时,面对横陈的将士尸体,跪倒在地,失声痛哭!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龚自珍的这两句诗或许最能体现中国将士浴血奋战、为国捐躯的壮烈情怀。八路军5位英雄英勇阻击日军,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这就是聂荣臻司令员高度评价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的著名的“狼牙山五壮士”。

在抗战中,这样可歌可泣的事迹很多。忻口会战失败后,日军进攻中条山,中国军队以伤亡2.7万人的代价阻隔10万日军于西北之外。由于弹尽粮绝,800名士兵被日军逼到悬崖边,只有十七八岁的他们衣衫褴褛却铁骨铮铮,宁死不降。他们砸毁枪支,面朝家乡陕西方向,跪天、跪地、跪父母,高唱秦腔,全体跳入滚滚黄河。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据说,那些追杀的日军都为之震撼,纷纷放下枪支,列队敬礼。
中国将士就是这样用“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精神赢得民众的敬仰和世界的瞩目,也赢得对手的尊重。毛主席曾经题写挽词“尽忠报国”的张自忠将军,作为集团军的总司令,带兵冲在最前线,最终以身殉国。张自忠曾在接受《大公报》记者采访时神色凝重地说过:“他日流血沙场,马革裹尸,你们始知我取字‘荩忱’之意!”张自忠殉国两个多月后,噩耗传到他的夫人李慧敏那里,她沉痛地说:“张自忠为国家战死疆场,我不难过。我虽然是一个妇女,也应当有份。”她绝食七日而死。现在北京、天津等城市都有张自忠路。
还有一位绝食而亡的耄耋老人——寸性奇师长88岁高龄的父亲寸大进。在中条山之战中,寸性奇师长奉命率部突出日军重兵围攻后,发现军部未能突围,又率部冲入重围营救军部,后身中八弹,拔刀自裁。寸师长留下这样的遗言:“我腿已断,不必管我。我决心殉国,以保全国格人格。”他的父亲恨自己年老无力报国,绝食而死,死后双目不瞑。我不知道寸老先生不肯闭合的双眼还能看见什么……

同样是中条山之战,我的莆田老乡——时任24师少将高参陈文杞,不顾日军飞机的狂轰乱炸,穿梭于枪林弹雨,指挥官兵坚守阵地。在最危急的时刻,陈文杞振臂高呼:“有我无敌,有敌无我!”后陈文杞壮烈殉国,年仅37岁。本地诗人余永健在《满江红》词中这样感叹:“大势颓唯酬马革,战场空尚悬孤月。”
有这样大义凛然的将士,有这样同仇敌忾的民众,胜利最终属于我们。正如习主席在阅兵式讲话中所说的那样:“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倾听这些荡气回肠的历史回声时,我一直难以忘记这样一个故事:抗战时期,有一名军人对记者表示,对于中国最后的胜利是确信的,记者问:“那抗战胜利后你打算做什么?”军人回答道:“那时侯,我已经死了。”一句朴实的话概括了抗战将士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70多年过去了,这句话依旧掷地有声,读之让人荡气回肠,眼中泣血。

在抗战英烈陈文杞将军故里
王清铭
历史经常被有意无意地遗忘。如果不是因为去年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作者注:本文写于2016年),或许我不会注意到这位莆田籍的抗日英烈;如果不是参加作家采风团到达常太镇东青村,或许我会与将军故里失之交臂。
1941年5月,日军疯狂进攻中条山。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战斗,日军拥有陆、空火力优势和精良的武器,丧心病狂的敌人飞机轰炸,炮火密集打击,还卑劣地向国军施放毒气。国民革命军第27师少将参谋长陈文杞身先士卒,奋勇杀敌。敌人冲上来,用子弹压下去;子弹压不了,就用白刃的锋芒逼退敌人。将士们用血肉之躯坚守阵地三天三夜,在最危急的时候,陈文杞振臂高呼:“有敌无我,有我无敌;不成功,便成仁,此其时矣!”

陈文杞的“衣冠冢”迁进陵园(图片来源:湄洲日报)
历史的风尘会盖住很多声音,但每次读到陈文杞这句能使懦者立、怯者强的话,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一寸河山一寸血,虽然七十多年过去了,但我仍然听到了血的呼啸、奔腾!我的诗人朋友余永健写了一首《满江红·纪念陈文杞将军》,我久读成诵:
“板荡神州,烽烟起、狼奔豕突。羞见那、铁蹄过处,山河残缺。华夏初传驱虏檄,莆儿早竖冲冠发。为国家、慷慨自请缨,情尤切。
中条役、何惨烈。粮与弹,双双绝。三军余白刃、犹思喋血。大势颓唯酬马革,战场空尚悬孤月。照汗青、千古为将军,明高节。”
弹尽粮绝,但陈文杞杀敌的豪情犹在,手上的白刃闪着凛冽的寒光。鲜血洇染了他那句还在历史中荡气回肠地回音的话,我遥想当年,分不清是话里迸溅出血珠,还是血脉里还滚烫着这句话。陈文杞身中数弹,壮烈殉国,勤务兵把他埋葬在他喋血的地方——中条山。我不知道他是否记得清代诗人龚自珍的那两句诗歌:“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但我可以确认,年仅三十七岁的陈文杞挥洒青春热血和壮怀激烈,将这诗句和巍巍丰碑镌刻在中华大地上的。离家几万里,七十多年了,陪伴他的只有战场上空的那轮孤月。
东青村位于崇山峻岭之中,当地人称这里为“东西会”,东边的山如青龙,西边的山似白虎,在这里交会,故有这样的称呼。在东青,我们参观了上亭宫、象峰书院和桥头街等。上亭宫是兴角宫的分支,供奉治水女神吴圣天妃,宫内的斗拱结构精巧,当地有句俗话“西音宫美不美,上亭宫斗拱斗”称赞的就是它。象峰书院建于康熙年间,我特地抄录了书院对联:迺文迺武东西会,成形成象奎壁峰。桥头街曾经很繁华,现在衰落了。东青村位于东圳水库的源头,山似嶙峋的骨节,水似含情的眼波,村民主任告诉我们说,村里正准备沿溪流建设游览栈道,到时将是乡村生态游的绝妙去处。站在东青村部办公楼走廊,一位村民指着远处的房子说,那里就是陈文杞后人住的地方。我记得史书上记载,陈文杞的故乡是枫叶塘乡(今属常太镇)岐尾村,怎么会在这里呢?同行的文史专家解释说,因建设东圳水库,岐尾村淹没在库底,一部分村民搬迁到东青村。专家还说,陈文杞捐躯后,国民政府颁令褒扬,在其家乡忠烈祠立木主牌祭奠,现在忠烈祠也淹没在东圳清粼粼的水波中了。
这是我所知道的,史书上记载,国民革命军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亲笔为陈文杞题挽联:“陈文杞将军为国捐躯断吾右臂,中条山血战牺牲军魂流传千古。”因为一些历史原因,陈文杞的名字似乎也被淹没了。但是国家和人民并没有忘记英烈。2014年9月,陈文杞赫然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2014年11月28日,细雨霏霏,陈文杞的“衣冠冢”迁进位于市区龙脊山的闽中革命烈士陵园。

我们找到了陈文杞的长孙、现年66岁的陈海华,老人最先提到的就是陈文杞那句振聋发聩的“有敌无我,有我无敌”。老人向我们介绍了陈文杞的生平事迹,我整理一下,概述如下:陈文杞考入集美师范学校,本可以教书育人,平静度过一生,但为了解民倒悬,他毅然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这是他人生的第一大转折。他参加北伐军,多次因英勇奋战而立功,从排长一直到担任团长。卢沟桥事变后,陈文杞自动请缨缚苍龙,为驱除日寇转战各地,屡立战功。这是他人生的第二大转折。1941年,陈文杞被上级选拔到陆军大学深造,但此时日军大规模围剿扫荡华北,他放弃学习机会,又慷慨自请缨到黄河防线。这是第三大人生转折。这三次转折,特别是第三次,让他走上马革裹尸的不归路,也让他在汗青之上刻下一颗彪炳大地的丹心。人生可能有多种选择,很多人选择了有利于自己的道路,这无可厚非;但也有一些人,苟利国家生死以赴,不因祸福避驱,最终付出青春和生命。陈文杞就是一位这样曹植诗中所写的那样“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先烈。在采访中,我耳边多次回响陈文杞那句话。

在村部,78岁的老村支部书记陈玉楷说,村里正筹备兴建“陈文杞纪念馆”。我们纷纷点头赞许,并期待着它能早日建成,这样,美妙的乡村游中就会多一种钙质,多一份爱国美德的熏陶。从东青采访回家的那天晚上,我久久难眠,写下一首同题诗,摘录其中的一段作为本文的结语:
“此一刻常太的山都成了中条山
这里走过的每一个父老乡亲
都是失散多年的战友
此一刻 群山的枪口扣紧板机
射出太阳的弹孔”

王清铭最新原创作品推荐:
散文入选马来西亚华文课本:《每个人都是萤火虫》
故乡七月半,千层粿裹着远逝的慢时光……
麦草扇:组成了乡村生活的阳光地带……
儿时粘蝉:中年对蝉有别样的感受
时评丨该不该让孩子知道,王子和公主经常不能幸福生活在一起?
第25届云里风·森昌文学奖获奖组诗《乡下母亲们》
王清铭写2019年福建省中考作文题《最好的作品》
王清铭写全国1卷高考作文:热爱劳动,从我做起
有关中高考,《意林》对我的小“访谈”……
中高考冲刺丨王清铭小小说阅读题精选
王清铭散文中考阅读题精选(一)
王清铭散文高三阅读题精选(二)
王清铭散文高三阅读题精选(一)

王清铭老师公众号
做有情怀、有温度的自媒体!
只做文学☆只做教育
语文公益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应鸣阅读与写作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