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你喜欢娘炮,你知道美国中情局多努力吗?
2019/10/16 7:03:21 应鸣阅读与写作
下附:新华社《“娘炮”之风当休矣》
为了让你喜欢娘炮,你知道美国中情局多努力吗?本文转自“时政观察”公众号,仅供参考。
“娘炮”之风盛“阳刚”还要吗
目前,中国的娱乐圈严重崇尚偏女性化的男艺人,中国的邻居日本、韩国也是如此,但是,美国的男明星们,却不是这样,大多都是硬汉风格。也就是说,男星女性化,仅仅只是东亚地区的问题,欧美娱乐圈似乎并非如此。
那么,到底是何原因造成了这种区别呢?
其实这一切的根源来自美国,男星女性化的开端,是因为80年代日本成立的一家娱乐公司——杰尼斯事务所。公司创始人叫喜多川,整个中日韩娱乐圈男明星女性化的问题,喜多川就是始作俑者。但这一切并非喜多川一人造成的,而是他是在美国人的帮助下才成功创造了这种风潮。
这事还得从二战后的日本说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日本从政治到经济到文化都是美国的傀儡,不过刚开始美国对日本的控制,却并不那么顺利。当时的世界上有美苏两大强权,日本也是美苏争权的角斗场之一,而苏联当时控制着整个日本的北部,在日本这场争斗中美国一开始是处于下风的。

毕竟在二战中美军曾给日本广岛长崎投了两颗原子弹,战后驻扎在日本的美国大兵也经常为非作歹,欺压日本人。所以日本老百姓对美国人可以说深恶痛绝!加之苏联为了增强自己的国际影响力,战后把很多日本战俘都送回日本本土并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所以相比美国,日本人对苏联的好感更胜一筹。
但美国不会坐以待毙,任由苏联扩大在日本的影响力,于是当时美国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要从思想、舆论上控制日本人,目的是为了让日本远离苏联转而亲近美国人。
最先提出这种想法的叫乔治·坎南,美国外交官。

他建议,控制日本舆论得交给“懂日本的专家”来做,那到底谁才是懂日本专家呢——答案就是日本战犯。
因为当时日本国内知识分子、官员都是狂热的民族主义者,他们不可能帮着美国,跟美国合作,唯独二战里犯下了滔天罪行的战犯们,他们手上沾满了鲜血,为了活命只能给美国卖命。
中情局的一份电报里暴露了当时美国人意图:
电报的左边是密码表,右边是人名。可以看到,几乎所有日本大媒体都被美国拉拢了,很多二战甲级战犯充斥其中,曾给九一八事变鼓吹造势的战犯绪方竹虎,却在美国包庇下逃过死刑,还担任了《朝日新闻》的总经理。另一战犯正力松太郎,曾鼓动无数青年侵略中国,也逃过了制裁,美国人支持他创办日本最大的报社《读卖新闻》

美国不但赦免的他们的罪行,还给他们重金。这些战犯向美国建议:走民众路线,用娱乐新闻给日本老百姓洗脑,通过舆论宣传削弱日本整个社会的雄性气质,转为柔性气质,以此来减少日本的进攻性、革命性。渐渐让日本民众潜移默化对美国文化心生亲近,减少日本民众对美国的抗拒。
而改变日本整个社会的雄性气质,喜多川就是美国布局中的重要一环。喜多川虽是日本名,但从小在美国长大,是美国政府的翻译,还拥有美国护照。并且,喜多川当时所在的部门叫做美军顾问团,是负责间谍和情报工作的。喜多川虽然长着日本人的脸,但他却效忠美国人而不是日本人。而且喜多川是个恋童癖,他本来就喜欢年轻、女性化的男孩子,后来他被曝出长期性侵自己公司的男明星。
.
喜多川培养出的第一个组合第一场演出,就是美军出资举办的,那时,喜多川挖掘很多年轻男孩,这些男孩迅速占领了当时的电视娱乐市场。加上战犯控制的各大日本媒体大力造势支持,他们迅速走红,成为了娱乐圈的新生力量。而喜多川,则迅速成了时尚教父,掌管着整个日本娱乐圈。
1995年,日本某化妆品牌邀请了当红男星木村拓哉为其新款口红拍摄广告。在整个广告过程中,木村拓哉柔媚的眼神和性感的涂抹,犹如炸弹一般的在日本女性群体中引起了爆炸,在两个月的时间里,木村拓哉所代言的口红居然狂卖300万支!


后来娘化从日本传到了隔壁韩国,韩国的SM公司在建立之初就在仿照日本的造星套路,到处寻找清秀、女相的男生,并且大力培训。1996年,韩国SM公司也成功推出了男子偶像组合——H.O.T

HOT在韩国大获成功,导致越来越多公司争相模仿,推出更多的的男子团体如东方神起、Super Junior等,他们最大的共同点就是——清秀、柔弱、女相。
他们都是长这样的:

这样的:

还有这样的:

再后来,日本韩国的造星风潮也自然刮到了邻居中国,中国的娱乐公司看准商机,也开始大量推出娘化偶像,他们制作节目、包装方式、宣传手段,完全照搬韩国日本的演艺公司。
如早年的《超级女声》、《快乐男声》等,还有之前大火的《偶像练习生》,前文提到的蔡徐坤就是这个节目出来的。

于是,在整个欧美的娱乐圈依然是硬汉当道的时候,中日韩三国的男明星却在大面积地女性化。在美国荧幕上还是美国队长、钢铁侠、蜘蛛侠大行其道时,中日韩的荧幕却被小鲜肉所占领。



如果把时间拨回到几十年前,可能连美国人自己都没有想到,他们对日本的文化改造会如此得成功。

.

他们崇拜的偶像是什么样的?我们来看这个视频:
像蔡徐坤这种流量鲜肉要演技没演技,要唱功没唱功想不明白为什么突然会火?到底是什么人在崇拜他们?
还有一个叫范丞丞的,范冰冰的弟弟,之前他的微博上一张付费查看的自拍照一夜之间居然收到了480万的查看费,可见每一个这类娘炮的背后,都是成千上万的naocan粉丝。
一个民族不能丧失血性
在一些粉丝的眼中,雄性气质不过是粗俗、野蛮的代名词而已。他们只知道追求所谓的“时尚、品位”,追求所谓的精致生活,做一个安安静静的美男子,渐渐忘了一个真正的男人就应该顶天立地。
一个人要去追求柔弱,那是他的自由,但是一旦“娘炮”成为社会崇尚的主流,就会吞噬掉这个民族的血性。整个民族就会有再次走进鸦片战争的风险,在屈辱中苟延残喘。
梁启超说少年强则中国强。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男孩子多往阴柔方向发展,那么会带来整个民族精神不振。

【新华社评论】“娘炮”之风当休矣
清代名士龚自珍曾借助“病梅”的隐喻,对病态审美造成的不良社会后果表达忧思。让他没想到的是,在互联网时代的流行文化中,类似“病梅”一般的审美趣味依然很有市场。
“油头粉面A4腰,矫揉造作兰花指”,这句顺口溜描述的正是时下某些所谓“小鲜肉”偶像令人错愕的形象与做派。当越来越多的“娘炮”及其言行刷屏霸屏,成为一些人热捧、哄抬的对象,人们对这种“辣眼睛”的反常现象不断表达担忧和反思。
与出于艺术表现考虑的“反串”“异装”不同,当下流行的“娘炮风”,是一种刻意强化并扭曲呈现的“人设”:他们看起来性别模糊却妆容精致,长身玉立却如弱柳扶风,动辄把“讨厌”“吓死宝宝了”“小拳拳捶你胸口”挂在嘴边;他们既在电影电视中这样演,在综艺节目和日常生活中也同样“入戏”……
由“嫩”到“美”进而“娘”,这种病态审美的递进耐人寻味。“娘炮”不是一天养成的,它是“颜值消费”和眼球经济跑偏的结果,更是文娱圈子奢靡浮夸之风的新变种。借助各种匪夷所思的造星运动,“花样美男”被捧成了“流量小生”,“靠脸吃饭”变成了“颜值正义”,资本冲动和浮躁风气推波助澜,硬生生把“小鲜肉”弄成了“小鲜花”,把“孟特”裁成了“孟特娇”。
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审美自可参差多态,各得其所。然而,凡事都应有度,越过底线就会走向反面——不是审美,而是“审丑”。热捧“小鲜肉”、渲染“娘炮风”的娱乐造势传递出让人担忧的倾向:在“论美貌你是赢不了我”的喧嚣中,“演员的自我修养”显得无足重轻,一些人演技很烂却拿着天价片酬,各种任性都被惯出来了;在“娱乐至上”“流量为王”的误区中,一些影视作品、网络平台、综艺节目刻意迎合低俗口味,消费各种“奇葩”“怪咖”,为博眼球甚至不惜挑战社会公序良俗,散发着猎奇、拜金、颓废的气息。

以文化人,更在育人。“娘炮”现象之所以引发公众反感,还因为这种病态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网络上“少年娘则国娘”的批评尽管不无戏谑,但一个社会和国家的流行文化拥抱什么、拒绝什么、传播什么,确乎是关系国家未来的大事。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更需要优秀文化的滋养。
学者尼尔·波兹曼曾在其著作《娱乐至死》中告诫人们: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憎恨的东西,而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面对眼花缭乱的各种“泛娱乐化”现象,重温和思考这种理性之声,很有必要,也很有价值。
作者 | 辛识平
来源 | 新华视点
(资料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使用,致谢!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王清铭最新原创作品推荐:
解读丨美文《剪得秋光入卷来》
作文指导丨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时评丨这是爱情最美的样子?
雕花的眠床:以前想逃离的,现在却成为乡愁
重阳说“老”丨人生从四十岁开始
孔子诞辰2570年丨穿西装的孔子
孔子诞辰2570年丨“差生”宰予,却是特长生
诞辰138周年丨鲁迅活到现在,会做什么广告?
凡人鲁迅:有缺点的战士,拖着假辫子的先驱
美文诵读丨花开的声音( 诵读:盛夏)
这些年,我写过的秋天……(精选五篇)
唐诗写意六章丨唐诗竟然可以这么解读?
除了“四大发明”,我们还有多少自豪的理由
入选马来西亚华文课本:《每个人都是萤火虫》
时评丨如果苏东坡活到现在,会不会写VLOG?
王清铭写2019年福建省中考作文题《最好的作品》
王清铭写全国1卷高考作文:热爱劳动,从我做起
有关中高考,《意林》对我的小“访谈”……
中高考冲刺丨王清铭小小说阅读题精选
王清铭散文中考阅读题精选(一)
王清铭散文高三阅读题精选(二)
王清铭散文高三阅读题精选(一)

王清铭老师公众号
做有情怀、有温度的自媒体!
只做文学☆只做教育
语文公益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应鸣阅读与写作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