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奖揭晓:带你学习中国最顶级的新闻范文!高中生必读……
2019/11/3 12:09:38 应鸣阅读与写作
中国新闻奖揭晓:带你学习中国最顶级的新闻范文!高中生必读……

新闻评论类一等奖:
民生实事 莫沉迷于“数字突破”
作者:翟慎良
“近半居民已有家庭医生”“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已达70%”……最近,不少省市有关家庭医生的好消息让人备感振奋。然而,有人也发出质疑之声:为何家庭医生签约率如此之高,自己却没享受到家庭医生服务?南京一家媒体23日的报道解开了这个谜团:一个医生往往要完成几千个居民的签约,目前所谓签约率只是一个数字概念,实质内容非常有限。
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一件惠民实事。去年6月,国务院医改办、国家卫生计生委等6部门就此联合制定指导意见,提出了具体要求。随后,全国各地闻令而行,努力推进,这项工作已经取得不少成效,很多地方取得“突破性”进展。不过,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听听公众的切身感受,看看媒体的深入调查,我们也要警醒——有些“突破”恐怕只是“数字突破”。如果数字失准、失真,一些关于民生实事的“数字突破”即使看起来再美,也难以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这个问题,很有普遍性。近年来,从就业率到人均年收入,从房价指数到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不少地方政府公布的民生数字,与老百姓的切身感受有着较大落差。因此,有人开玩笑自己“被就业”,也有人感慨自己“收入拉了大家后腿”。诚然,数据统计的天然缺陷, 比如统计方法、统计口径的问题,平均数掩盖大多数、抽象数字难以反映具体诉求的问题,使“数字突破”难免有“误差”。但公众对民生实事上的“数字突破”缺少认同,绝不是“误差”造成的。对客观因素导致的“误差”,公众可以接受。公众反感和忧虑的,是人为制造的“数字突破”,以及对“数字突破”的自娱自乐。
失真失准、缺少认同的“数字突破”,是“造”出来的,也是“逼”出来的。造,因为数字就是成绩,就是亮点。“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注了水的数字更加光鲜,更加引人关注。逼,因为数字就是指标,就是考核。一些部门习惯于“年初简单压指标、年末向下要数字”,在乎的是数字的“大与小”,而不是“真与假”。
关乎民生实事的每个数字,都应是沉甸甸的。须知,数字是干出来的,不是造出来的,也不是规划出来的。数字会说话。它说出的,不仅是工作成绩,也是工作作风。看“数字突破”,我们既关注它的“量”,也关注它的“质”;既听提供者的“一家之言”,也听参与者的“众家之言”。以现实为基、因实干而成的“数字突破”,尊重规律、经得起检验的“数字突破”,才是更真实可信、真切可感的成绩,才是更有含金量、更造福群众的成绩。尤其是民生领域的一些新探索、新改革,要循序渐进做“加法”,切不可患上“数字焦躁症”,追求所谓“乘数效应”“几何级增长”。
做好民生实事,切莫追求掺水的所谓“数字突破”。对此,省领导提出了明确要求。在部署脱贫攻坚任务时,省委书记李强就强调,要防止“两种倾向”:一种是数字脱贫。不能搞“垒大户”“堆盆景”,更不能在数字上“注水”,贫困户“假脱贫”“被脱贫”。一种是超越实际。要从实际出发,不要层层加码,不要搞到力所不及、力不从心。唯有坚持这样的“数字观”“政绩观”,“突破”才能不只停留在统计报表上,各项民生实事才能真正落在地上,办在群众的心上。

评论:
有关家庭医生的好消息让人备感振奋,然而,社会质疑:为何家庭医生签约率如此之高,却没享受到服务?评论以媒体前一天“还原真相”的报道为切入点,亮出核心观点——民生实事不能沉迷于“数字突破”。本文抓住了百姓关注热点,分析深入且条理清晰,发表后在基层反响强烈。
新闻评论类一等奖:
新时代呼唤蓬勃的青年精神
作者:刘涛
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需要我们敢于抵制一切负能量,更需要我们铸就网络文化空间的新时代青年精神。
2017岁末,各种“盘点”集中登场,其中“佛系青年”成为各大媒体竞相讨论的一种文化现象。
所谓“佛系青年”,并不是真的出家,而是形容一些青年人的生活态度:无欲无求,看淡一切,心若止水,怎么都行。显而易见,“佛系青年”是一个群体与一种哲学的结合,其现实土壤是当前青年人的生存处境,究其实质则是一些青年人逃避现实压力的一种精神选择。客观而言,“佛系青年”的说法微妙而传神地还原了当下一些青年人的精神面貌,而究其根本,它脱胎于网络空间方兴未艾的一种文化谱系——丧文化。
谈及丧文化,不能不提那张著名的“葛优瘫”照片:演员葛优饰演的一个角色浑身瘫软地半躺在沙发上,满脸胡茬、双目无神,不少青年人看到后都大呼一声“那就是我”。从此,“葛优瘫”成为网络空间里颓废的代名词,也成为丧文化的典型意象。丧文化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当下一些青年人在现实问题面前的焦虑、失落和无奈,而“佛系青年”一定程度上是对丧文化的延续,表面上是对一种颓废状态的“诗意拯救”,但本质上还是一种“犬儒化生存”。
简单来说,面对现实问题和生存处境,“佛系青年”给出的答案就是回避,即对虚幻、痛苦、冲突统统采取回避的态度,从而寻求内心的平静。然而,作为一个社会中的人,真的就存在“无我之境”吗?如果一切都随大流,一切都无所谓,我们如何理解并诠释责任、主体性、生命意识这些不能回避的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无疑需要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因此,新时代的青年人需要有公共担当,需要有直面社会问题的参与意识。站在这个高度上看,网络空间中存在的一些包含颓废、消极等负能量的文化形式,某种程度上类似于一种“精神胜利法”。
有人或许会说,所谓“佛系青年”不过是一些青年人的一种戏谑说法或自嘲。其实,从文化维度来看,“佛系青年”是一种典型的青年亚文化。亚文化和主流文化有很大一部分是重合的,然而在一些特别的面向上,二者存在巨大的冲突。英国伯明翰学派的研究发现,如果一种亚文化可以赋予特定群体更具有辨识度的身份属性和精神风貌,那往往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并改写一个群体的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换言之,“佛系青年”虽诞生于网络,但其影响却可能延伸到真实的社会空间,这是我们绝不能忽视的。
因此,关注“佛系青年”,不仅仅是关注青年人的精神价值问题,同样是关注网络空间的文化选择问题: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青年精神,我们又需要什么样的网络文化?
2017年9月,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正式出版,全景式地呈现了习近平总书记青年工作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如何实现这一宏大的社会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发扬青年精神,“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作为网络空间的一种亚文化,“佛系青年”排斥人的社会状态,强调人的反社会状态。在现实问题和矛盾面前,当青年人尝试将自我悬置起来,实际上也将生命意识和主体责任一并悬置起来了,而这显然不利于他们“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这就涉及网络文化建设这一命题。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需要我们敢于抵制一切负能量,更需要我们铸就网络文化空间的新时代青年精神。因此,要强化青年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真正挽救一些青年人精神上的消沉与退缩。此外,也要加强网络文化空间的舆论生态建设和引导。
青年人群体的一些行为可能会带来重大的文化或者社会变化,面对当下网络上存在的含有负能量的文化氛围,我们有必要呼唤青年人在社会问题和生存现实面前的担当、抱负与梦想。

评论:
这是一篇激扬青春、鼓舞干劲、凝聚力量的优秀评论。评论站位高、立意远、挖掘深,针对当前“佛系青年”这一热点话题,从社会、文化、价值三个维度剖析其成因及社会影响,进而提出“新时代呼唤蓬勃的青年精神”的核心论点,呼应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整篇评论观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层次推进,说理循循善诱,传播了正能量,激发了社会共识,在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方面发挥了正确的舆论引导功能。

消息类一等奖:
创造港珠澳大桥的“极致”
作者:陈新年、廖明山
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工程近日完成“最终接头”的安装,已经可以步行穿越了。昨天,记者来到这条世界最长的海底隧道采访,除了兴奋之外,还得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在“最终接头”成功安装后,还进行了一次耗时34小时“返工”式的精密调整,最终误差缩小到了“毫米”,建设者们说:“我们没留遗憾”。
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是世界最长的海底深埋隧道,沉管总长度5664米,由33节混凝土预制管节和1节12米长的“最终接头”组成。其中,“最终接头”所采用的“小梁顶推”技术和装备为自主研制并属世界首创。
5月2日,“最终接头”在10多位外国专家和99名媒体记者的见证下,在28米深的海水中实现成功安装,南北向线形偏差控制在正负15厘米的标准范围内,实现了“日出起吊、日落止水、滴水不漏”的奇迹。
欢呼祝贺过后,最终接头的线形偏差引起了争论。“港珠澳大桥是120年设计使用寿命的超级工程,就像之前曲曲折折的33根沉管安装一样,这一次也绝不能留下任何遗憾。”3日早上,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港珠澳大桥岛隧项目总指挥林鸣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重新安装调整。
“这么好的结果,我反对再调整!”决策会上,“最终接头”止水带供应商荷兰特瑞堡公司工程师乔尔表示,“虽然止水带仍然可以再压缩一次,但是为了精调一个方向,就可能将这些来之不易的完美重新置于不确定性之中,一旦发生碰撞,不仅损失超亿元,甚至会造成重大事故。”
上午10时许,多方讨论的结果是“偏执”占了上风。乔尔被这些为了精益求精而甘愿承担极大风险的中国工程师情怀而感动,他感叹“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
4日晚8时43分,执着的大桥建设者经过34小时的奋战,将“最终接头”的线形偏差成功缩小到东侧0.8毫米、西侧2.5毫米。
“这就是我想要的结果”,一天没上厕所、连续34个小时没合眼、指令发出上万次的林鸣终于笑了。“在我参与的15座沉管隧道建设中,这个是最棒的,没有之一,港珠澳大桥是世界造桥技术的最高体现,”乔尔感慨万千。
荷兰隧道工程咨询公司TEC是世界沉管隧道领域的佼佼者,曾笑称“中国企业不会走路就想跑”。5日,该公司发来贺电,向精准完成这一世界级难度安装的工程建设者们致敬。贺电中说,中国建设者的最终接头施工方案,是对世界沉管隧道技术的重大贡献。
评论:
该报道题材重大、采访扎实、视角独到、语言精练,背景材料运用得当。尤其是运用新闻当事人必要的引语,增强了可信度和现场感。在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最终接头的海量报道中,该消息另辟蹊径,以记者现场穿越海底隧道的最新事实为由头,引出“二次精调”这一鲜为人知而又惊心动魄的创举。从中,既可以感受到记者在“走转改”活动中积极深入一线的采访作风,又让读者读出了敬业、严谨、果断的大国工匠精神,切身感受到超级工程建设的伟大成就和重大意义。
转自“传播学考研必读”公众号
(资料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使用,致谢!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王清铭最新原创作品推荐:
男人与烟丨无关江山美人,只与唾沫分泌有关
诸葛亮是个不称职的CEO,事必躬亲,……
刘邦是个炒作大师,他炒来了一个国家……
仙游国际马拉松今日刷屏!作家笔下的仙游……
作文丨高中生活的十二个关键词:青春……
高考作文丨“‘作家’与‘读者’”讲评及范文
亚男人韩信:曾是个真男人,后来不断犯贱了……
哲理丨一万天中的一天,有人把一天重复了一万次
这首童谣你会唱吗?童年时唯一的童谣……
何必见下蛋的母鸡:苏轼、冰心、三毛……
解读丨美文《剪得秋光入卷来》
作文指导丨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时评丨这是爱情最美的样子?
雕花的眠床:以前想逃离的,现在却成为乡愁
这些年,我写过的秋天……(精选五篇)
唐诗写意六章丨唐诗竟然可以这么解读?

王清铭老师公众号
做有情怀、有温度的自媒体!
只做文学☆只做教育
语文公益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应鸣阅读与写作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