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丨《村子已死》,这篇文章在全国引起轰动……
2019/11/7 8:59:48 应鸣阅读与写作
荐读丨《村子已死》,这篇文章在全国引起轰动

我站在山岗,为故乡招魂
文/风子
不知何时,村子渐渐空了,只剩下了老人和孩子。

年轻人都出去当了农民工,有的甚至带去了孩子,而村里的学校再也没有了过去的热闹,有的村只剩下了十来名孩子上学,只好几个村的学校合并成一所学校。
像父辈那样视土地为生命的老一辈农民已渐渐逝去。土地逐渐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城里的一个又一个土豪却租地当起了农民,而那些不想出去却没有继承和掌握传统农业技术的农民,沦落为“现代农业”指挥下的“产业工人”。
城里人成了农民,农民成了工人。
可笑吧。
故乡还在,村子的魂已渐渐死去。
许多人漂泊在异乡,或许成了老板,成了白领,甚至成了异乡人,或者成了文化人,一谈起故乡,就用无尽的想象,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无限思念和眷恋以及不可磨灭的故乡情怀。谁也不愿说故乡落后,说故乡愚昧,说故乡的贫穷,而愿意被乡愁美化着,把贫穷品德化,把落后浪漫化,认为丑化家乡就是对自己人格的侮辱,沉迷而且迷茫,家乡的糜败就渐渐模糊起来。

回到老家,回到故乡,就被故乡的愚昧贫穷淹没,也随波逐流,或者无能为力,或者视而不见。
你看每到春节,返乡潮在全国涌动,怎们也要赶在年三十回家,似乎童年的记忆在那时又回来了,家家蒸包子,户户包饺子,杀猪炖肉欢欢喜喜过大年。
而今,年味越来越淡,回来除了走亲戚,就是打麻将玩扑克。一个小村子,竟有十几家商店,商店不是为了买东西,而是摆满了小方桌、麻将桌之类,占据了大半个店面。
早上九点,男男女女会不约而同来到经常聚集的场所,不分昼夜,天昏地暗,肚子饿了,泡包方便面或啃几块饼干吃两根劣质火腿肠就了事。
斗牛、扎金花、挖坑一齐上阵了,大伙有的一年都没有见过面,此时风云聚会一起一决高下,有时候一年的血汗钱一夜输个精光,还强作欢颜。回去后夫妻吵架甚至大打出手,父母唉声叹气,这种现象比比皆是。
春节过后,打工大军又满怀豪情的北上或南下了,辛苦努力地去挣钱,等待来年回来重复同样的故事。
故乡还在,但古老的乡规民约宗族家训的血脉早空了。

现在的年轻人,买个空调两千块心疼受不了,买个手机半年数月一换,都是几千块,却一点不心疼。微信成了全民的爱好,每人都是低头族,往往全家人捧着手机玩微信,连吃饭的时间都不放过,昼黑颠倒,玩累了睡,睡醒了又玩,放任让生活处于一种无聊的恶性循环中。一幅图发问,像不像清末的国民,人手一杆烟枪,怪不得人家说是东亚病夫。
这些年,村上考上名牌大学的微乎其微,考上一般大学的也廖廖无几,未完成学业辍学的越来越多了。还说,人家有点能力的都进城里上好学校了,我们上的是没有了好老师的烂学校,考不好情有可原。似乎对着,实际想想,这何尝不是一种悲哀。空心校园、空心村随处可见。
故乡还在,希望却完了,可怜了,我们的下一代。
连熟人之间也成了点头之交,老乡都变得陌生起来。
许多村子人心惶惶,等着拆迁,有的一耽搁就是几年,年轻人等着成为富翁,老年人唉声叹气,有的哀的是故土难离,有的哀的是年轻人今后咋办。

拆迁可以一夜暴富,村子的那些懂钻营者,成了老人教育的榜样。胆大心黑,不择手段,不计后果,敢于挑战道义和法律底线之人,许多村民把这些人做为自己孩子学习的榜样。
有钱,就是成功。钱包鼓,就是人上人。
德高望重成了可耻,被利益蒙蔽的眼睛已经没有了是非观,钱就是权威。所以,家长制族长制被击溃得体无完肤。
拆迁就是一场折腾。
折腾好了,新农村新天地。折腾瞎了,老百姓受苦。
许多村搬完了,安置楼迟迟未动,人们在期望中等待;许多土地原先的项目落实不了,村民成了没有土地的农民。看着土地闲置荒无,却种不了。
自己是城里人,没有固定工作;自己是农民,没有庄稼可种。

而没有拆的村子的许多土地也一直荒芜着。种粮食费事不挣钱,种子化肥还有耕种收割,算下来,费心巴力不挣钱,还不如不种,还能领村里的粮食直补,种那划不来的庄稼干什么。
反正有年轻人打工挣钱,也不愁吃穿。
种庄稼的方式也全然不一样,过去都是犁地、锄草,如今全靠除草剂和农药,多年以后,土地板结,甚至土壤中毒,庄稼减产甚至发生病害,望土地而兴叹。
老人哀叹而力不从心,年轻人无心于此。村庄的衰落,将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那些懂乡礼,知农事的真正农民和乡绅逐渐消失殆尽。

失去了乡规民约、失去了赖以自豪的乡愁感,失去了老庙祠堂,晚辈骂长辈,兄弟尔虞我诈,妯娌仿若路人,儿女打父母,不是人变了,是人失去了敬畏,啥事情都会干出来。
一方面是现代文明和财富极大丰富,一方面是人情味的淡化和缺失。乡村城市化走得太快,文明被丢弃在后边,村子发展得太快,村子人的思维还僵化滞后,造成了根断裂。
谁掠夺了本属于农民的长远福利,而让投机主义占了上风?谁破坏了农业自有的生态平衡,让农业陷入了急近功利的恶循环?谁导致了粮食和食品安全,人人自危。
失去了敬畏的民族,换来了大自然的报复。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人自己自食恶果,怪不得别人。
农事到了岌岌可危的时候,“农’已经不被当作能登大雅之堂的文化,我们每天吃着粮食,却让农陷入不堪境地。
现在的国学之所以让人寒心,就是像耍把势光会奏样子,看着像模像样,把许多精髓丢了。譬如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国人把“农”排斥在“国学”之外;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国学被剥离得只剩下汉服唐装和四书五经。
对有着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灿烂的农耕文明的中华民族来说,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别了,村子。故乡犹在,村魂已死,我愿意站在高高的山岗,为你招魂!
《村子已死》作者的几句话
文/风子
没想到这篇文章反响如此巨大。
听说已过百万,留言也上两千。
超出了我的想象。
也超出了主编的想象。

刚开始,有友人说,这篇文章能上千,我笑笑,说,无所谓,我只要阐述了我的观点就行。
这篇文章原先是给一家比较大平台的,他们没有发,可能是怕引起争议吧。搁了几个月,突然在电脑上看见了,顺手就给了“石榴花”。就这么简单。
另外,这篇文章严格上不算我的。是一篇题为《为故乡招魂》文章的拓展,加上我的思索的延伸,才有了这一篇小文。
我有个习惯,写严肃文学的,用本名;写风花雪月的,用笔名;写微文或者和别人有融合的就用这个风子。
就是在风里飘吧,任由大家评说。因为首先得感谢这个作者。
大家的议论,我都看了,非常好。
有的比文章还好,真的。
其实我过后再看这篇文章,思维有些紊乱,没有更深入。
有瑕疵才会有共鸣,才会有争议,这是好事。
这篇文章也不是纯文学,甚至都不是文学。所以点击量高不值得庆贺,不过,给平台带来人气,又是好事。无心插柳柳成荫啊。
村子已死,是我给主编的提示语,不是标题,但是也就是她当作标题了,有标题党之嫌,也才有了高点击量。
我一直敬佩主编的执着和对文学的挚爱。在当下人们普遍浮躁现状下,有人依然痴迷于文学,坚持文学平台,因之感觉文学依然神圣,让人不得不肃然起敬。
农村问题历来是大问题。
农民就是农民,淳朴而实际。宁挣今天二百元,不挣白干一礼拜后的每天五百元。
每天要吃要喝娃要上学,燃眉之急得先解决。
其实这篇文章言过其实了,故乡的魂依然在,只是以此告诫人们,不要忘了我们的魂,因为魂里有敬畏,失去了敬畏,是可怕的。
作者祖辈都是农民,老家的村子没有了,怎能不痛心。但是为了未来,我们只有祝福。
虽然有所狭隘,也望读者能理解心情。
感谢所有阅读者,能给大家带来一点共鸣,也就不枉了。
更感谢留言者,感谢转发者,谢谢你们的关注。
风子一并谢了。
2019.7.11于少陵塬畔
(资料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使用,致谢!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王清铭最新原创作品推荐:
男人与烟丨无关江山美人,只与唾沫分泌有关
诸葛亮是个不称职的CEO,事必躬亲,……
刘邦是个炒作大师,他炒来了一个国家……
仙游国际马拉松今日刷屏!作家笔下的仙游……
作文丨高中生活的十二个关键词:青春……
高考作文丨“‘作家’与‘读者’”讲评及范文
亚男人韩信:曾是个真男人,后来不断犯贱了……
哲理丨一万天中的一天,有人把一天重复了一万次
这首童谣你会唱吗?童年时唯一的童谣……
何必见下蛋的母鸡:苏轼、冰心、三毛……
解读丨美文《剪得秋光入卷来》
作文指导丨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时评丨这是爱情最美的样子?
雕花的眠床:以前想逃离的,现在却成为乡愁
这些年,我写过的秋天……(精选五篇)
唐诗写意六章丨唐诗竟然可以这么解读?

王清铭老师公众号
做有情怀、有温度的自媒体!
只做文学☆只做教育
语文公益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应鸣阅读与写作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