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最佳止痛药物及方法(二)
2017/5/2 7:58:28 无痛联萌
第二部分
什么是癌痛
一、什么是癌痛目前,许多癌症患者确诊时已为晚期,不能治愈,所以一旦诊断“癌症”,在大多数人眼里即意味着宣判死亡。从传统意义上讲,“癌”一词预示不祥预兆有两个原因:首先大多数癌症患者诊断后不久就死亡了;其次,大多数癌症患者都知道死亡之前或死亡过程中要遭受痛苦与疼痛。癌症疼痛是与癌症本身和癌症治疗有关的疼痛(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生物治疗、介入治疗、热疗等),与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相交织,是癌症患者最常见、最痛苦的症状之一,常比癌症引起的死亡更令人感到恐惧。一想起癌痛,人们也许会想起焦裕禄经历肝癌疼痛时的种种痛苦表情,和因为抵御疼痛而顶坏了的钢笔和藤椅;也会想起因承受不了疼痛而寻求“安乐死”的癌症患者们。癌症疼痛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和给人们留下的心理阴影如此之深,以致人们“谈癌色变”。二、癌症疼痛与普通疼痛有什么不同普通疼痛多是急性疼痛,例如:1.触摸滚烫开水时的反应 手碰到开水引起疼痛,手会马上缩回。2.阑尾炎 疼痛作为体内不适的一种警告信号,驱使人们设法消除。3.分娩疼痛 众所周知,孩子出生时的疼痛是急性的、短暂的,伴随着迎接新生命的喜悦和期待。在有限的时间内,烫伤被治愈、阑尾被切除及外科伤口得到愈合、孩子生了下来。人们通常在有限的时间内从阵痛中恢复过来。疼痛出现时可能要伴随焦虑和恐惧,而当疼痛原因确定,开始治疗及恢复过程中,这些感觉将减轻。而与普通疼痛相比,癌症疼痛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个特点,癌症疼痛比较剧烈。比如,人干活累了腰疼,休息一下就好了,这种疼痛比较轻微。而癌症疼痛大多都很严重,患者常常形容是“疼的不想活了”。用“痛不欲生”形容癌症疼痛的程度一点都不过分。第二个特点,癌症疼痛持续时间比较长,是一个反复发生、持续存在、不断加重的疼痛过程。如果癌症没有得到有效治疗,癌痛一旦出现就很难消失。第三个特点,癌症疼痛常常伴有患者的心理变化。癌症患者出现焦虑的现象非常普遍。如果癌症患者的疼痛没有及时的缓解,患者就会非常紧张、焦虑,甚至于失眠。也有患者同时还伴随抑郁症状,情绪低落,对生活失去信心,觉得自己快要死了,感到非常的绝望,甚至会自杀。第四个特点,癌症疼痛具有社会性。癌症疼痛的社会性一方面是指有亲朋好友来探视的时候,他会觉得疼痛轻一些,当探视的人离开了,又觉得疼痛很重。另一方面,由于家人患癌症,很多家属要经常上医院就诊、取药,需要更多的照顾,在不同程度上会影响家属的工作;同时,亲人患了癌症,家属也会感到忧伤和压力。癌痛影响的不仅仅是患者自己,还有他们的家人。第五个特点,癌症疼痛非常复杂。癌症疼痛常常不是某一个原因引起,而可能是同时有骨、神经等多种组织损伤。所以,单一的药物治疗效果不好。我们知道,一般的疼痛吃一种药物就可以缓解,但是癌症的疼痛是一种复杂性的疼痛,所以常常需要联合用药。也就是说给患者服用止痛药的同时,还要增加一些辅助治疗药物才会有比较好的效果。有的顽固性癌痛甚至还需要用到神经阻滞等有创伤性的方法。三、为什么癌症会引起疼痛恶性肿瘤引起疼痛的原因很多,可能与下列主要因素有关:1.肝脏、脾脏等器官的肿瘤迅速生长,器官表面的包膜被牵拉,刺激到膜内的痛觉神经末梢,可以想象一只被逐渐吹大的气球,它的表面变得越来越紧张。2.癌肿压迫附近的神经根部或主干,或直接长在神经主干上,如神经鞘瘤。3.晚期癌向周围扩散,侵犯、破坏神经。4.食管、肠道、输尿管等空腔脏器的肿瘤,向管腔内生长,阻塞管腔,引起梗阻。5.肿瘤破裂引起出血及穿孔。6.肿瘤本身破溃感染,并引起周围组织坏死、水肿,释放出一些导致疼痛的物质,使神经对疼痛刺激更加敏感,形成恶性循环。7.癌症侵犯血管,使其阻塞或狭窄,导致局部缺血、缺氧,可引起剧烈疼痛。四、癌痛还分门别类吗根据产生原因,癌痛可大致分为以下三类:(一)与肿瘤本身有关的疼痛与肿瘤本身有关的疼痛是指疼痛直接由肿瘤引起,包括原发肿瘤或转移性肿瘤引起的疼痛。1.根据癌痛发生情况和持续时间可分为(1)急性痛:一般有明确的开始时间和原因,持续时间较短,病因祛除后可缓解,一般的止痛方法可控制。(2)慢性痛:疼痛持续3个月以上称为“慢性疼痛”,比较难控制,且与心理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相关。慢性疼痛不再是一种症状,而是一种疾病。(3)爆发痛:是一种间歇发作的剧烈疼痛,服用常规剂量的止痛药物不能控制,持续时间较短暂但是程度非常剧烈,常在活动时出现,也可在夜间睡眠时突然发生。2.根据疼痛的生理机制可分为(1)躯体痛:多位于身体表面,患者自己可以准确说出疼痛的部位,疼痛多表现为刀割样痛、刺痛、酸痛,如骨转移和手术后疼痛。(2)内脏痛:是胸腔、腹腔内器官受癌肿侵犯、压迫或牵拉所致,患者自己多不能准确说出疼痛的部位,疼痛常表现为钝痛、胀痛。(3)神经痛:癌肿侵犯神经末梢或神经主干所致,表现为烧灼痛或触电样的疼痛,程度重,往往伴有感觉或运动功能丧失。幻肢痛是另一种典型的神经痛,表现为截肢术后患者感觉被截去的肢体依旧存在,并产生剧烈的疼痛。(二)肿瘤治疗引起的疼痛1.手术后痛 除了手术后伤口急性痛,还有些与手术损伤有关的慢性疼痛。如开胸手术、乳腺癌根治术后肋间神经被切断,引起伤口处神经痛,常为烧灼样,周围皮肤痛觉过敏,活动可使疼痛加剧。2.放射治疗后疼痛 放疗引起的局部组织炎症、软组织水肿、纤维化、坏死,加上神经受损害,如神经纤维化、脊髓损伤,直肠炎、骨坏死等,都是放疗后患者疼痛的主要原因。3.化学治疗后疼痛 一些抗肿瘤的化疗药物可损伤神经末梢,导致神经痛,但程度比肿瘤本身造成的神经痛程度轻,常表现为麻木、疼痛,多会在治疗结束后逐渐减轻至消失。(三)非肿瘤性疾病引起的疼痛肿瘤患者合并其他良性、慢性疾病时,也可导致疼痛。如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膝关节炎、骨质增生等。五、常用于描写癌痛的词(一)伤害性疼痛又称伤害感受性疼痛或感受伤害性疼痛。可通俗的解释为能感受伤害的疼痛。伤害性疼痛是由于肿瘤生长,造成体内组织受损,损伤组织或局部炎症反应释放一些化学物质,刺激周围神经,传到大脑,产生疼痛感受。前面提到的躯体痛和内脏痛就属于伤害性疼痛。阿片类药物对伤害性疼痛治疗的效果较好。(二)神经病理性疼痛简称神经痛,因传导疼痛的神经出现病变,即使没有导致疼痛的伤害性刺激也感受到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多由肿瘤局部或远处生长转移,使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受侵犯所致。表现为局部感觉异常,本不应该导致疼痛的触觉、冷热刺激等常引起剧烈疼痛。临床上常用的阿片类药物仅能部分控制神经痛,需要辅助其他药物或其他止痛技术进行治疗。(三)牵涉痛当某些内脏发生病变时,常在远离内脏的体表产生痛觉,这种现象称为牵涉痛。例如,胆囊位于右上腹,但患胆囊癌时常在右肩部感到疼痛;胰腺位于中上腹靠近后腰部,患胰腺癌时,会出现左上腹和肩胛骨疼痛。这些现象有助于内脏疾病的定位诊断。反过来,也就是说,一个患者诉说他的右肩部疼痛,有经验的医生就会给他做一些胆囊方面的检查。(四)自发性疼痛当疼痛强度与所存在的疾病不成比例时可称其为自发性疼痛。比如,患者在安静、无外界疼痛刺激时即可出现疼痛。神经痛患者最容易出现自发性疼痛,其产生的原因是神经细胞的异常放电。自发性疼痛多在夜间出现,通常检查不到与疼痛相关的体征,有时用最先进的影像学检查(如CT、磁共振)也找不到疼痛的来源。六、癌痛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从早期到晚期,各个临床期别的癌症患者都可能出现疼痛,而疼痛对他们造成的危害是一样的。癌症疼痛不仅使患者饱受痛苦,还会给身体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影响。(一)生理影响癌痛最容易引起生理功能紊乱,使患者出现心动过速、血压升高、疲劳、出虚汗、失眠、厌食等。长时间的癌痛使人体生理功能减退,活动能力下降,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顽固性疼痛可导致肢体活动受限,严重时可造成残疾。(二)心理影响许多晚期癌症患者在生命最后阶段都要遭受持续的、难以忍受的疼痛,这种疼痛有时比死亡更可怕,真可谓生不如死,给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影响,出现精神抑郁或焦虑。而抑郁或焦虑往往又会进一步加重疼痛,形成恶性循环。在所有顽固性癌痛的患者中,都存在“疼痛→焦虑或抑郁→失眠→疼痛加重”这样的恶性循环。癌痛未能有效控制,常被认为是抗肿瘤治疗无效或肿瘤扩散、转移、病情恶化的信号,使患者身体和心理遭到极大创伤,导致焦虑、抑郁、痛苦、烦躁、易怒、丧失自控和自信。有些人甚至抱怨人生,内疚或自责,泄愤于他人,影响待人处事的能力;有的还出现严重心理障碍和精神样症状,感到恐惧和绝望,甚至萌发自杀的念头。 疼痛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方面造成的损害,不仅明显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影响到抗肿瘤治疗的实施和效果。部分患者因疼痛未得到满意控制,失去耐心,甚至会放弃治疗、治愈癌症的机会,使生存时间缩短。因此,癌症疼痛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各期癌症患者都应该积极接受止痛治疗,癌痛的治疗应该放在与癌症治疗同等重要的位置。--摘自《肿瘤患者最佳止痛药物及方法》
关注↓二维码,了解更多癌痛知识!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无痛联萌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