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健识】警惕!饮料中的“料”!解密牛磺酸泡腾片
2022/9/28 10:00:06 上海市医学会健康科普

做健康的传播者,一路同行,一起成长



6月12日,上海某大学一男学生向女同学咖啡杯中投放异物的事件,引起舆论的广泛关注。图|该事件的相关警情通报

公安机关将该男生带走调查,男生承认自己是在网上购买的“春x牌牛磺酸泡腾片”,该类商品在宣传中含有“激发女性性欲”、“不易被察觉”等关键词。由监控可知,该男子在投放后仍持续观察、跟踪该女生。
由此看来,该男生的投放是有一定预谋与计划的。
在等待警方作出进一步通报的同时,先要清楚这个被投放的“牛磺酸”到底是什么来头?


笔者不建议个人日常大量摄入功能性饮料,更不能当成水喝,会给躯体带来伤害:
小心维生素中毒:美国佛罗里达州曾有病例报道,一位建筑工人因为连续饮用过多功能性饮料,导致体内维生素B群含量过高而损伤了肝脏。长期饮用导致失眠:如果长期摄入含有咖啡因这种中枢神经兴奋剂的功能性饮料,可能会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亢奋状态,“彻底”地驱走了睡意:(给机体增加负担:如果在没有体力消耗的情况下饮用功能性饮料,额外摄入的钠等元素很可能给机体增加负担,导致心脏负荷加大、血压升高……
另外从精神卫生的角度看,功能性饮料虽然没有被管制,但依然可以成为其他成瘾物质的入门剂,需要得到重视以防发展出物质依赖。

【警惕潜在毒品,自我保护是关键】
现在许多新型毒品都极其会伪装。
例如被称为“咔哇水”的新型饮料隐匿性极高,声称能够缓解焦虑、消除疲劳、改善睡眠等,而其中含有的“γ-羟基丁酸”是国家管制的一类精神药品,有深度镇静和催眠的作用,谁知道什么时候就被用于一些不法行为中...
图|新型毒品“咔哇水”含量表(同样含有牛磺酸)
因此,任何入嘴的食品饮料,我们都要万分警惕:

NO.01 按需饮用功能性饮料牢记:功能性饮料只能在特定情况下饮用。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人(补了等于白补)、尚未发育完全的青少年等人群,一定注意要适量。


NO.02不喝成分不明的饮料确保自己知道饮用的是什么,如果遇到不清楚的成分,最好进行一下搜索识别或干脆不喝。(别跟我说你渴,保护自己比解馋解渴重要吧!


NO.03出门在外饮料别离手虽然我们寄托于社会能够更严厉的处置不法行为,对于个人而言,“防人之心不可无”。
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这点都应该小心。
因为你永远不知道谁会瞄准那些敞口的饮料,揣着别的心思,趁你不注意投放异物。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保护好自己,警惕那些不怀好意的人,也警惕隐藏在花样包装下的“毒品”。

也希望这样的“投毒”事件不要再发生。
(图片源于网络)
供稿:上海市医学会精神医学专科分会
作者:唐瑀蓁杜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
审核:赵 敏 上海市医学会精神医学专科分会主任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开拓医学科普新局面。持续开展“健康方向盘”、“架起彩虹桥”和“青年医学科普能力大赛”三大系列品牌活动。青年医学科普能力大赛已经成为沪上乃至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医学科普比赛之一,培养了大批医学青年科普人才,为青年医学工作者打造了新时代“有情怀、有温度、有传承、有创新”的四有科普舞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添砖加瓦。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上海市医学会健康科普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