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健识】中国镇痛周:骨质疏松及相关疼痛的防治
2022/10/19 10:00:54 上海市医学会健康科普

    

    


     做健康的传播者,一路同行,一起成

    

     #1

     什么是骨质疏松

    

     我们的骨骼系统为我们的身体提供形状和支持,并保护我们的心、脑、肺等内脏器官。人类在30岁左右有着最强韧致密的骨骼,过了这个年纪,破骨细胞的活动就会比成骨细胞活跃。骨质疏松是骨质变脆弱的一个状态,使骨骼易于破碎。健康的骨骼足够致密以支撑保护我们的身体。但是骨质疏松患者,松质骨内大空洞的形成,使骨骼变得异常脆弱。

     #2

     骨质疏松分类

     通常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以及继发性骨质疏松两种类型。原发性骨质疏松与老年女性以及雌激素含量的下降有关。继发性骨质疏松可见于成人和儿童,一般与其他疾病相关,比如癌症、激素或者药物的使用。

     #3

     骨质疏松最常见的症状有哪些

     疼痛、驼背、身高变矮和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特征性表现。而其中最突出的特点是全身性疼痛,无固定压痛点,疼痛的性质从酸痛至剧痛不等。疼痛常见部位有腰背部、髋部及四肢,以腰背痛多见,并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久坐、久站疼痛加重。

    

     #4

     骨质疏松症好发人群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常见的骨骼疾病.好发人群包括:年老、女性绝经、男性性功能减退、体重过轻者;吸烟、过度饮酒或咖啡者;体力活动少、饮食中钙或维生素D缺乏(光照少或摄入少)者;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及应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者。

     #5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

    

    饮食补钙更天然:正常人的身体每天需要 800-1000 毫克的钙,饮食中应多选择含钙量丰富的食物,如乳制品、贝壳类、坚果类等食物。以确保足够的钙以及维生素D的摄入。而咖啡、酒、茶等可抑制成骨细胞的活性和刺激破骨细胞的活性,导致骨丢失,因而避免过量引用。

    晒晒骨骼更健康:维生素D调节钙、磷代谢,促进骨的成长。补充维生素 D 最自然方法是多晒太阳,建议每天在阳光下暴露四肢以及面部皮肤20分钟,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合成。

    坚持户外运动:适当的运动能保持肌力和肌张力,不断的肌肉收缩能刺激骨生长,抑制骨吸收,增加骨量和骨强度。#6

     骨质疏松性疼痛的治疗

     如果出现了明显的疼痛症状,比如腰背痛、全身游走性疼痛,那就需要到医院接受治疗。通常从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恢复患者卧床翻身与行走功能,避免并发症的形成;以及提高骨密度,预防椎体压缩性骨折三方面着手。

    

     包括钙剂的补充、降钙素的使用等,从根本上改善骨质疏松的程度,从而减轻疼痛、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

     a. 钙和维生素D的补充:在饮食补充及基础上适当增加钙剂的补充。维生素D的作用是起到催化帮助钙剂吸收。b.降钙素或者双磷酸盐类药物的使用:这两类药物能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从而减少对骨组织的破坏,改善骨质疏松。c.雌激素类药物:能抑制骨转换,阻止骨丢失。更年期或绝经后5年以内的妇女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在抗骨质疏松治疗的基础上,可以选择口服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比如西乐葆、安康信等改善疼痛症状,或者局部使用非甾体类贴剂,在改善疼痛症状的同时,避免口服药对胃肠道的刺激。

    

     对于中重度疼痛并且疼痛部位以胸腰背部为主的患者,可以考虑微创介入治疗,通常在超声或者X线引导下,通过一根针对疼痛部位进行治疗。创伤小、安全性高。

     a)选择性神经根注射:明确患者疼痛部位相关神经,在超声引导或者X线引导下找到相关神经,进行局部注射消炎以及营养神经药物,从而改善骨关节和软组织病变,减轻局部末梢神经炎性改变,缓解并控制疼痛。

     b)选择性神经射频热凝术:对于顽固性疼痛,如果神经根注射效果确切但持续时间不理想,可以考虑射频热凝术,更好的控制骨质疏松性疼痛。

    

     -END-

    

     (图片源于网络)

     供稿:上海市医学会疼痛学专科分会

     作者:李浪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副主任医师

     审核:柯 上海市医学会疼痛学专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开拓医学科普新局面。持续开展“健康方向盘”、“架起彩虹桥”和“青年医学科普能力大赛”三大系列品牌活动。青年医学科普能力大赛已经成为沪上乃至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医学科普比赛之一,培养了大批医学青年科普人才,为青年医学工作者打造了新时代“有情怀、有温度、有传承、有创新”的四有科普舞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添砖加瓦。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上海市医学会健康科普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