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健识】中国镇痛周:肌筋膜炎疼痛科普
2022/10/23 10:00:37 上海市医学会健康科普

    

    


     做健康的传播者,一路同行,一起成

    

    

     你是不是时常感觉到腰酸背痛,这也疼那也疼,坐又坐不久,走也走不远?

     骨科、神经内科看一圈又好像没有什么问题?

     这时候可别忘了我们疼痛科,疼痛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症状,产生疼痛的原因也有很多种,刚刚我们所说的这种情况很有可能就是由肌肉引起的,我们称之为肌筋膜炎。

    

    肌筋膜炎

     肌筋膜炎又称“腰背肌损伤”、“腰背部纤维炎”、“腰背筋膜疼痛症候群”等,是指肌肉和筋膜的无菌性炎症反应,当机体受到风寒侵袭、疲劳、外伤或睡眠位置不当等外界不良因素刺激时,可以诱发肌肉筋膜炎的的急性发作,肩颈腰部的肌肉、韧带、关节囊的急性或慢性的损伤、劳损等是本病的基本病因。由于在急性期没有得到彻底的治疗而转入慢性;或者由于病人受到反复的劳损、风寒等不良刺激,可以反复出现持续或者间断的慢性肌肉疼痛、酸软无力等症状。

    

     慢性劳损

     慢性劳损是最多见的原因之一,肌肉,筋膜受损后发生纤维化改变,使软组织处于高张力状态,从而出现微小的撕裂性损伤,最后又使纤维样组织增多、收缩,挤压局部的毛细血管和末稍神经出现疼痛。潮湿、寒冷的气候环境为另一重要发病因素,湿冷可使肌肉血管收缩,缺血,水肿引起局部纤维浆液渗出,最终形成纤维织炎。慢性感染、精神忧郁、睡眠障碍、甲状腺功能低下以及高尿酸血症等疾病也经常并发肌筋膜炎。常见如下几个诱发因素:

    

    部分患者有程度不等的外伤史。肌肉、筋膜受损伤后,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留下隐患,迁延日久而致病。

    不少患者虽没有明显急性外伤史,但因长时间坐班少活动;或因工作姿势不良,长期处于单一的特定姿势;或因工作紧张,持续性负重,过度劳累等,迁延日久而致病。

    感受风寒湿邪,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影响肌肉筋膜的营养和代谢,迁延日久而致病。

    患者体弱,免疫功能不强;或是腰骶椎先天变异(畸形);或是脊柱退行性疾病(骨质增生)诱发。

    

     支撑脊椎的肌肉

    

     我们脊柱在盆腔里,就像一盆树,栽在盆子里。正如盆栽需要盆中泥土的固定才不会倒伏,人的脊椎需要周边肌肉的包裹、固定和支撑。支撑脊椎的肌肉主要有腹肌、腰背部肌肉、臀肌和大腿肌等。

     由于现代人的运动习惯和身体姿态,导致相应肌群变形和功能衰退,就好比包裹树的泥土已松动,从而导致肌肉失衡负累而疼痛。

     首先是腰背部肌肉被拉扯变形。人体腰部脊椎本有凹进去的正常生理曲线,人由于久坐疲劳会形成反向弓背弯腰的姿势,让本来凹陷的腰背部肌肉绷紧。长此以往,腰背部肌肉就被拉松拉长失去弹性,丧失了牢牢固定脊椎的作用,严重的脊椎本身也会变形。

    

     第二是腹部肌肉松弛。腹部肌肉不结实,是导致腰背酸痛另一个重要原因。举个例子,生产后的女性特别容易腰背酸痛,不是因为受凉,而是因为怀孕时胎儿将腹部肌肉撑得严重松弛变形,腹压大大减少,从而失去了有效固定脊椎的功能。

    

     很多人由于长期不锻炼,随着年龄增大腹部肌肉松弛,将固定脊椎的功能全部转移到腰背部肌肉,形成单侧支撑的不正常状态,就特别容易腰背疼痛。

     第三是臀部和大腿肌肉退化。屁股是安装脊椎的底座。如果臀部肌肉软趴趴,当然起不到包裹支撑脊椎的作用。大腿肌肉实际上是和臀肌紧密相连的。若大腿松弛无力,臀部肌肉也会受累。

     常见的肌筋膜炎产生的部位有:颈肩、腰肌、足底。

    

     诊断及治疗

     当然由于现在医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红外热成像技术、冲击镇痛波治疗、超激光照射治疗等技术进行诊断及治疗。

    

    

    

     也可以通过微创手术,例:超神/CT引导下周围神经松解术、PRP(富血小板血浆)修复技术及低温射频进行治疗。

    

    

     微创的优势在于,对比传统手术伤口小,出血量少,患者术后恢复的速度也相对会快一些,在介于保守治疗或未达到大手术指征或惧怕手术的人群建立了一座缓冲的桥梁,在治疗的同时将损伤降到最低。

     但是单凭理疗或微创治疗的手段,不可能完全解决腰背疼痛问题,骨肉相连,肌肉才是支撑骨头的基础,必须利用专门的力量训练,着重加强相关肌群的锻炼,这样双管齐下才能真正的达到「根治」的效果。

    

     (图片源于网络)

     供稿:上海市医学会疼痛学专科分会

     作者:郑拥军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疼痛科

     审核:柯 上海市医学会疼痛学专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开拓医学科普新局面。持续开展“健康方向盘”、“架起彩虹桥”和“青年医学科普能力大赛”三大系列品牌活动。青年医学科普能力大赛已经成为沪上乃至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医学科普比赛之一,培养了大批医学青年科普人才,为青年医学工作者打造了新时代“有情怀、有温度、有传承、有创新”的四有科普舞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添砖加瓦。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上海市医学会健康科普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