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健识】世界肾脏日|关爱肾脏健康,你做对了吗?
2023/3/20 10:00:33 上海市医学会掌健识

做健康的传播者,一路同行,一起成长



您知道吗?全世界平均每十个人中,就有一名慢性肾脏病患者。在过去的30年间,其他疾病的死亡率呈现了明显下降趋势,如心血管疾病下降了30.4%,癌症下降了14.9%,慢阻肺下降了41.3%,而慢性肾脏病(CKD)的死亡率却上升了2.8%,截止到2019年,慢性肾脏病的死亡率已从30年前的第18位上升至第11位,超越了肝癌(第12位)!致死率增幅居所有慢性病之首。预计到2040年,慢性肾脏病将成为致死原因第五位的疾病。

在我国,成人慢性肾脏病患病率已经高达10.8%,约1.3亿人。全国尿毒症患者达300万人,给患者个人、家庭以及整个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然而,在医疗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为什么这么多的肾脏病患者会错失治疗良机,最终发展成尿毒症呢?

首先,许多肾脏病患者在早期一般不会有特别的临床症状,当感到不舒服去就医时发现很多已经进入到肾病的中期甚至晚期了。据统计,慢性肾脏病的知晓率却仅为12.5%,因此慢性肾脏病又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其次,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糖尿病患者正在逐年增加,据统计,平均每3个糖尿病患者中就有1个糖尿病肾病患者,在美国糖尿病肾病已成为导致终末期肾病的第一大原因,在我国也已成为仅次于各种肾小球肾炎的第二大原因,尿毒症患者中有1/3左右是由糖肾引起的。由于糖尿病肾病存在复杂的代谢紊乱机制,即使控制住了血糖,仍然会攻击肾脏,一旦发展到终末期肾脏病,治疗起来相较其他肾病更加棘手。况且慢性肾脏病往往病情迁延难愈,一人得病,患者家庭往往背负沉重负担。


如何早期发现肾脏病,做到早防早治尤为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当身体出现以下几种情况需提高警惕:

水肿,早上起来眼睑或下肢出现水肿,休息后不易消退;

泡沫尿,小便出现细密且不易消散的泡沫,这说明尿液中蛋白质含量较多;

尿液颜色变化,正常人的小便颜色一般呈现淡黄色透明状。小便颜色发红甚至色同浓茶、酱油可能提示肾脏病变;

尿量突然增多或者减少,正常人一天的尿量在1500毫升左右,每天的小便次数在4~8次,如果没有因为发热、大量出汗、大量饮水等情况,出现尿量突然增多或减少,须及时就诊;

血压升高,有些人长期血压高,已经不会感觉到头晕、头痛等不适,一定要通过测量才能明确血压情况。

就是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患者,需要定期检测肾功能情况,以早起发现肾损害情况,及时干预减少相关并发症风险。


同时需要避免容易导致肾脏损伤的相关因素:
1一,感染
感染
感染是导致肾脏疾病最常见的因素,包括一些细菌、病毒导致的全身感染或肾脏感染,我们常见的咽炎、扁桃体炎都可能是诱发因素。
2
药物因素
很多人稍有不舒服,就要吃药,尤其像感冒药、消炎、止痛类的药物更是如同家常便饭般随意服用。还有一些人为了控制体重,吃减肥药,殊不知很多药物都有肾毒性,服用不当很可能会导致肾脏损伤;
3
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例如熬夜、憋尿、饮水少,饮食口味较重,时间长了都容易损伤肾脏。

许多病人会把肾病和尿毒症画上等号,得了肾病十分恐惧。其实,肾病并不可怕,多数肾病都是慢性的。早发现早治疗,许多病人是可以避免发展成尿毒症的。首先要消除对疾病的恐惧心理,到正规医院进行疾病诊断、判断肾功能情况、积极接受治疗。慢性肾病的治疗周期一般比较长,药物见效比较慢,要有耐心不要频繁更换治疗方案,一些肾病患者往往只注意尿常规的结果,其实,肾病的治疗并不仅仅是为了改善症状和尿常规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如何保护肾功能。因此治疗需要个体化。其次,原发病的治疗对肾病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积极控制血压、减少蛋白尿、做好个人防护及卫生,尽量避免出现感冒和一些感染的情况。糖尿病肾病的患者,要控制好血糖、血脂;如果蛋白尿比较多或者肾功能异常,饮食上要限制高蛋白食物的摄入,高血压患者要低盐饮食,最好控制血压达标。治疗期间应严格遵循医嘱,配合治疗,同时应定期复查,避免疾病变化。

新冠三年,疫情对人们的生活特别是身体健康造成了很大影响,肾脏是新冠病毒攻击靶器官之一,慢性肾脏病患者普遍免疫力低下,更是新冠感染的高危人群,许多慢性肾脏病早期患者因此加剧了肾功能进展,面对汹汹的病毒,肾友们该如何化险为夷、更好的保护肾功能呢?
“阳康”后也不可掉以轻心,需关注以下几点:
1关注体重和水肿情况
在新冠感染期间发热、口干时难免会多饮水,但肾功能减退患者可能会出现水液潴留引发心衰,因此要特别注意体重增加和肢体水肿的症状,如果水肿加重应限制水份。

2关注血压情况
慢性肾病患者许多合并高血压,在“阳康”以后有可能仍有焦虑和睡眠障碍会导致血压波动,此时应注意监测血压情况,并及时调整降压药物。
3关注嗅觉味觉
大多数嗅觉味觉下降,会在新冠病毒感染后一个月内恢复。慢性肾病患者要控制盐份摄入,不宜过量食用咸味食物。如果出现嗅觉或味觉下降,可以进行以下尝试:

每天刷牙两次,确保口腔卫生。

进行嗅觉训练,包括每天闻柠檬、玫瑰、丁香等,一天两次,每次20秒。如持续3-4周仍无恢复,建议口腔科、耳鼻喉科门诊就诊评估。

4关注身体疼痛情况
新冠感染及恢复的过程中,多会出现关节疼痛、肌肉酸痛、咽痛等疼痛表现。慢性肾病患者本身肾脏损伤不宜随意和长期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镇痛药;
5关注饮食营养调配
慢性肾病患者,特别是肾功能减退的病人饮食上需遵循低盐优质低蛋白的原则。在恢复期食欲不振时可以少食多餐,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而对于进食量本身极少、营养不良的老年患者可以适当放宽限制,增加优质蛋白的摄入(如蛋、鱼、肉、奶等);对于肾功能减退的患者要特别注意限制含钾量高的食物(如茶叶、坚果、水果等)并及时检查血电解质。
6特殊人群
65岁以上的老人,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肺部疾病、糖尿病、慢性肾病、肿瘤、肥胖症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新冠感染“阳康”后还咳嗽、活动后气促或胸闷、精神食欲差、应该去医院做全面体检。
那么对于普通人群来说,怎样保护肾功能呢?

改善不良生活方式,戒烟、肥胖减重、低盐饮食、适度恢复锻炼、避免过度劳累;

正确用药,避免药物所致的肾损伤;

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危险因素,预防糖尿病、高血压、高尿酸、肥胖等;
2023年3月9日是第18个世界肾脏日,今年的主题是“人人享有肾脏健康——未雨绸缪,支持弱势群体”。在肾脏日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呼吁人们及早重视肾脏健康,同时关爱慢性肾脏病患者群体,为健康中国助力添彩!
(图片源于网络)
供稿:上海市医学会肾脏病专科分会
作者:陈潇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浦南分院肾内科
审核:蒋更如汪年松上海市医学会肾脏病专科分会
上海市医学会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开拓医学科普新局面。持续开展“健康方向盘”、“架起彩虹桥”和“青年医学科普能力大赛”三大系列品牌活动。青年医学科普能力大赛已经成为沪上乃至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医学科普比赛之一,培养了大批医学青年科普人才,为青年医学工作者打造了新时代“有情怀、有温度、有传承、有创新”的四有科普舞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添砖加瓦。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上海市医学会掌健识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