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处暑
2020/8/19 9:50:14 有药管家

今年8月22日是处暑节气。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4个节气。“处”含有终止之意,处暑表明暑天将近结束。 01处暑三候

一候鹰乃祭鸟是指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并且先陈列如祭而后食。二候天地始肃是指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充满了肃杀之气。三候禾乃登“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意思就是开始秋收。古人云有“处暑寒来”的一说,正说明夏天的暑气逐渐消退,但天气还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秋凉,此时晴天下午的炎热亦不亚于暑夏之季,这也就是人们常讲的“秋老虎,毒如虎”。夏秋之交,我们的身体也将经受三大考验:1、天气变化,既要清暑,又需防寒;2、秋乏将始,常会心燥体弱;3、草木萧瑟,触景生情,易感伤。处暑的到来,早晚转凉,降水减少,湿度变低,阴阳容易失衡,这也是人体阴阳代谢的过渡时期,宜滋阴润燥,调和阴阳。 
02处暑养生攻略

1、过早起床《内经》有云:“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养生者少。”睡眠作为人生来就有的天性,与天地自然契合,因而早不早起,是要顺着季节来的。春夏两季,人体阳气起来的快,早起有助于阳气提升。但处暑后,一直到隆冬两季,大自然包括人体内的阳气由释放变成了收敛,阳气起的晚,起的太早,反而伤肾,起床的可以延后1小时(早上7点左右)。2、益肾养肝多吃咸处暑节气,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处暑过后,气温逐渐下降,日夜温差逐渐增大,但白天气温仍较高。此时饮食调养方面宜益肾养肝,润肺养胃。饮食上宜多吃咸味食物如荸荠、沙葛、粉葛等。3、少吃姜、多喝水姜是温阳散寒之物,吃姜,泡姜水可以御寒。但刚刚进入秋天,是不太建议吃姜的。初秋时天候干燥,而姜性辛辣,吃姜难免伤害肺部,使水分流失,肌体发燥。反过来,处暑多喝水,可以对付“秋燥”,尤其每天的申时(下午3点-5点),是肺的时间段,不管口不口渴,别忘了喝水。4、少吃秋瓜,多食蔬菜
俗话说“秋瓜坏肚”,立秋之后就要少当“吃瓜群众”了哦。西瓜、香瓜、哈密瓜都要尽量少吃,因为秋季易发生腹泻,瓜类属于凉性水果,吃多了容易损伤脾胃的阳气,引发腹痛腹泻,尤其是小孩跟老人,更要注意。
秋季“燥气当令”,秋燥最易伤人体津液。建议多食时令蔬菜,以补充津液、防止患病,还可多吃点葡萄、蜂蜜、百合、莲子等清补之品,可以润肺生津。每日少量多次地补充水分,以防秋燥,同时少吃韭菜、大蒜、葱、姜以及辛辣煎炸热性食物,适量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鸡蛋、瘦肉、鱼、乳制品、豆制品。5、多喝蜂蜜水少吃姜
营养学家说,季节进入秋天,要多喝蜜,少吃姜。因为秋天气候干燥,燥气伤肺,加上再吃辛辣的生姜,更容易伤害肺部,加剧人体失水、干燥。那么,人体就必须经常给自己“补水”,多喝水也就成了我们对付“秋燥”的一种必要手段。6、通风透气,早晚添衣处暑之后,秋季来了,天气慢慢凉了,很多人觉得需要多穿点衣服了,出门的时候,长辈也会提醒你记得保暖。但民间有一句谚语,很多人可能没听过,叫做“春捂秋冻、不生杂病。”初秋时节,我们在身体能适应的情况下,以自身感觉不过寒为准,受寒受冻,让体温在秋时勿高,以利于收敛阳气,提高人在冬天的御寒能力。还可避免多穿衣服产生的身热汗出、汗液蒸发、阴津耗伤、阳气外泄,更符合秋季阴精内蓄、阳气内收的养生要求。如过早添加衣物,固然有一定的防范作用,但相应也会减少身体主动御寒的能力。当然,‘秋冻’因人因时而异,老人孩子,阳虚畏寒者,还是保暖优先。一定要确保室内通风,白天只要室内温度不高就不宜开空调,可开窗使空气流动,让秋风涤荡暑期热潮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睡觉时腹部盖薄被,以防脾胃受凉。同时,室内可养些植物,如盆栽柑橘、吊兰、文竹等绿色植物,可以调节室内空气,增加含氧量。可在床头摆放散发香气的水果,能起到促进睡眠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入睡之前莫贪凉,最好把窗户关上,以防寒湿之邪侵入人体。
7、护肠养胃对于消化功能低下的人来说,除了及时治疗、尽量不喝酒、避免冷饮冷食、避免过度刺激的辣椒等调味品、少吃伤害消化系统的药物之外,还要消除不利于消化吸收的各种不良习惯。按时吃饭。胃肠喜欢有规律的工作,到点就分泌消化液。少吃坏油。烹调方法尽量采用蒸、煮、炖等,不要过于担心加热到软会破坏营养素,因为即便损失一点维生素,也比吃了不消化要好。维生素可以用丰富食物品种的方法来弥补。食物柔软。胃肠负担最小的食物是富含淀粉,各种抗营养因素又比较少的细腻食物。比如山药泥、芋头泥、土豆泥、大米粥、小米粥等。渣子太多的老玉米不适合消化不良者常用。对于那些不太好煮但是营养价值高的食物,可以用打浆、打粉、煮烂等方式来减少胃肠的消化负担,保证其中丰富的营养成分能更好地被人体吸收。8、精神调养处暑时节“宜安静性情”,时至处暑,秋意越来越明显,大自然逐渐出现一片肃杀的景象,此时人们容易产生悲伤的情绪,因此在精神调养上,处暑时节要注重收敛神气,使神志安宁,使情绪安静,切忌情绪大起大落,平常可多听音乐、练习书法、钓鱼等安神定志的课外活动。9、轻松运动
饭后散步,或者饭后做点轻松家务,对于处暑后养生是个好习惯。刚吃完饭并不适合剧烈运动,不适合快走,但不意味着连慢悠悠的散步也不可以。出门散步的好处,很大程度上在于让人精神放松。如果不散步,可能会看电视、看电脑、看杂志等,而脑力活动更不利于消化吸收。在饭后两小时之后,可以做些不太累的运动,快走、慢跑、跳操、瑜伽等都可以。适度的运动有利于改善血液循环,对消化吸收能力也有帮助。
10、多睡一小时专家表示,增加睡眠一小时,并且保证有质量的午觉,可以让人保持精神,也可在冬天来临之前保存能量,养精蓄锐。尤其是对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气血阴阳俱亏,会出现昼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现象。因此可以在晚上提早入睡,并且坚持午睡的好习惯,即使睡不着,但闭目养神也是对身体有好处的。
----------END----------
图片素材: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有药管家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