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别人的“眼光”,把自己活成一束“光”
2022/2/28 行力知心

     抛开别人的“眼光”,把自己活成一束“光”

     心理学上有个专有名词,叫“焦点效应”,说的是人们往往高估周围人对自己的关注度。在假想的布满虚幻目光的“舞台”上,给自己加戏,对别人的评价尤为在意,越期待越易焦虑,越焦虑越易失望,反而乱了分寸、迷失了自我。

     日常生活里

     你是不是有过这样的体验

     ■ 在一张与同事的合影中,你拿起照片第一时间找到自己,如果发现表情或姿态不理想就耿耿于怀,并默认这个形象会被所有同事看到且记住;

     ■ 早上起晚了,因为着急出门没有化好妆,于是你感觉周围的人好像都盯着你看,都敏锐察觉到了你妆容的“异常”,一整天你都拘谨不自在,甚至怯于以面示人;

     ■ 饭局上,为别人夹菜时不小心将菜掉在了桌子上,虽然大家谈笑风生好似完全没有发现,但你自己心里直犯嘀咕,甚至事后很长一段时间想起来都觉得不舒服……

     说起来有点矛盾:

     我们似乎过于自信,认为自己是某种焦点,进而高估了周围人对自己外表和行为的关注度。

     我们又过于自卑,纠结于他人的反应,汲汲于他人的认可,不满于自己在他人眼中的表现。

     但事实往往是,你“费心琢磨”那么多,别人却没有你想的那么在乎你。

     不要高估自己的重要性

     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解释,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有被人关注和尊重的需要,我们会假想自己处于“聚光灯下”,时时刻刻接受着他者的审视和评判。

     在这种心理暗示下,人就会不经意地把自己的问题放大,进而招致许多烦恼与痛苦。

     别人真的有那么关注你吗?

     其实,从现实层面来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课业”,仅是在生活的泥潭中摸爬滚打,已常感精疲力竭、无暇他顾。没有人会像你自己那样关注你自己,也没有人始终处于所有人关注的中心。

     那些自以为是可以长久霸占别人心头的“重要度”,那些沉溺在自我感受中没有抬头认清生活的“孤芳自赏”,是不成熟且不适宜的。

     当你想通这一点,你的顾虑和担忧,才能得到释怀。

     不因“在意”,而“刻意”

     我们总希望在一段关系里固定点什么。为了维持关系,变得小心翼翼,甚至刻意去表现某种不属于自己的品质(比如,开朗、幽默、大度……),讨得他人的喜欢和认可。

     会因为一些小事而担心对方是不是生气,或者不喜欢;会因为太在意,不自觉地放大对方的眼神、脸色、语气、举止反应等,暗自纠结揣度。

     此时,我们的内心已经是极度敏感了,既敏感别人伤害你,也敏感自己困扰别人。

     你以为对别人好就可以换来长久,结果却发现越是在乎,越不得重视;越想握紧,流失得越快。

     毕竟,

     不是每一场“觥筹交错”,都能换来“肝胆相照”;

     不是每一次“推心置腹”,都能收获“知己至交”;

     不是每一回“掏心掏肺”,都能赢得“深情厚意”。

     与其失落、伤感、意难平,不若把真心留给自己,留给更值得的人和事。

     不较真不执着,亲疏随缘

     喜欢刘瑜在《送你一颗子弹》中说的一段话:

     “那些与你毫无关系的人,就是毫无关系的。

     从第一天开始,其实你就知道。就算笑得甜甜蜜蜜,就算你努力经营这段关系。而那些与你有关的,就是与你有关的,逃也逃不掉的,就算你们只见过三次,三年才搭理一次,就算是你们隔着十万八千里。

     有些人注定是你生命里的癌症,而有些人只是一个喷嚏而已。”

     真正好的关系是不需要你谄媚迎合的。

     所有出现在自己生命里的人,来去随缘,惜缘随缘不攀缘,才是成年人应有的社交方式。

     如梁实秋所说的:

     “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

     来时,好好珍惜对方。

     走了,也不要惋惜,因为有些人注定只能陪你到这了。

     做好自己,胜过取悦他人

     一个成熟独立的人,首先应该是一个悦己者。

     三毛曾说:

     我们不肯探索自己本身的价值,我们过分看重他人在自己生命里的参与,过分在意别人的评价。于是,孤独不再美好,失去了他人,我们惶惑不安。

     道理很简单:与其总在别人的戏里跑龙套,不如在自己的剧本里做主角。

     按照自己的节奏做事,不需要为了取悦别人,而改变自己的本真,更不需要在他人的评价里,找寻自己的存在感。

     一只站在树枝上的鸟,从来不担心树枝会突然折断,因为它相信的不是树枝,而是它自己的翅膀。

     一个人也要相信自己,尊重自己,不要用别人的价值体系来定义自己。当你浑身散发出自信的光彩,自然会吸引到同频共振的朋友。

     做好自己,那份骨子里透出的淡定从容,会让我们无畏无惧,风来不惊,雨来不惧,成长为一道独自美丽的风景!

     文 | 央视新闻《夜读》整编、撰写

     图 | 视觉中国

     点击【写留言】

     你是一个在意别人目光的人吗?

     猜你喜欢

     夜读 | 九月,值得去做的十件事夜读 | 没想到,这句话居然出自这里夜读 | 进来点一首治愈的歌给自己吧!夜读 | 听说不少人看完比赛,发现了一个有趣现象夜读 | 看完这15个问题的答案,释然多了

     制片人丨王兴栋 主编 | 王若璐

     编辑丨李津婵 校对|高少卓

     央视新闻

     随心而动,做自己

     : , 。 视频 小程序 赞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行力知心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