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清零、房住不炒”,竟然全都消失了!
2022/12/9 江南研究院

     其实进入十二月,就一直在等这场关乎2023年经济、楼市定调的重磅会议。

     每个季度皆会召开一次ZZJ会议,但年末这场高规格会议,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更显重要。

     尤其是在十二月的会议后,通常还会搭配一场经济工作会议。前者定思路和框架,后者给出实际的执行方案与经济支持。

     这次大会的通稿并不长,只有不到2000个字,句句斟酌后,可以很负责任地说,这场长达三年的封闭终于盼到尽头了,转折点已经到来!

     这次“房地产”三个字并没有出现在会议当中,就连老生常谈的“房住不炒”也未提及,时代终归是变了。

     横向对比今年:

    

     今年4月、7月的政治局会议中,都用了大幅语句去阐述房地产,在定调2023年工作内容上,甚至都不再去提“房住不炒”了。

     此时不提“房住不炒”,绝不是对楼市的一次冷处理,而是尽可能地希望这位还在拖经济增长的“好大儿”能够尽早康复。

     结合近期高层的一系列动作来看,金融救市16条、近三万亿的房企融资授信、证监会5条支持房地产等,针对房企的全线输血,已经表明了高层在与房地产重修旧好。

     纵向对比近十年的重要表态,呈现松松紧紧的循环式调整:

    

     是否打压楼市,取决于经济发展的需要。经济增长符合预期,抬手打压楼市,增长羸弱需要刺激时,搬出房地产来应急。

     在城镇化初期,即2012年之前,房地产的确与城镇化进程互相绑定,城镇化高速迈进,房地产规模迅速扩张,地方财政开始尝到房地产带来的甜头,如土地出让衍生而来的一系列收入及税收。

     而后便一发不可收拾,期间虽然提出过很多次经济、产业的转型,甚至搬出房地产税来威慑楼市中的投机预期。

     但令人失望的是,打压房地产的过程中,并没有挖掘出新兴产业增长极,十万亿量级的市场规模始终无人取代,眼看地方的核酸经济玩不下去了,还是得靠房地产来带动经济增长。

     这是无奈,也是现实。

     你接不接受这不重要,2023年的房地产市场一定会比2022年好,上半年进行销量和开发投资的修复,下半年一二线核心城市、核心区域供求反转,价格重回上行通道。

     终于可以长舒一口气了,过往三年留下感动、悸动、悲愤、不满在今天2022年12月7日终于翻篇,崭新的时代向14亿人民挥手而至。

    

     本次大会,关于疫情防控只说了两句话:

     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优化疫情防控措施。

     这是划时代的表述,关于疫情防控,不再提“动态清零”,开放和共存是为未来不可逆的主旋律。

     取消或是弱化防疫,完全是为了经济增长服务,关于经济增长,大会提出:

     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要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

     这等于间接承认了疫情是影响“耽误”经济增长的主因,今年经济数据不会好看,今年既然已经“触底”了,那明年的重头戏便是“反弹”。

     过往这三年,尤其是今年,面对各地各类堪称变态的封控措施,百姓连门都出不了,谈何消费和投资。

     报复性存钱,是今年以来的普遍心理。过去这一年,住户存款大增了约14.5万亿,增幅创近年来的最高,但住户部门的贷款却跌破往期,大家显然都在捂金钱袋子,无声对抗着同期的防疫政策。

     “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是百姓居民们安全感缺失的源头,好端端去趟商场、写字楼,甚至是菜市场,在今年都有可能被纳入封控监管的对象。

     其实国家这一年为了稳定经济出了很多利好政策,比如降准降息、减税降费,但正是因为防疫封控的存在,导致这些利好落不到实处,空转的利好政策,对经济增长毫无贡献。

     如今继续优化防疫政策,就是为了把这份不确定性化解。

     别看今天下午发文的主体是卫健委,但其公布的新措施,是对经济、楼市的极大利好。

     2022年就这样吧,明年要全力搞经济,已经成为从上到下所有人的共识。

    

     以上为正文,来自地产钱言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江南研究院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