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前,中国的三样东西,换取德国40万武器,德国想要的是什么
2022/12/10 8:07:00 江南研究院

     二战前,德国免费送给了中国40万套武器,不收一分钱,却点名要中国的三样东西,德军想要的这三样东西究竟是什么?又为何要和中国做这样,“以物换物”的交易呢?感兴趣的小伙伴别忘了点赞关注。

    

     大量武器

     德国想要的三样神秘东西

     德国之所以免费给中国,提供大量的武器装备,其实是看上了我国,丰富的矿产资源,而德国想要的那种矿物,分别是钨、钼、铬。

     可别小瞧了这三种矿产资源,这都是军事工业,十分重要的资源,是造武器装备,必须的原材料。所以德国倾囊相助,为中国提供那么多套的武器,实际上,是想要换取这些,军工原材料的。

     难道德国自己家就没有这些吗?就算没有,不能向别的国家购买吗?

    

     中国丰富的矿产资源

     说起来可能很多人都不相信,军事如此强大的德国,国土面积,却只有不到36万平方公里,比日本还要小。所以德国本身的自然资源,是非常匮乏的,除了褐煤、硬煤和盐的储量,较为丰富之外,其他的原料以及能源,很大程度上,只能靠进口别的国家来获得。

     在自然资源发面,矿产的缺乏,让德国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在一战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国,资源方面的获取,更加受阻。

     因为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全部丧失,加上要付出很多的战争赔款,这让德国的民众,有了反抗的情绪。后来希特勒上了台,都知道希特勒最爱“铸造刀剑”,又渴望发动战争。

    

     一战后战败国德国

     德国的军事工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同时国内的原料供应,也渐渐跟不上了。所以在那个时候,德国最缺的是资源,而不是钱。

     反观我们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是德国羡慕不来的。地大物博的中国的土地上,遍布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而且种类也很多,多达171种。

     虽然我国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但以内复杂多变的地质原因,导致我国的很多资源分布不均。比如,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华北、西北地区;铁资源则集中分布在辽宁一带。

    

     丰富的矿产资源

     除此之外,由于当时我国的工业基础能力,还达不到将这些矿产资源,进行加工和有效利用,只能当做原材料出售。

     反观当时德国的工业水平,那在全世界都是数一数二的,而且德国的制造技术也很厉害,由德国造的军事装备,品质都非常不错,是每个国家都趋之若鹜的好东西。

     在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美国爆发了经济危机,也波及到了德国,当时德国国内,面临着经济大动荡的严峻考验,

    

     美国爆发了经济危机

     这造成了德国的外汇短缺问题,十分严重,没有外汇的德国,无法向国外购买自己需要的,工业原料和粮食。加上希特勒扩军备战造武器,又需要更多的矿产资源。

     在这种情况下,德国看中了中国的市场,当时的中国,是钨矿、钼、铬等稀有矿产资源的出口大国。我国的南方等地,大量储藏着这些矿产资源。

     而且在很早之前,德国其实已经开始秘密从中国,进口过矿产资源。除此之外,中国作为农业大国,盛产德国需要的棉花、花生、布、麻等重要物资。

    

     中国的棉花

     就这样,德国看中了中国稀有的矿产资源,向中国主动提出了这一要求,并表示会送给中国40万套武器装备,而且不要一分钱,只希望中国能用,钨矿、钼、铬等稀有矿产资源,来进行交换。对于如此稀缺的矿产资源,中国为什么会同意这样的交易呢?

     中德间的交易

     “九一八事变”后,“国联”对日本采取绥靖政策,对日本侵华的行为没有从中调和,反而和日本成了一丘之貉。

     当时中国的工业水平,还不足以完成武器的制造,为了对抗日本的侵略,中国的武器装备,只能靠进口,可“九一八事变”后,各国的援华态度却变得暧昧不清。

    

     “九一八事变”

     当时英、法等西欧国家,已经将亚洲瓜分殆尽,而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对美国来说,能尽快削弱,欧洲国家对亚洲地区的控制,还能让美国发一笔战争财,让美国迅速崛起。

     所以当时的美国,不断给日本提供石油等战略物资,对中国发出的援助,视若无睹。同时期的法国,为了保住亚洲殖民利益,稳住日本,不对印度支那半岛的进攻,直接禁止所有国家的援华物资,经过越南进入中国。

     就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为中德之间的贸易,提供了外部条件,除此之外,促成中德贸易,还有哪些内部条件呢?

    

     中德交易

     首先是当时的国民党,在之前就与德国,有过一些历史渊源。1921年至1925年期间,孙中山就已经尝试,和德国当时的政府接触,并利用德国的力量,壮大了革命的力量。

     孙中山和德国之间的往来,促进了两国间的相互了解,德国能第一时间想到和中国做交易,也离不开孙中山的付出。

     而且在蒋介石执政期间,也经常去德国访问。在面对欧洲各国,拒绝对华援助的情况下,中德两国都第一时间,想到了对方。

    

     蒋介石执政期间,经常去德国访问

     后来还是德国主动提出了,要给予中国帮助,向中国赠送40万套武器的请求,但前提是,中国要用钨矿、钼、铬等稀有资源进行交换。

     面对德国抛出的橄榄枝,中国最终答应了下来。后来德国提供的这些武器装备,也确实为中国的抗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就这样,一段特殊的中德贸易正是开启了,从那时候起,德国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的轻重工业产品。小到刺刀、头盔。军装等,大到坦克、飞机,枪支弹药等。

    

     电影《八佰》中,四行仓库里的德国物资装备

     抗战时期常用的毛瑟步枪和冲锋枪,也都是德国制造的。在电影《八佰》中,看到的四行仓库里的物资装备,很多都是德国生产的。

     在当时那个年代,如果没有这些先进的武器,可能会有更多的国人,丧生在日军之手。在中德贸易中,德国甚至还派遣了大量军事顾问团,前往中国,对中国进行军事援助。

     看着像德国将武器白送给了中国,但其实是德国看中了,中国的稀缺矿产资源,想以物换物,来满足自身的需求,那么德国不惜用武器,来作为交换的矿产,究竟有多么重要呢?

    

     毛瑟步枪和冲锋枪

     军工原料——钨矿

     德国看重的3种矿产资源中,最重要的就是钨矿。无论是在日常生活,工业领域,还是用于军事用途,钨的作用都是不可或缺的。

     作为熔点最高的金属,白炽灯泡当中必须用到钨丝,而电灯对于人类文明的意义,恐怕根本无需多言。

     在工业领域,作为一种出色的金属添加剂,只需要加入极少量的钨,就能制造出,硬度极高的工具钢,高端车床与机床用到的刀具,都需要使用含钨的特制钢。

    

     白炽灯泡当中必须用到钨丝

     军事方面,钨具有极高的硬度和密度,非常适合用作穿甲弹的弹芯,和装甲钢的合金材料,其高熔点的特性,也被用于航空发动机的制造。

     作为一个工业发达,而缺乏资源的德国来说,也早就看到了钨矿的价值,所以他们才会同意和中国,进行以物换物的的贸易。

     当时抗战前期一系列,装备精良的所谓“德械师”,其实就是通过,向德国出口钨矿,桐油,猪鬃,粮食等战略物资,以“易货贸易”的形式进口的。直到日德结盟不可逆转之后,德国这才不情不愿的,放弃了从中国进口钨矿的渠道。

    

     钨矿

     一直以来,中国都是全球最大的产钨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钨矿生产国,中国几乎垄断了全球的钨矿供应,时至今日,包括德国,法国,美国在内的一系列发达国家,都必须从中国进口钨矿,以满足本国国内的工业需求。

     就算是美国有心打击中国,这种庞大的需求也根本无从禁止。无论是美国,德国,还是澳大利亚,都已经拿不出开采钨矿,所需的全套设备和相关技术,在这方面只能依赖中国。

     如果中国掐断了钨矿的对美出口,根据美军内部相关人士的推测,将会对美军的战斗力,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虽然美军拥有贫铀穿甲弹的储备,但是作为合金当中的重要成分,大量的武器装备需要使用的零部件当中,都含有数量不等的钨。

    

     贫铀穿甲弹

     考虑到现代武器装备的高昂价格,美军不可能在和平时期囤积零部件,当这些零件消耗完毕之后,因为缺乏足够的钨,美国无法生产出,更多的备件用于替换,各大军种的战斗力都将受到影响。

     如今的的中国,对矿产资源的重视程度,已经非比寻常,不会再出现大量流失的状况。而作为中国得天独厚的战略优势,钨矿的开发利用必须遵循计划,才能为子孙后代,保留更多的矿产资源。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江南研究院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