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将郭天民看了日军仓库感慨:日本人再打一个八年都够
2022/12/16 16:25:47 江南研究院

     1945年日本投降后,郭天民抢在傅作义之前,占领了张家口地区,顺利从日军手中接收了张家口。

     在清点日军的仓库时,郭天民不禁感慨道:

     “光是这些物资,日本人再打一个八年都够。”

    

     郭天民是谁?他又是看到了什么,才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这一切,让我们从郭天民本人开始讲起。

     性格耿直的猛将

     郭天民是唐朝大将郭子仪的后代。

     只不过到了郭天民这一代,家族已经衰落,没有能力将所有孩子都送入学堂,只有郭天民这个长子长孙得到了学习的机会。

     或许是流淌在骨子里的将军血液,正值国内时局动荡之际,郭天民毅然弃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并在随后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共产党。

     随着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郭天民上战场的次数也越来越多。

     不论哪里有战斗,郭天民都第一个要求上战场。

     时间一长,大家都知道了郭天民这位英勇善战的红军战士。

    

     抗日战争爆发后,郭天民跟随在聂荣臻身边,在晋察冀军区指挥了多次战斗。

     在扩大抗日根据地的同时,郭天民率领部队不断巩固革命胜利的果实,并通过娘子关一战打出自己的威名,更打出了中国人的“威风”。

     从参加抗战开始,郭天民就想将所有日军赶出中国,还给百姓一个太平的生活环境。

    

     一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后,看到张家口的日军仓库时,郭天民才深刻意识到:为了覆灭中国,日本已经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日本侵略的原因

     明朝万历年间,日本幕府大将军丰臣秀吉入侵朝鲜,企图通过朝鲜染指明朝国土,却被明朝水师打得丢盔卸甲,将野心遏制在萌芽中。

     作为与中国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从此时起彻底转变了对外态度,为之后的侵略埋下伏笔。

     随着世界各国的发展,资本主义悄然萌芽,身处亚洲的日本也被列强撬开国门。

     虽然遭受到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打击,可日本也借着此次危机成功“转型”,将腐朽的封建王朝推翻,进入了资本主义高速发展时期。

     在西方思想的影响下,日本开始学习先进技术,大力发展工业,尤其是航海事业。

    

     在这过程中,日本发现了西方国家迅速强大起来的捷径——通过殖民积累财富,扩大本国领土。

     有了诸多成功案例后,日本也加强了对周围国家的“考察”,打算走西方国家的侵略之路。

     更重要的是,在日本各大财阀逐渐控制国家经济后,国内矛盾到达一个顶点。

     日本工业越来越发达,国内矛盾冲突也更加频繁,内阁逐渐失去了对军队的控制,与其他亚洲国家的冲突也就越发严重。

     等到日本发现本国资源匮乏,需要大量领土提供发展基础时,对外扩张的行为已经转移了国内的矛盾,这更加助长了日本的野心。

     没过多久,日本侵略者就将魔爪伸向了中国。

     从历史角度来讲,中国与日本在明朝就曾兵戎相见。

     一想到曾经还是中国的附属国,日本就更加迫切地想要转变这种地位。

     从地理角度考虑,中国领土面积辽阔,且矿产资源丰富,又离日本本土较近,方便他们将掠夺的财富转移到国内。

     再加上当时的中国国内没有重工业、先进的航海技术等发展威胁,日本更加坚定了野心。

     总的来说,日本想要继续发展,就必须有足够的土地和资源,这正是日本要入侵中国最主要的目的。

     在入侵中国领土后,日本从我国获得了巨额财富,并转而用这些财富制造的先进装备,将枪口对准无辜的百姓,给我国带来沉重的灾难。

     为此,中国无数革命先辈奋起反抗,才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而张家口,就是日本投降后,八路军攻破的第一个大城市。

     占领张家口

     张家口有长城作为屏障,内部流淌着一条清水河。再加上独特的地理位置,险要的地势,一直以来都是战争中的枢纽位置。

    

     1931年东北沦陷,日军在东北设立大量兵工厂及重工业产业,以此为基础将战争延伸到中国各地。

     作为出入东北的枢纽位置,日军在张家口部署了大量兵力,并成立了蒙疆伪政府,用于阻挡苏联红军的进攻,牢牢守住东北的大门。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八路军和国民党军都想尽快入驻东北。

     此时的张家口内,驻守的日军有第118师团、第二独立混成旅共两万多人,还有一万多日伪汉奸,能加入到战场上的兵力大约三万多人。

     不远处还有苏联和外蒙的骑兵组成的援军,以及对张家口虎视眈眈的傅作义等国民党部队。

     但早在一年前,我军就将张家口附近的地区尽数解放,使得张家口的日军处在八路军的包围圈中,将援军牢牢阻挡在外。

     而我军在张家口处的驻军,只有晋察军区的一万五千多人,这一万多人还要分出一部分去攻占北平。

     若是想成功收复张家口,将日军围住还不够,必须取得苏联的帮助。

     蒋介石也发现了这一状况,于是命令傅作义迅速攻占北平与张家口,并将通往东北的道路封死,不许八路军任何部队进军东北。

     为了确保能够收复张家口,蒋介石对日军发出召令,要求日军只能向国民军投降,不能向八路军投降。

     与此同时,蒋介石又与苏联方面取得联系,想要用种种条件作为交换,让张家口附近的苏蒙联军拒绝八路军的合作请求。

     在此之前,段苏权已经接到组织上的命令,要求他带领部队与苏蒙联军汇合,共同商谈解放张家口的行动。

     另一边,郭天民带领晋察军区部分军队向北平急行军,打算接受北平日军的投降,顺势解放北平。

    

     可就在日本投降后的第二天,原本打算向我军投降驻扎在张家口的日军突然反悔,坚决不向八路军投降。

     苏联也在蒋介石开出的条件诱惑下,对合作进攻张家口一事犹豫不决。

     就在我军解放张家口的计划陷入困境时,傅作义抢在郭天民之前占领北平,并向张家口增兵。

     一旦傅作义的部队到达,进入东北的道路将完全掌握在国民党手中。

     在这关键时刻,正在执行攻占北平任务的郭天民当机立断,带着部队向张家口方向前进,按计划配合段苏权进攻张家口。

     没过多久,苏蒙联军终于也同意了进攻张家口的计划,加入到解放张家口的战役之中。

     8月20日清晨,段苏权与苏蒙联军相互配合,率先发起进攻。

     郭天民带着援军到达到战场后,随即加入到战斗当中。

     经过几天的进攻,八路军将驻扎在张家口的日军打得节节败退,获得了对张家口的全部控制权,也随之打通入驻东北的通道。

     与投降的日军进行交接后,郭天民开始清点日军留下的仓库。可随着仓库中的物资不断清点,他却感到无比愤怒。

     因为这些物资都是从中国掠夺的,更因为这些物资将被用到与国人的战斗中。

     日寇掠夺的财富

     日本全面侵华之后,推行“以战养战”政策,把中国作为其太平洋战争的大后方。

     其中最直接掠夺的财富,就是土地和劳动力。

     除了这两种资源以外,日本侵略者还将黑手伸入金融、石油、钢铁等领域。

     由于长期的对外扩张及发展,日本本国经济漏洞极大。

     为了填补这个财政上的大窟窿,他们在中国大量发行货币如军票、“联银券”等,甚至在各地建设银行。

     这种伪币及伪银行,最初只存在于东北地区,但随着国土相继沦陷,这些伪币开始流通于国内各地区。

     从本质上来讲,这种货币的根本是黄金与白银。

     而日本侵略者通过武力将这种伪币强行发展成唯一的货币后,就会冲垮原本的货币体系,引起中国国内通货膨胀严重。

     可日本侵略者可不管这些,在兑换之后,他们会将所有属于中国的金银以各种形式运回国内。

     有了这些金银,日本不仅可以填补国内空缺,还可以将这些金银用于本国的科技及军队建设当中,以便在战场上获得更大优势。

     除了金银以外,日本侵略者更看中的是中国广阔领土上的各种矿产。

     在战争中,粮食、石油与钢铁都是硬通货。

     所以自1932年,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建立伪满傀儡政权后,便开始强行掠夺大量粮食。

    

     而由于当时的科技有限,火车与轮船都需要通过煤炭燃烧才能启动,这样一来东北的煤矿资源也落入日本侵略者的手中。

     建立伪满傀儡政权后,日方初期发展建设交通运输业,而后便逐渐向钢铁和煤炭方面转移,并派人四处考察石油与铁矿。

     比如南满铁道公司先后成立了满洲炭矿股份公司、满洲石油股份公司、满洲矿业开发公司等一系列公司。

     等到日本侵略者逐渐在东北站稳脚跟后,日寇的铁蹄遍布中国每一寸土地,包括森林、稀有金属等资源也在被源源不断地发掘,并运送到日本国内。

     1942年,日本侵略者在大量生产的森林地区和新规划的地点,都铺设了森林铁道,铁道总延伸达到1440公里。

     更令人发指的是,一些见证中国和朝代兴衰的文物,也被日本军队偷偷送往本国的展览馆。

     企图用窃取文物的方式,来增加本国的文化底蕴。

     在那段时间里,日军将掠夺的资源尽数送到国内,由专门的工厂制造出武器、弹药、医疗用品、棉被等军需,随后再送往日军在中国设立的大本营。

     这些运送到中国的物资,被全部用到了战场上,从而获得更多资源。

     开始这项计划没多久,日本侵略者从中国运送回国的资源,就可以满足日本整个国家的需求。

     甚至还有一部分剩余,可以供日本出口到其他国家,换取更多财富。

     从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到后来的自给自足,再到后来的资源“过剩”,这其中与抢夺了本属于中国的物资条件脱不开关系。

     越是尝到甜头,日本侵略中国的行动就越频繁,野心也就越大。

     在发现中国军队并非纸老虎后,日本侵略者更是做好了长期作战的准备,在沦陷区建立了大量仓库,所有军需物品都储存在其中。

    

     仅仅是张家口这一个地区,日军就逐步建起了几十个仓库,每个仓库里面都堆满了物资。

     所以当郭天民接收日军仓库后,才会不禁发出感叹:

     “要是日本没有投降,光是张家口地区的储备物资,日本人再打一个八年都够!”

     张家口地区的物资,够所有侵华日军消耗八年,那么东北大本营的物资会有多少?中国其他地区的物资又会有多少?

     如果中日继续开战,凭借着这些物资,加上日军不断地强取豪夺,中国军队又将付出多么惨重的代价才能获胜?这一切谁都无法预料。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在日军仓库中堆满的物资,代表了满目疮痍的华夏大地,更代表了日本侵略者对中国的狼子野心。

     八路军也通过张家口这一重要城市,将战士们源源不断送到东北地区,在国民党之前建立根据地,为日后的内战做好充足的应对政策。

     而参加过众多战役的郭天民,也在解放战争中被调往云南工作,并在1955年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郭天民上将的故事值得后人铭记,但他所看到的那些堆满仓库的战备物资,更值得我们后人警醒:

     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

     铭记历史,才是对所有先辈最好的尊重。

     相关资料: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这些企业都做了什么?世界名牌的背后都是靠军工起家!

     盘点二战日本武器背后的军工:《日军侵华战争 1931-1945》,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于战场的新武器,有飞弹、火箭炮(筒)、喷气式飞机和原子弹等等,这些在日本的科研机构中也已进行了研究,有的已在试验,有的进入生产,有的装备了部队------

     1.三菱财团

     其旗下的三菱重工为日本军队生产和制造了包括飞机、坦克、军舰在内的大量武器,被称之为杀人工厂!主要生产飞机包括:A5M九六式舰战(990架)、A6M零战(包括其各改进型在内共生产10938架)等超过一万余架.生产军舰包括:航空母舰:大鹰号、隼鹰号、天城号、龙骧号。生产坦克及装甲车辆包括:一式中型坦克(587辆)九七式中型坦克(1450辆)、九五式轻坦克(共生产2375辆)

    

     2.川崎重工

     二战期间生产的武器包括:

     生产飞机:10570架,生产战舰包括:航空母舰:加贺号、瑞鹤号、飞鹰号、大凤号、瑞穂号.

     3.富士重工(也就是现在的SUBARU斯巴鲁!)

     二战期间总共生产各型军用飞机20000余架,占二战时期日本军用飞机总产量的31.7%。超过三菱排名第一。另外还生产了44100台发动机,仅次于三菱排名第二。Subaru 斯巴鲁是富士重工有限公司( FHI )旗下专业从事汽车制造的公司.

    

     4.日立(HITACHI)

     日本军国主义的对外侵略战争中,日立制作所生产了军舰、坦克、发动机军用飞机引擎及其他零件,至战争结束合共生产飞机引擎11969台。其生产军舰,生产坦克包括:九七式中型坦克(与相模兵工厂一起生产了2123辆)、火炮(数量不祥)

    

     5.日产(NISSAN)

     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刺激了日产汽车的大发展。他们为适应军国主义的战时经济体制,改产卡车和其他各种军用车辆,生产规模空前扩大。说起日产不得不介绍在伪满洲国扮演重要角色的鲇川义介。鲇川义介在日军侵占东北之后,把他属下的垄断企业全部搬到东北,成立了“满洲重工业开发株式会社”,成立之初的资本是四亿五千万日元,1940年猛增至二十四亿日元,鲸吞了中国人民无数的血汗和生命。日本投降后,鲇川作为战犯被关押在巢鸭监狱候审,但在美国的庇护下,居然逃过了东京审判,并于1947年被释放。日产康采恩变成了战后新六大财团之一的芙蓉财团(也称鲇川-安田财团)一直至今。

     6.松下电器 (PANASONIC)

     松下电器对日本侵略战争的贡献是突出的。1938年初,开始接受“陆军省”的订单,投入的企业是松下金属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是机关枪子弹的简单金属部分。1943年7月,松下收音机股份公司开始制造整套的无线电收发报机。到1944年,松下电器生产了几乎所有军用通信设备的整机和部件,如:大型收发报机,便携式收发报机

    

     7.东芝(TOSHIBA)

     无论战前还是战后,东芝都从属于三井财团。二战期间,东芝主要生产雷达、军用电子管等半导体设备。

     8.NEC 日本电器

     NEC成立于1899年二战爆发后更是完全投靠住友财团的伞下直至今天。二战期间和住友电器一起,共同为日军生产雷达、无线电话、电子管等电子与半导体设备。

    

     9.五十铃(ISUZU)

     二战期间,主要为日本军方提供装甲车、牵引车和军用卡车等军用车辆。二战结束后于1949正式改名为五十铃汽车公司(投靠战后新成立的一劝系财团)一直至今。

     10.日野(HINO)

     日野1928年开发出“神风”型飞机引擎。1959年又改名日野自动车工业直至今天(现在日野是丰田集团的成员)。二战期间,日野作为重要的军工企业为日军提供包括飞机引擎、坦克、装甲车、军用卡车、牵引车等大量军用装备。

     11.雅马哈

     1897年改名为日本乐器制造株式会社,1900年开始生产钢琴。日本乐器在1938年受军方委托并开始大量生产金属和木制螺旋桨、航空零件等军需物资,战后生产螺旋桨和航空零件的工厂被分离成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也就现在是生产摩托的那家)。

     12.尼康 (NIKON)

     尼康的前身是日本光学工业株式会社,在二战期间几乎所有军用的望远镜、瞄准仪、军用测距仪、军用航空照相机、潜望镜都是由尼康提供的。

    

     13.日军的化学武器与日本企业

     二次大战中日本在化学武器的生产上采取的流程是,先由民间企业生产化学原料,其后送到军方严格保密的兵工厂制作成化学毒剂。

     其中为毒剂生产提供原材料的企业资料如下:

     三井矿山、尾崎染料、住友化学、三菱商会、关西油漆

     据英国的BBC的统计,二战期间日军用毒气杀害了至少270多万人,遗留下了230万件化学武器和120吨化学毒剂.而立邦漆前身是1881年成立的光明社,是靠为日本海军提供舰船涂料发家的。

     延伸阅读:

     1945年,在军工厂里工作的日本妇女就有600万人

     日本从明治维新开始,变倡导女性要做好贤妻良母,所以外出工作与女性无关,自然战争也不需要女性直接参与,所以二战期间,日本几乎没有女兵。

     但日本女性又是日本侵略战争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她们虽然没有直接当兵参战,但是在日本国内参加的工作,又为日本的侵略行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也是日本侵略战争的参与者。

     照片中是日本妇女正在开采煤炭的场景,由于大量男性被征召入伍,采矿这类极度危险又非常累的工作,都需要女性来顶替空缺的岗位。

     那个年代的煤矿开采,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不仅仅要面对瓦斯爆炸、中毒、坍塌等威胁生命的危险,还要忍受着恶劣的工作环境。

    

     照片中工作日本妇女是和男性一起工作的,因为有些工作女性还是无法完成,矿井内闷热潮湿,连呼吸都困难,为了尽量舒适一些,工人的穿着都十分简单。

     这些妇女也不再忌讳,即使是在非亲属男性面前,也通常只穿一条短裤,赤膊上阵,照片中左侧的女性便是如此。中间的女性,不知道是不是在镜头前害羞,临时穿上了一件衣服。

     除了一些重体力活,日本妇女主要的工作岗位是军工业,在人员最紧缺的1945年,在军工厂里工作的日本妇女就有600万人。

     这些妇女以进入兵工厂工作而荣幸,她们鼓励父亲、兄弟上前线,自己则进入兵工厂为他们生产各种武器。

    

     照片中的日本妇女正在生产防毒面具,这些防毒面具是日本战时的标配,因为日本有着惨无人道的战法——毒气战,这些防毒面具是他们不被自己释放毒气伤害的保障。

     这些参与军械弹药生产的日本妇女,绝大多数都很年轻,平均年龄只有20几岁,因为她们认为生产武器的要求是非常严格,只有年轻女子才有如此精力。

     照片中工作的日本妇女,正在检查生产好的弹壳,她们的工作是找到存在细微裂痕的弹壳,然后将它们淘汰,以防止这些弹壳被制成子弹后造成炸膛事故。

     从这几张日本妇女参加武器生产的照片就可以看出,这些日本妇女都非常的年轻,如果以今天的角度来看,她们都不能被称为妇女,而只能被称为女孩儿。

    

     至于年纪稍大一点的妇女,她们的工作大都不在军工厂,而是一些需要体力,或者工作环境比较艰苦的工作,比如开篇挖煤的女工,还有选矿的女工。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江南研究院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