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登革热健康教育调查(1)
2016/11/2 校医Health加油站

     亲爱的同学:

     你好!欢迎参与问卷调查。这一调查的目的在与了解同学们对于“登革热”这种疾病相关知识的看法。

     感谢你的支持!

     指导:广州市健康教育所

     天河区疾控中心

     石牌街卫生服务中心

     阅读原文回答问卷

     登革热防治知识

     登革热是由1~4 型登革病毒引起,经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为乙类传染病。

    

    

     感染途径:经由伊蚊吸血传播。人群间不会接触感染。在东南亚及海南省,埃及伊蚊是本病的主要媒介。在广东、广西,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是主要媒介。

     分型:轻——典型登革热:成年人、小孩(死亡率<1%);重——登革出血热:婴幼儿、小孩(死亡率达50%)。

     防治现状:既无特殊药物,亦无疫苗。

     流行时间:每年的3月~11月。

    

    典型症状:突起发热,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痛,极度疲乏,皮疹,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减少,部分病人有出血倾向。

     幼虫孳生:较澄清的水缸、水盆、花瓶、罐、垃圾容器及其他小型积水容器中。

    

    

    

    

     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病人一般在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5天内传染性较强。隔离期:从发病日起5~7天,或/和热退后3天。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但并非人人发病(可隐形感染),被感染后一般3~15天发病。对异型病毒无交叉免疫力,可发生二次或多次感染。感染后对同型病毒免疫力可达1~4年,对异型病毒的免疫则短暂且不可靠。

     科学防治四步走:除蚊媒、清积水、避叮咬和早就医。除蚊媒就是消灭致病的伊蚊;清积水就是清理幼虫孳生地;避叮咬就是各种室外和室内的防蚊措施,如外出穿长裤、浅色衣服、喷防蚊水、居家安装防蚊纱窗、睡觉使用蚊帐、点蚊香或使用电蚊拍等;早就医就是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医。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校医Health加油站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