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进补先要引补! 谨防进补五大误区
2015/10/28 中医养生

     秋冬最适宜滋补

     秋冬季节,体内代谢下降,体力消耗减少,秋冬时节进补,不仅能固本培元,使身体正气恢复,而且有利于驱病祛邪,使体内的阴、阳、气、血、津液得到充实,使身体能进入到最佳的状态。

     都市亚健康人群亟需滋补

     生活在都市中的现代人,大多精神压力较大,工作超负荷,晚上熬夜情况较多,所以经常会因睡眠不足等原因而有疲劳乏力、精力下降之感,因此适当进补有助于消除疲劳、调节人体阴阳平衡。这也是为什么俗语会说,“秋冬进补,春天打虎”。

     冬季大补需要秋季“引补”为先

     冬季进补的药材往往药性较强,但是中老年人和体虚症状的朋友们一下子大补往往会适得其反,造成虚不受补的现象。因此,秋季的引补往往可以成为关键点,在秋后便开始慢慢的、适当的进补,缓和到冬季再进行大补,往往效果更佳。电话:13819140797

     进补五大误区

     1.进补过急

     冬季进补时,最好先做引补,调整好脾胃功能,为大补做好准备,这样就可以避免进补的不耐受反应,使得进补事半功倍。什么是引补呢?就是先把脾胃功能调好,可吃吃些健脾开胃药物,如党参、太子参,炒意苡仁,山药、莲子,砂仁等。

     2.补不对症

     在进补之前应先了解自己的体质。有的老百姓不辨体质,看到别人进补什么自己也跟风,或者根据个人想象给自己下结论,结果往往达不到进补的效果。中医把人的体质分为九种:有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血瘀质、特禀质。而这个体质往往不是单一的,具体还需要中医的辨证论治。

     3.剂量欠妥

     进补的药材,必须遵循的量要少,持续时间长的原则。例如:人参每人每次不超过5克,每周服1~2次。阿胶每人每次不超过10克。剂量小了不奏效,剂量大了则会出现副反应。如有的老百姓喜欢一次用药材较多,导致出现“上火”,也有的老百姓每次吃一点,全家人一起用。这样的用法起不了什么效果。

     4.服法不当

     尽管药食同源,药材可以制作成食物入膳,但药材也是药,进补要遵循服药的原则,不能用浓茶送药,如吃人参、花旗参喝浓茶等。同时也要注意中药的“十八反”、“十九畏”,以免药物相互作用,给人体带来伤害。

     5.忽视食补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很多老百姓重视进补的方剂,而忽视了日常饮食里,也有很多效果上好的进补材料。如羊肉是治疗气血两亏的上好食品,雪梨则可以滋阴润燥,是养阴的好帮手等等。药补在于扶正,食补在于养生,两者不可或缺。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养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