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中医药英才录》(适宜技术篇)约稿函
2022/11/11 17:30:00 中医药知识服务平台

     为传播弘扬中医药文化,使广大群众了解认识中医药悠久的历史、科学的理论、独特的方法、良好的疗效,让中医药更广泛的进入农村、进入社区、进入家庭,满足人民群众医疗保健需求,依据《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精神与要求,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儒医文化专业委员会决定主持编辑、出版《当代中国中医药英才录》大型丛书(以下简称“丛书”),约计50册,并成立“丛书”编辑委员会承担相关工作。拟定由中医古籍出版社承担出版,精缩本以中文、英文、德文在国内外版发行。

     编辑指导思想:面向基层;面向实践;面向独特技艺。编辑宗旨:突出传承、突出传播、突出真实记录编辑目的:介绍各地中医临床专家及其特色,推广特色诊疗技术,宣传各地(机构)以人为代表的学术流派、学术思想、技术体系,把各地(机构)的中医代表人物推向全国、推向世界。丛书发起单位: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儒医文化专业委员会。协作发行单位: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儒医文化研究分会、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葛洪文化研究分会、河南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医养结合分会、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禅养文化分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国际健康旅游专业委员会和各省中医药学会。为顺利完成“丛书”的编辑工作,特邀各地中医临床专家自荐。

     专家要求:1.从事中医药实践工作十年以上;2.有固定行医工作地点;3.确有实践经验,独特技艺;4.有国家承认的职业医师、药师证明;5.或有所在县及县以下的医药部门、专业学术团体的推荐。

     投稿要求与说明:

     1.来稿篇幅在4000字以内,并提供300字左右摘要;2.来稿以word形式编辑,正文选四号宋体,1.5倍行距,摘要按照题目、作者姓名、单位、邮编、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的格式书写;3.文末请另附通讯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单位、职务、职称、联系电话、邮箱;4.编委会将提请专家组成员从来稿中评出优秀奖(不超过收录文章的15%),并择优向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儒医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年度学术会议论文集推荐收录;5.来稿请以附件形式发送至邮箱:280750151@qq.com,主题注明“当代中医药英才录投稿+姓名+单位”;6.编委会收到来稿后,将复函“来稿接收成功”,以确认邮件接收成功;7.投稿、收稿系统长期有效。

     写作者需要承诺:

     所提供的资料、技法、医案必须真实,不能夸大其词,不能自我渲染,必须实事求是。

     郑重声明:

     1.本“丛书”征稿不收费。2.“丛书”著作权归编委会,书中收入文章著作权归属个人。3.鉴于文稿内容与出版要求可能存在的不同差距,对确需重大修改或需重写的,出版编辑单位负责组织专家协助修改或重写。在投稿者同意的前提下,将收取少许修润、整理、改写、审评费。4.稿件经过一、二、三次审改,再送终审后将返退作者,请作者自阅,并在返修函上签字,编辑部收到签字确认稿后方可安排进入出版流程。

     真诚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投稿地址:纸质文稿请寄北京海淀区金沟河路26号《当代中国中医药英才录》编辑部收。E-mail:280750151@qq.com联系电话:010-68214858 17800897809微信号:sugang5865 联系人:苏刚附件:《当代中国中医药英才录》丛书简介

     《当代中国中医药英才录》编辑工作委员会 二〇二二年四月二十八

     《当代中国中医药英才录》丛书简介

     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中医药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这是习总书记对中医药的高度凝练与概括。习总书记勉励中医药人“要加强研究论证,总结中医药防治疫病的理论和诊疗规律”,“要做好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服务体系、服务模式、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使传统中医药发扬光大”,“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为践行总书记的指示精神,传播弘扬中医药文化,使广大群众了解认识中医药悠久的历史、科学的理论、独特的方法、良好的疗效,让中医药更广泛地进入农村、进入社区、进入家庭,满足人民群众医疗保健需求。依据《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精神与要求,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儒医文化专业委员会决定主持编辑、出版《当代中医药英才录》大型丛书(约计50册),并成立“丛书”编辑工作委员会以承担相关工作。

     本套丛书的发起单位为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儒医文化专业委员会。协作发行单位为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儒医文化研究分会、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葛洪文化研究分会、河南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医养结合专业委员会、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禅养文化分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国际健康旅游专业委员会和各省中医药学会。

     编辑工作委员会将在面向基层、面向实践、面向独特技艺的思想指导下,本着突出传承、突出传播、突出真实记录的宗旨,通过丛书的编辑出版,达到介绍各地中医临床专家及其特色,推广特色诊疗技术,宣传各地(医疗机构)以人为代表的学术流派、学术思想、技术体系,把各地(医疗机构)的中医代表人物推向全国、推向世界的目的。

     拟定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古籍出版社正式出版,精缩本以中文、英文、德文在国内外出版发行。

     欢迎社会各界及相关机构积极向编辑工作委员会推荐适宜专家,鼓励自荐

     End

    

    

    联系我们

    网址:http://tcm.ckcest.cn/tcmkb/pages/home_index.jspTel:010-64089578Email:yutongoracle@hotmail.com

    

    

    戳文尾“阅读原文”我们一起进步!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药知识服务平台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