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热点|总结基层经验做法 推动防控措施持续优化;广西喀斯特地区现黄连属“巨人”;天津落实二十条优化措施
2022/12/3 17:30:00 中医药知识服务平台

    

    总结基层经验做法 推动防控措施持续优化

    


     经过近三年的抗疫,我国医疗卫生和疾控体系经受住了考验,拥有有效的诊疗技术和药物特别是中药,全人群疫苗完全接种率超过90%,群众的健康意识和素养明显提升,加上奥密克戎病毒致病力在减弱,为进一步优化完善防控措施创造了条件。

     新华社北京12月1日电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1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座谈会,听取防控工作一线代表对优化完善防控措施的意见建议。她指出,坚持稳中求进、走小步不停步,主动优化完善防控政策,是我国疫情防控的一条重要经验。经过近三年的抗疫,我国医疗卫生和疾控体系经受住了考验,拥有有效的诊疗技术和药物特别是中药,全人群疫苗完全接种率超过90%,群众的健康意识和素养明显提升,加上奥密克戎病毒致病力在减弱,为进一步优化完善防控措施创造了条件。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充实基层专业防控力量,强化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分级诊疗,加强居民健康管理和服务,推动各项优化措施落地见效,保障人民健康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

     座谈会上,8位防控工作一线代表作了发言,交流了防疫的认识和体会,对优化完善二十条措施提出意见建议。孙春兰充分肯定基层工作者在抗疫中的重要作用,希望加强政策学习,完整、全面、准确地把握和执行防控措施,规范操作、不变形不走样,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帮助解决基本生活保障、就医用药等急难愁盼问题。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关爱基层一线防疫人员,做好工作生活保障。

    

    广西喀斯特地区现黄连属“巨人”

    


     日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部局共建道地药材国家重点实验室黄璐琦院士团队在国际植物分类学期刊《植物检索》(PhytoKeys)上发表研究论文,明确团队发现了一个黄连属新物种,并定名为环江黄连(Coptishuanjiangensis)。

     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中,黄璐琦院士团队深入广西喀斯特地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实地调查,发现一个前所未见的物种,其具有黄连属物种基本的形态特征,但相比已知的黄连属物种,植株更高大,根茎更粗壮,像是黄连中的“巨人”。

     中国是黄连属的物种多样性中心之一,同时,喀斯特地区特殊的地质地貌形成了多样的小生境,孕育出丰富的植物多样性,因此,团队研究人员产生了该物种是否为新种的疑问。调查了近30个黄连属分布区,比对了数百份植物标本……团队历时4年,经过反复踏查、检索比对、形态鉴定及DNA分析,最终确定该物种为黄连属新物种并予以定名。此次发现的环江黄连相比于黄连属其他近缘类群,具有显著更长(近一倍)的叶柄、花葶,更粗壮的根茎,更大的叶片且羽状深裂分离明显。

     据团队研究人员介绍,通俗地讲,该物种的价值在于“大”。一方面,这个物种是目前市场用量最大的中药黄连——味连的近亲,黄连入药部位为根茎,这个近缘物种是黄连品种选育、性状改良重要的野生资源,未来,在该物种的帮助下,有可能获取根茎更加粗壮的味连,从而大大提高产量;另一方面,植株高大,根茎粗壮的特点预示着其为潜力巨大的新药用资源,对黄连产业发展意义深远。同时,该物种的发现也完善了黄连属的分类学研究,对该属的系统发育与群体进化研究起到促进作用。

     中国中医科学院黄璐琦院士、郭兰萍研究员与袁庆军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汪奕衡博士与孙嘉惠助理研究员为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了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道地药材生态化与资源可持续利用项目和国家林草局科技发展中心遗传资源管理项目资助。据悉,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共见刊发表163个中药新种,并对这些新种进行了药用价值的调查和分析,对一些重点新种的界定,黄璐琦院士团队做到了居群水平的进化研究。

    

    天津落实二十条优化措施巩固提高中医药防治“天津模式”

    


     日前,天津贯彻落实二十条优化措施相关文件,进行政策优化调整和完善,全面统筹、科学精准推进现阶段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医疗救治保障,明确将巩固提高“天津模式”,筑牢中医药防治屏障。天津将继续坚持“中西医并重、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巩固提高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天津模式”,疾病预防、治疗、康复全病程中医药管理。第一时间启动中医药参与应急防控指挥和救治工作机制,定点医院建立中西医共同参与、全程协作、共享资源的中西医协作工作机制,推动中医药及早、全程、深度介入诊疗全过程,落实“有团队、有机制、有措施、有成效”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第一时间总结新冠肺炎中医证候特点并制定中医药防控救治方案,促进中医药和西医药有机整合、有效衔接,共同发挥各自优势和作用,提高临床救治效果。第一时间启动市级中医专家会诊机制,发挥由国医大师张伯礼院士任组长、50余名中医药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市级会诊专家组智库作用,全程指导中医药救治工作,为患者“把脉开方”,为中医药救治工作把舵定向。第一时间组建中医医疗康复专家团队,组派整建制中医医疗队在定点医院组建中医病区,坚持“先症而治、截断病势”治疗思路,辨证施治。第一时间覆盖中药预防,持续推进隔离人员中药预防干预工作,指导定点救治医院做好相关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储备,指导各区做好属地密接隔离人员中药预防方药储备。

    

    End

     版权声明:

     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编辑:徐一涵;图片来源于pexels,若侵权删除。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与我们联系。

     本公众号分享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及参考,请勿随意试药。

    

    

    联系我们

    网址:http://tcm.ckcest.cn/tcmkb/pages/home_index.jspTel:010-64089578Email:yutongoracle@hotmail.com

    

    

    戳文尾“阅读原文”我们一起进步!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药知识服务平台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