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热点|打通中医药服务“最后一公里”;优化完善防控措施,中国有有效的中药
2022/12/6 17:30:00 中医药知识服务平台

    

    打通中医药服务“最后一公里”

    


     基层中医药服务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根基,是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基础保障。今年3月印发的《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中提出“到2025年,基层中医药实现五个‘全覆盖’”,即“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医院、门诊部、诊所)基本实现全覆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实现全覆盖、基层中医药服务提供基本实现全覆盖、基层中医药人才配备基本实现全覆盖、基层中医药健康宣教实现全覆盖”,这为“十四五”时期基层中医药工作指明了方向。

     长期以来,中医药基于“简便廉验”的特点,为基层群众“首诊在基层”“一般病在市县解决”、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十四五”时期是实现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要以创建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县)为契机,聚焦重点任务,完善创新举措,坚定不移地推动基层中医药服务开创新局面、迈上新台阶。

     健全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

     发挥中医药整体医学和预防康复优势,完善建立以健康为中心、防治结合的“县乡村”三级中医药服务体系,为基层中医药服务“强筋健骨、固本培元”。要优化基层中医药服务功能,加大支持力度,持续加强县级中医医院、乡镇社区中医馆、中医阁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在基层办中医,支持名老中医举办诊所,扩大基层中医药服务供给。要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强化县级中医医院龙头作用,提高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诊疗和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加强中医馆人才和设备配备,提升中医药预防、诊疗和康复服务能力,更好满足基层群众多元化的中医药服务需求。要筑牢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加强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加大平台软件研发力度,实现医联体内信息互通共享;加强基层中医医疗机构医联体内涵建设,组建紧密型医共体,助力分级诊疗。

     夯实基层中医药人才根基

     人才兴,则事业旺。要畅通基层人才引育渠道。采用规范化培训、订单培养、定向招录、返聘、确有专长考核等措施,大力培养和引进中医药人才,畅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要制定符合基层实际的制度措施,制定符合基层实际的职称评审制度,推动基层中医药人才“县管乡用”“乡管村用”;加强待遇保障,改善基层职称晋升空间,吸引中医药人员人才到基层工作、安心在基层服务。要加大基层人才培训力度,强化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基层中医全科医生、骨干人才进修学习;积极开展西学中培训,培养造就一批“能中会西”的基层医生。

     大力推广中医适宜技术

     中医适宜技术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深受老百姓的喜爱。要加强技术推广,加强市、县两级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建设,完善人员和设备设施配备,建立健全适宜技术推广网络和长效机制。要规范考核管理。主管部门应完善相关管理和考核标准,针对社区常见病、慢性病,制定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促进中医药服务覆盖社区疾病诊疗全过程。要广泛开展培训,试点建设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基地,编印系列教材,提高基层医务人员规范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水平,满足就诊患者不同健康需求。

     开展中医药科普宣传活动

     充分利用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等方式,扩大中医药优质科普内容的覆盖面,建设中医药科普专家队伍,进一步提升城乡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普及中医药健康知识,将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简便易操作的中医药疗法延展到百姓生活中,不断提高基层群众中医药服务可及性,逐渐营造基层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良好氛围。中医药的发展根基在基层,重点也在基层。当前,中医药发展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要聚焦打通中医药服务“最后一公里”,加大基层中医药工作力度。不断满足基层群众“方便看中医、看上好中医”的需求,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中医药力量。

    

    优化完善防控措施,中国有有效的中药

     “特别是中药”。

     12月1日,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座谈会时指出,“经过近三年的抗疫,我国医疗卫生和疾控体系经受住了考验,拥有有效的诊疗技术和药物特别是中药,全人群疫苗完全接种率超过90%,群众的健康意识和素养明显提升,加上奥密克戎病毒致病力在减弱,为进一步优化完善防控措施创造了条件”。

     此判断中,“拥有有效的诊疗技术和药物特别是中药”被列为“进一步优化完善防控措施”的四项条件之首,其重要性可见。而“特别是中药”的突出强调,不仅彰显了中央领导对中医药此前在抗疫中发挥巨大价值作用的高度肯定,也包含了对中医药在下一步优化完善防控措施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的殷殷期许。

     确实,疫情发生以来,中央坚持中西医并重、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中医药全方位、全过程参与疫情防控,取得非凡成就。尤其在全球疫情蔓延且危害较大的严峻时期,因有了以西医药为主导的欧美国家的对照,此非凡成就更突显出中医药参与抗疫在减少感染率、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以及转阴后康复、减少不适症状等方面的巨大价值和作用。

     中医药参与抗疫的表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面对前所未知的新型传染性疾病……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实行中西医结合,先后推出八版全国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筛选出‘三药三方’等临床有效的中药西药和治疗办法,被多个国家借鉴和使用。”

     而中医药抗疫的价值和作用,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评价的:“发挥中医药在重大疫病防治中的作用。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能一次次转危为安,靠的就是中医药,并在同疫病斗争中产生了《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辨》《温热论》等经典著作。这次临床筛选出的‘三药三方’,就是在古典医籍的经方基础上化裁而来的。”

     曾经,面对严峻而残酷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的第一选择常常是直接针对新冠病毒的特效药(西药)和疫苗。然而,西药和疫苗的研发不仅周期长,而且往往赶不上病毒变异的速度。而相比西医药如无特效药和疫苗便办法不多的情形,中医药凭借历史上一再被验证的以扶正祛邪治则和辨证论治方法可有效应对各类疫情的优势便突显出来,因此,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坚持中西医协同便成为防控疫情的最佳选择和最优方案。

     而中国三年来取得的抗疫成就,也足以证明在尚无特效西药的情况下,疗效明显的中医药同样能起到挽狂澜于既倒的重要防治作用,可谓“世界没有特效西药,但中国有有效中药”。

     而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已至第九版)中的11个中医处方(最终的表现形式也是中药)、14个中成药(含8个中药注射液),尤其是从中筛选出的“三药三方”(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血必净注射液和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则是更为明确的有效中药和方剂。而源自“三方”的清肺排毒颗粒、化湿败毒颗粒、宣肺败毒颗粒2021年均已获批上市,同样经过武汉抗疫检验的散寒化湿颗粒不久前也已上市。

     此外,基于中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辨证处方原则,各地方参照国家方案也都根据本地气候特征、疫情变化和季节转换及时推出中医药防治方案,三年抗疫也因此催生了一批疗效确切的抗疫方剂,如甘肃的岐黄避瘟颗粒、扶正屏风颗粒、宣肺化浊颗粒、培土益肺颗粒,山西的益气除瘟颗粒、除湿清肺颗粒、解毒护肺颗粒、葶苈泻肺颗粒、补肺健脾颗粒,四川的新冠0号、1号、2号、3号系列方剂,河南的金蒡清疫颗粒、九味清瘟饮颗粒,江西的清热化湿颗粒、散寒除湿颗粒,天津的清金益气颗粒,广东的透解祛瘟颗粒(肺炎一号方)……

     可以说,这些有效中药和方剂覆盖新冠肺炎预防、观察期,初期、中期、重症期、恢复期,且具有良好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在全国各地已构筑起一道坚实而可行的防控屏障。

     当前,随着奥密克戎的病毒致病性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我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也要求进一步优化完善防控措施。此时,总结过去三年的抗疫经验,中医药的战略价值和实际作用不可轻忽,应将中医药置于与疫苗接种、西医药相当的地位,在“做好有效中医药方药的储备”(二十条优化措施内容之一)保障基础上,在预防层面推行“疫苗+中医药”策略、治疗层面推行“中西医协同”策略、康复层面推行“中医药为主”策略,为下一步优化完善防控措施提供坚实保障,构建起适应新形势并体现中国优势的中国特色疫情防控体系。

     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南阳仲景医圣祠时指出,“过去,中华民族几千年都是靠中医药治病救人。特别是经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非典等重大传染病之后,我们对中医药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总书记的话语中也有一个“特别是”,同样意味深长。

     是的!在中国人民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任何时候,中医药的价值和作用都不应被低估和忽视。

    

    End

     版权声明:

     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编辑:徐一涵;图片来源于pexels,若侵权删除。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与我们联系。

     本公众号分享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及参考,请勿随意试药。

    

    

    联系我们

    网址:http://tcm.ckcest.cn/tcmkb/pages/home_index.jspTel:010-64089578Email:yutongoracle@hotmail.com

    

    

    戳文尾“阅读原文”我们一起进步!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淇℃伅浠呬緵鍙傝€冿紝涓嶆瀯鎴愪换浣曚箣寤鸿銆佹帹鑽愭垨鎸囧紩銆傛枃绔犵増鏉冨睘浜庡師钁椾綔鏉冧汉锛岃嫢鎮ㄨ涓烘鏂囦笉瀹滆鏀跺綍渚涘ぇ瀹跺厤璐归槄璇伙紝璇烽偖浠舵垨鐢佃瘽閫氱煡鎴戜滑锛屾垜浠敹鍒伴€氱煡鍚庯紝浼氱珛鍗冲皢鎮ㄧ殑浣滃搧浠庢湰缃戠珯鍒犻櫎銆�

返回 中医药知识服务平台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