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研究龙运光治疗肺癌的用药规律
2022/12/8 17:30:00 中医药知识服务平台

     基于数据挖掘研究龙运光治疗肺癌的用药规律

     上官发辉 樊健坪 刘爽 陈涛

     贵州中医药大学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摘要: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龙运光主任医师运用中医药治疗肺癌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龙师运用中医药治疗肺癌的病案,将筛选出的有效处方数据录入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采用频次计算、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筛选出101首处方,涉及中药218味,排名前10位的中药依次是蜈蚣、黄芪、猫爪草、当归、重楼、茯苓、全蝎、山药、党参、芦根;使用频次最高的功效是补虚、清热、化痰止咳平喘;中药五味以甘味频次最高,其次为苦味、辛味;归经以肝经频次最高,其次是肺经;应用关联和聚类规则分析,使用频次最高的组合分别是黄芪、当归、蜈蚣、党参、猫爪草;黄芪、当归、蜈蚣、猫爪草、芦根;黄芪、当归、蜈蚣、猫爪草、蒲公英。结论:肺癌的中医病机可归纳为“毒”“瘀”“虚”,治疗主要采用清热解毒、活血通络、益气补血之法。

     关键词:肺癌;龙运光;数据挖掘;中医传承计算平台;用药规律;

     分类号:R273;R249

     肺癌是全球病死率第一、发病率第二的恶性肿瘤[1]。我国肺癌发病率居恶性肿瘤首位(57.26/10万),新发肺癌病例约为78.7万例,是胃癌发病率(40.3万例)的2倍,且肺癌病死率也居恶性肿瘤之首,5年生存率仅为19.7%[2]。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中医药疗法具有较好的协同互助优势,在减轻化疗药物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0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龙运光诊治肺癌的医案。1.2 纳入标准1)所选医案均为经手术及化疗后的原发性肺癌患者;2)具有完整的病历信息、具体的处方组成及剂量;3)所有患者均经组织病理学明确诊断。1.3 排除标准1)患者复诊的辨证治疗、方药与初诊不变时,不重复纳入;2)不具备完整的病历信息,无药物组成、剂量的医案;3)患者年龄≥80岁,合并有心、脑、肾等系统严重疾病。1.4 中药名称规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3]及《中华本草》[4]对中药名称进行统一与规范,如“酒白芍”统一为“白芍”,“炒谷芽”统一为“谷芽”,“炒白术”统一为“白术”,“焦山楂”统一为“山楂”,“醋鳖甲”统一为“鳖甲”,“生地黄”统一为“地黄”,“炙黄芪”统一为“黄芪。1.5 数据处理将整理后的医案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为了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完成录入后,由2名研究者负责数据的校对与审核。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中的数据分析模块,采用用量统计、药物频次、聚类分析、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方法,对病案中常用的药物、药对等信息进行分析。

     02结果

     2.1 单味中药频次分析共筛选出方剂252首,除去信息不全等因素,共筛选出有效方101首,药物共计218味,总使用频次为1381次。频次≥32次的中药中,排名前10位的是蜈蚣、黄芪、猫爪草、当归、重楼、茯苓、全蝎、山药、党参、芦根。(见表1)

    

     表1 单味中药频次分析(频次≥32次2.2 中药功效分析对上述药物参考《中药学》[5]进行分类,共分为10类,排名前3位的依次为:补虚类(369次,26.70%)、清热类(325次,23.53%)、化痰止咳平喘类(226次,16.36%)。(见图1)2.3 中药五味分析101首处方中,以甘味频次最多(837次),其次为苦味(659次)、辛味(557次)、咸味(88次)、酸味(54次)。(见图2)2.4 中药归经分析101首处方中,中药归肝经频次最多(776次),其次是肺经(766次)、脾经(451次)、胃经(330次)、心经(315次)、肾经(249次)、大肠经(94次)、胆经(64次)、膀胱经(56次)、小肠经(26次)、三焦经(6次)。(见图3)

    

     图1 中药功效条形图

    

     图2 中药五味雷达图

    

     图3 中药归经雷达图2.5 关联规则分析应用“关联规则”分析用药模式,设置支持度个数35,置信度为0.8。通过“用药模式”分析,得到使用频数>35次的11个药对(见表2)。通过“网络拓扑”功能,得到药物关联规则组合网络图(见图4)。通过“规则分析”,得到关联度≥80%的共20个药物组合(见表3)。

    

     表2 药物组合频次(支持度个数35,置信度为0.8)

    图4 药物关联规则组合网络图(支持个数≥35)

    

     表3 中药组合关联规则分析(置信度为0.8) 2.6 聚类分析应用“聚类”分析用药模式,设置聚类个数3,得出3组核心组合。组合1:黄芪,当归,蜈蚣,党参,猫爪草;组合2:黄芪,当归,蜈蚣,猫爪草,芦根;组合3:黄芪,当归,蜈蚣,猫爪草,蒲公英(见表4)。将K-means算法与回归模型结合进行展示,显示出聚类效果(见图5)。

    

     表4 核心组合

     03讨论

     《素问·刺禁论》曰:“肝生于左,肺藏于右。”肝主升发,肺主肃降,肝升肺降,气机调畅,气血运行通畅,则脏腑安和。龙师认为大部分恶性肿瘤患者均有悲观、消极的情绪,久之导致肝气郁结,久郁不解,即“久病必郁”。一方面,肝郁化火,木火刑金,出现咳嗽、胸痛,甚至咯血等肝火犯肺证;另一方面,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郁、气滞则血瘀,瘀久而成癥瘕,即“久病必瘀”;随着病情进展,癌毒渐盛而正气渐虚,加上放化疗后出现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导致脾胃功能失调,气血生化乏源,脏腑功能减退愈加明显,即“久病必虚”。龙师认为“郁”“瘀”“虚”为肺癌患者的病因病机。

    

     图5 方剂聚类分析图龙师在用药特点上常用甘味、苦味及辛味药,其中甘味药的使用频次高达837次,甘性药物能补、能和、能缓。由于正气不足,邪毒趁机入肺,气机气化功能失司,病理代谢产物集聚,而甘能补虚,故而甘味药占主导地位。苦味药使用频次为659次,仅次于甘味药。苦能泄、能燥、能坚,在清除肺癌患者体内热邪的同时,也能防止其因补药过多而内生热邪,使寒热平衡。辛味药使用频次为557次,辛能散能行,可散结消肿、行气止痛,治疗肺癌患者气机失调之咳嗽、胸痛等症状。辛味药流窜走动,走而不守,可使癌毒有所出路[6]。中药归经集中于肝、肺及脾经,脏腑气机的升降有赖于肝气升、肺气降;脾属土,肺属金,故用脾经药能“培土生金”,可治疗肺癌的各种病症。基于药物分类和药物组合展示图来看,龙师临床治疗肺癌的常用药物包括蜈蚣、黄芪、猫爪草、当归、重楼、茯苓、全蝎、山药、党参、芦根、百部、白芥子、葶苈子、天葵子、桔梗等。这些药物多具有益气补血、清热解毒散结、通络止痛等功效,体现出龙师治疗肺癌时运用益气补血、清热解毒散结的治法,也印证了肺癌的病机特点为郁毒、瘀毒、虚损。龙师补益气血的常用组合是黄芪、当归,且黄芪用量一般在30~40g,当归用量一般在6~8g,其比例为5∶1,即当归补血汤。对于接受化疗的患者,当归补血汤能改善患者免疫细胞因子相关指标,增强患者免疫力[7]。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肺、脾经,具有扶正固本、升阳固表等功效,重用为君,因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故用黄芪大补脾肺之气,以资化源,使气旺血生。配以少量当归养血和营、补血治本为臣,则浮阳秘敛,阳生阴长,气旺血足。龙师认为,瘀毒是肺癌患者的基本病机之一。肺癌患者因正虚邪实而引起气滞血瘀、痰凝毒聚,郁而化热,相互凝结而成肿块。因此,清热解毒、通络化痰是龙运光治疗肺癌学术思想的体现。蜈蚣,又名天龙,性温、味辛,归肝经,有攻毒散结、息风镇痉、通络止痛的功效,是龙运光使用频率最高的一味药。其认为蜈蚣不仅可以解毒散结,其走窜之性甚强,临床上通络止痛的功效也日益突显。肺癌患者久病后气滞血瘀,造成经络瘀阻,遂用蜈蚣通经活络止痛。现代研究也证实了蜈蚣主要成分具有抑制癌细胞、止痛、抗感染、抗菌及抗凝等的多重功能药理作用[8]。对于肺癌患者的肺部肿块,龙师善用猫爪草等。猫爪草味甘辛,性温、平,归肺经,主治瘰疬、结核等,具有活血消癥之效。其与蜈蚣合用通经活络,当归活血养血,共奏破癥除瘀、消肿止痛之功。现代研究表明猫爪草含有皂苷及多糖成分,对肺癌、恶性淋巴瘤等有较好的防治作用[9]。龙师认为,脾失健运是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生成的主要因素,各种原因所致的脾失健运,枢机不利,肺脏气道内水液停滞,则聚而生痰、成饮,即“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土健运,能生肺金,因此在用白芥子、葶苈子化痰的同时,常配合使用白术、山药、茯苓等健脾祛湿之药。本研究运用k-means算法与回归模型将收集的101首处方进行聚类分析,得到3个核心类方。3个组合相对比较集中,出现频次相对较多。组合1:以当归补血汤为基础方补益气血,辅以党参补脾益肺、养血生津,顾护正气;蜈蚣、猫爪草清热解毒、通络止痛以祛邪,适合于肺癌初期正邪相争而津液未伤者。组合2:在组合1的基础上减党参、加芦根,芦根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之效,组合2适合于肺癌中期邪盛已伤津液者。组合3:在组合2的基础上去芦根、加蒲公英,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功,适合于肺癌中晚期邪盛正衰者,加强了祛邪之力。在此基础上,若胸痛者,可加全蝎、延胡索等;咳嗽咳痰者,加重楼、桔梗等;伴有胸水者,加葶苈子、白芥子、紫苏子等;咯血、血色暗红者,加白及、藕节炭、芦根等。综上所述,从聚类分析结果可看出,龙师治疗肺癌首先用黄芪、当归、党参等补益气血以扶正,再辅以蜈蚣、猫爪草等通络解毒散结以祛邪,使得“祛邪而不伤正”,同时使用山药、茯苓等健脾胃,气血生化有源,则邪去而正安。

     参考文献[1] SIEGEL RL,MILLER KD,FUCHS HE,et al.Cancer Statistics,2021[J].CA Cancer J Clin,2021,71(1):7-33.[2] ZEN H,CHEN W,ZHENG R,et al.Changing cancer survival in China during 2003-2015:A pooledanalysis of 17 population based cancer registries[J].Lancet Glob Health,2018,6(5):e555-e567.[3]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1999:762-764.[5] 钟赣生.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54-438.[6] 黄国昇,夏孟蛟,李蒙丽,等.辛味药论治肿瘤[J].湖北中医杂志,2019,41(2):47-49.[7] 王海波,陈鹊汀,赵丽,等.加味当归补血汤对非小细胞癌的辅助治疗疗效分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10):1428-1430.[8] 汲丽丽,吕邵娃,杨志欣.蜈蚣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特产研究,2020,42(4):75-84.[9] 刘莉,王凤云,韩亮.中药猫爪草的研究进展[J].广东药科大学学报,2020,36(1):140-144.

     End

     中医药文献数据库

     点击文尾“阅读原文”,快速访问中医学专业知识服务系统,在“中医药文献数据库”中获取更多知识!

     该数据库整合了古代、现代及外文中医药文献资源,包括中医古籍、海外中医古籍、民国期刊;现代期刊、报纸、图书,及英文期刊等中医药文献资源。数据总量140万余条。

     左右滑动图片查看更多>>

    

    

     推荐阅读: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庄礼兴治疗帕金森病的组方用药规律

     基于数据挖掘探究推拿治疗腰腿痛的选穴规律

     基于数据挖掘金季玲教授治疗绝经前后诸证的用药规律

     版权声明:

     本文转自:《湖南中医杂志》2022-11-25,编辑:徐一涵;图片来源于pexels,若侵权删除。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与我们联系。

     本公众号分享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及参考,请勿随意试药。

    

    

    联系我们

    网址:http://tcm.ckcest.cn/tcmkb/pages/home_index.jspTel:010-64089578Email:yutongoracle@hotmail.com

    

    

    戳文尾“阅读原文”我们一起进步!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药知识服务平台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