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古代中医这么牛!闻声知死证的医案
2022/12/16 17:30:00 中医药知识服务平台
前面讲了几个预测死亡时间的医案,医生有的是望而知之,有的是诊脉来判定。这也是古代预测死亡时间医案里最常见的两个诊法。今天咱们讲一个运用到别的诊法来判定死证的医案。
中医诊法有望、闻、问、切。《难经》(和《黄帝内经》经常相提并论的一部中医经典)里面说:“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用闻诊来决策的情况最少。而今天讲的医案就运用了闻诊来推断死证。古人说的闻,可不光是鼻子闻。“百闻不如一见”的“闻”指的是耳闻。中医的闻诊,指的运用听觉和嗅觉的手段,通过对病人发出的声音和体内排泄物发出的各种气味的诊察来推断疾病的诊法。这个医案用到的闻诊,是听声音。明代有程家两兄弟,都生病便血。治了一段时间,哥哥病好了,弟弟加重了。家属觉得弟弟病情危险,请来名医吴桥。吴桥走到他们家的庭院,经过了哥哥的房间。哥哥在屋里烦躁说胡话,吴桥就在外面慢慢观察,发现他面色暗淡,有死亡的征象。吴桥在观察哥哥的时候,弟弟这家已经等急了,来催他。吴桥还没进他房门,弟弟嚎啕大哭的声音已经从屋里传了出来。吴桥告诉家属说:“奇怪啊,这两兄弟都会死。但是病好的那个急,我是通过望诊知道的;病加重的那个缓,我是通过闻诊知道的。哥哥是面色有死亡征象,弟弟是声音有余响。”接下来对两位患者诊病。吴桥诊哥哥的脉,发现脉将绝,分析病情,问家属是不是起病于房事,接着又误用了泻药导致伤阴。家属说确实是这样,得病了还不节制房事,于是就又出现了里急后重的症状,也就是下腹部不适,很想解大便,然后又无法一泄为快。之前请族里的医生看,一顿泻下,这种里急后重才解决了。吴桥又得知他现在水都喝不进去了,四肢也冰凉。分析一下,下痢烦躁、语言错乱、四肢厥冷、水浆不入,这四项写在书上的死证,这位哥哥都占上了,所以也就没法治了,会死。吴桥又去给弟弟诊病,他比哥哥的病要轻。吴桥说也许可以稍微好转,但根据他嗜好多又容易发脾气的性格,也不免于死。十天的样子,弟弟不便血了,但很快就因为吃得过饱,又发脾气,导致五脏里的脾受伤,没过多久也去世了。医案里说两兄弟的病是“溲血”。我本以为是尿血,但越看医案越觉得解释成便血更合理。一是因为便血才容易被诊为痢疾,二是因为与尿血相比,便血与脾的关系更密切一些。查字义发现溲血可以指尿血,也可以称便血,大便也称“后溲”。加上这则医案被收入在《续名医类案·下血》,前面都是便血案,还有一则同样出处的吴桥治溲血案,也是被诊为痢疾。所以我把这里的溲血解读为便血。也欢迎大家留言探讨。
医案原文:程氏兄弟并溲血,兄瘥弟剧,则以弟逆。桥入中庭,必由兄室。见兄在室烦乱,其言支离。户外徐视之,死气黪黪。弟妇速桥未入,则弟自卧内号咷。桥坐而叹曰:异哉,两君子俱死矣。然瘥者顾急,则予望而知之;剧者顾缓,则予闻而知之。长君色有死征,次君声有余响故也。既而诊之,兄脉将绝,病得之内,重以误下伤阴,家人以为然。病者始病而内重,以故里急后重乘之,族医遁为之下,急重乃通。今绝水浆,四肢逆冷,法曰:下痢烦躁者死,语言错乱者死,四肢厥冷者死,水浆不入者死。四端皆在不治中者,兄死。诊其弟病,视乃兄为轻,或当小愈,第多嗜多怒,亦必不终。旬日溲血平,寻以过饱,淫怒伤脾,未几卒。——《太函集》(《续名医类案·下血》)
作者简介
黄玉燕,女,1984年2月生,副研究员,医学博士,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经典与学术流派研究室副主任,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学分会青年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内经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民间中医药研究开发协会生命健康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长期从事围绕《黄帝内经》与古代医家学术思想的科研、教学与科普工作。共主持博士后基金项目1项、中国中医科学院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专项1项、其他院所级课题3项,参加973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多项国家级课题。发表学术期刊论文5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30余篇。出版著作9部,其中主编3部、副主编1部。曾与翟双庆教授合著科普著作《<黄帝内经>五脏探幽·解密心肝肺》,先后参编科普著作《翟双庆解读黄帝内经?六气篇之风寒暑》《中医药文化校园普及读本?三年级上册》《中医学原理通论》等。
End
推荐阅读:
专栏 | 古代中医这么牛:六味地黄丸的发明者,望色而能断人死期
专栏 | 古代中医这么牛!用《黄帝内经》理论,预测患者死亡时间精确到时辰的医案
专栏 | 古代中医这么牛!沈括《梦溪笔谈》里的死证续命医案,说续三天就三天
版权声明:
本文作者:黄玉燕,编辑:徐一涵;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删除。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与我们联系。
本公众号分享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及参考,请勿随意试药。
戳文尾“阅读原文”我们一起进步!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药知识服务平台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