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刷脸不让进?
2021/11/3 9:10:49 皇城根下刀笔吏pro

     今天不写长文了,写不动了,聊个人脸识别的话题。

     这两天看到两个案例。

     一个是,有个小区业主由于不同意物业只能“刷脸”进入小区的规定,把小区物业给告了。

     另外一个是,同样有个业主也不同意小区物业只能“刷脸”进入的规定,觉得“刷脸”有风险,但是觉得告物业太麻烦,没去起诉,于是每天只能蹭别人的脸进小区。

     我感觉,这些案例挺有典型和代表意义,因此今天跟大家聊聊“刷脸”进出的事情。

     01

     —

     先讲一下结论,在前面起诉的那个案例中,物业公司输了官司。

     法院判决,物业公司使用人脸信息应征得当事人同意,对于不同意的应当提供替代性验证方法。

     也就是说,人家同意刷脸进入,才可以使用刷脸功能作为唯一进入小区的方式。如果人家不同意,物业公司应当提供刷卡或其他方式,让人家业主进入小区。

     法院为什么这么判呢?

     主要是因为,最高人民法院在今年7月份时,发布了一个司法解释,名为《关于审理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个人信息相关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其中第十条规定,物业公司或者其他建筑管理人,以人脸识别作为业主或物业使用人出入所辖建筑区域唯一验证方式的,应当经过业主或物业使用人同意。如果业主或物业使用人不同意的,则应当提供其他验证方式。

     法律为什么要作出这样的规定呢?

     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1、人脸识别技术虽然已经比较成熟,但对民众来讲,仍然属于一个比较新鲜的东西。有些人,不一定能接受人脸识别作为出入验证方式。因此,法律需要给予这些人选择权。

     2、人脸识别技术背后,涉及数据的保存和管理问题。但从目前来讲,我们国家在数据安全和保护方面的规定和实操,有些新。最近颁布的《数据安全法》,于今年9月1日才刚生效。对于很多企业来讲,数据安全仍然属于一个比较新的领域。

     有朋友看到这儿可能感到好奇,即人脸识别和数据安全,有什么关系呢?

     人脸识别技术的有效应用,和后台脸部数据库紧密关联。简而言之,在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前,你要先把你的面部表情和特征,拍摄存储到后台服务器上。然后在你每一次刷脸时,你在摄像头面前所展示出来的脸部特征,都会和后台存储的脸部特征进行比对。

     如果比对成功,则刷脸成功。如果比对失败,则刷脸失败。

     在这种情况下,后台保管你脸部特征的服务器和所在公司,则必须十分可靠。如果不可靠的话,你的脸部特征可能存在泄露风险。

     那么,脸部特征被泄露后,有哪些危害?

     比如,你的照片被别人用去,干了一些违法的事情。或者,有人用你的脸部特征照片,对你或家人实行定向诈骗。

     你想想手机号码泄露后,给你造成多少麻烦事,就可以大致推断出脸部特征被泄露后,可能会有多少麻烦事。

     同时,脸部特征和密码还不太一样。如果密码遭泄露后,可以更改。但是脸部特征遭泄露后,没法更改。

     总不至于为了改脸部特征,而专门去整个容吧。

     02

     —

     一般来讲,像机场、高铁这些地方,由于属于高规格公共区域,采购的人脸识别技术设备和数据保存第三方,对数据安全的保护等级,非常高。

     但对于小区物业来讲,不好说。

     主要原因大致有三个:

     1、物业公司属于私营企业,管辖的范围一般都比较小。在这种情况下,物业公司不像机场、高铁这些运营方,对自身有着超高标准的公共管理职责要求。

     2、物业公司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在没有高标准公共管理职责要求的情况下,也不一定会去采购等保级别比较高的第三方设备和技术。因为等保级别比较高的第三方,往往价格也比较贵。

     3、有些物业公司可能不一定很有钱,不一定有这样的实力,去采购价格比较贵的第三方产品和服务。

     关于物业公司没钱这件事,做一些大概的阐述。

     我倒不是说所有的物业公司都没钱,因为没做过大范围的调研。我只是按照自己的经验和以前的接触,大概知道,有些物业公司的财务状况,真心算不上好。

     主要原因是,物业费不好收哇。

     物业公司在收费时,面对的是小区所有业主。有些小区的业主加起来,数量可能达到几千户甚至上万户(北京地区,别的城市不太清楚)。

     在这种情况下,从概率角度来讲,相当数量的居民对物业服务提出质疑,基本难以避免。同时,有些物业公司提供的服务或者其做法,可能确实也存在一些问题,导致跟小区业主的矛盾无法消解。

     因此,出现相当比例和数量的业主,拒交物业费的事情,也基本难以避免。

     而物业公司在催收物业费时,往往也不太容易。如果跟业主闹得太僵,则矛盾越来越深,工作会越来越不好开展。如果通过诉讼程序催收,则由于绝对数量可能较多,而每个案件金额较小,导致催收成本较高。

     或者说,维权成本和维权收益,不是完全成正比。

     在这种情况下,有些物业公司可能常年挂着一部分应收款或者坏账。

     讲到这儿插一句。如果未来的房地产税也采取不加区分的全民普遍征收方式的话,我觉得也会遇到跟催缴物业费同样的问题。

     按照最保守方式估计,至少可能有一小部分比例的群体,不会主动交房地产税。

     到时候,地方政府是准备挨个儿起诉,还是挨个儿谈心做思想工作,还是直接通过什么方式,扣人家钱?

     不论采取什么方式,都可能引发地方政府和当地居民的巨大冲突。因为这小部分比例的群体,虽然可能看着比例不高,但是绝对数量不少。而我们国家又是以“为人民服务”作为基本执政理念的。

     到时候,我们可能天天看着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政府,跟人民中的部分群体,为了收费的问题,来回掰扯。

     热搜估计会忙坏。

     03

     —

     回到物业公司安装人脸识别这个话题上来。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放开规定,让物业公司可以随便安装人脸识别技术,并把它作为唯一出入验证方式,你敢保证你所存储到后台服务器上的人脸信息,100%安全吗?

     所以,法律把选择权给了业主。只有业主同意,才可以这么做。如果业主不同意,则不可以这么做。

     在此总结一下。

     物业公司没有权力强迫所有业主使用人脸识别方式,作为进入小区的唯一方式。如果有读者遇到这种事,且自身不同意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可以跟物业公司协商,或者向当地住建部门举报投诉。

     当然,也可以起诉维权。

     如果有物业公司认为,自己在安装人脸识别设备后,就可以把其他进入小区的验证方式,比如刷卡等,全部取消的话,则建议改回来。因为这种做法,没有法律依据。

     结语:

     技术带给了我们便利,但也在让我们每个人逐渐成为透明人。

     如何保护隐私,如何保护自身数据安全,是一个值得长久讨论的话题。

     喜欢我文章的朋友,请多点“赞”或点击“在看”,多多互动。微信的推送规则是,如果经常互动,我就会在你的常读列表中,能很方便的找到。如果不互动,慢慢可能就不太容易找到了哈。感谢大家支持!

     全文结束,如果你喜欢本文,请点击“赞”或“在看”。你们的支持,是我持续创作的最大动力,谢谢!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皇城根下刀笔吏pro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