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鸡毛的业委会筹备
2021/11/16 12:30:00 皇城根下刀笔吏pro
这两天,微信群基本被业委会筹备的事情,给覆盖了。
每天打开微信后,就看见社区公共群里有一堆人在那儿盖楼。聊天记录动辄达到99+,“热闹”的不亦乐乎。
我前两天本来想写一篇文章,标题为民主到底是什么。后来发现这个话题有点大,写了两天没写出个大概来,就此搁下了。
01
—
从大的层面上来讲,“民主”这种形式,分为从上而下的民主,和从下而上的民主。
美国实行的是从下而上的民主,并且在此前的几十年间,把民主的内涵和外延给垄断了,并向全世界强推,导致有些地方出现水土不服。
对于业委会的筹备和选举来讲,属于典型的从下而上的民主。
我看了几天的业委会筹备聊天记录,大致有以下几个初步结论:
1、从下而上的民主,需要底盘有比较强大的牵头人和组织者,否则基本等于一盘散沙。
2、从下而上的民主,需要绝大多数参与者的思维,比较有聚拢性。如果都是发散性思维,你一言我一语,不太容易形成合力。
3、从下而上的民主,需要有积极的竞选者和参与者,愿意背负公共的期望,帮大家做事。如果没有竞选者,都是观望者,或者希望别人来竞选,自己只是挑毛病,则基本不太容易成功。
4、从下而上的民主,成本比较高,一堆人在群里花了无数的时间,聊了好几天,在我看来基本全是无用功。
5、从下而上的民主,比较适合各种挑事甚至观点有点偏激的人生存。他们从各个角度挑毛病,每句话似乎都有些道理,但对总体形成决策和合力,基本没啥帮助。相反,每次略有进展时,被他们轻易破坏。
我搬过家,在以前的小区也见过业委会筹备,基本跟现在这个类似。
唯一的区别是,之前那个小区的业委会筹备群里,没有居委会工作人员在,属于一地鸡毛中的一地鸡毛。每天微信群盖楼还要凶猛,几个小时的聊天记录,就能达到99+。
后来我不胜其扰,把群消息关闭了。
而现在这个群,由于有居委会工作人员在,有人做一些全场把控,略有限制。
02
—
我把聊天内容,做一个概要,供朋友们参考。
由于小区没有业委会,街道的镇政府可能希望居委会能够牵头,帮助成立业委会。而由于成立业委会至少需要5个人报名,但是报名人数不够,于是居委会的一个工作人员,也报名凑数。
问题不是出在居委会这个工作人员身上。
而是有个候选人,可能组了一个群(我不在其中),希望别人支持他。具体聊天内容不详,但总之可能跟其中一个业主聊的不是太好,把这个业主从群里踢了出来。
于是,这个业主跑到小区的公共群里,开始各种指责。
指责的内容非常广泛,既包括对这个候选人的不满,也包括对小区旧改方案的不满,还包括对自己家房子漏水问题迟迟不能解决的不满,同时还包括对小区物业的不满,对公共维修基金的使用不满,对安装电梯的不满,对业委会选举流程的不满等。
上面这些指责内容,是我概括的。具体聊天过程,非常琐碎。
居委会工作人员,一直在跟他沟通,他俩好像还在线下见过,当面聊过。但是,可能效果不是很佳。
由这个业主开始,群里一直在稀稀拉拉的聊各种话题。有人附和,有人反对。这个业主可能由于被另外一个候选人从群里踢出的缘故,心绪难平,于是一直要求居委会人员出来解释说明。
在群里的这个居委会工作人员,看起来基层工作做了很久,回答的比较克制,且在我看来比较有经验。
他的逻辑比较有条理,即把不同的事项,分成不同的思路来解决。比如,对于业委会候选人的反对,建议反对的人到时候去投票,并且投反对票。不要不去投,也不要弃权。
对于这个候选人可能存在的不当问题,建议这个业主走投诉程序,该怎么投诉怎么投诉,该怎么处理怎么处理。
同时表明,居委会跟业委会是两回事,没有直接的领导权。居委会只是按照镇政府的建议,帮着筹备业委会,因为业委会不会自动出现,如果没人帮着筹备,则可能永远都无法成立。
如果遇到对业委会候选人不满的情况,居委会工作人员没有权力处理。
大致如此。
群里的聊天,持续了很久。
聊到后来的结果是,群里开始分裂。有人对这个持续刷屏的业主,产生不满。有人因为观点的不同,产生对立。言语变得越来越尖锐,甚至有人开始说,要不线下当面聊,有事咱一对一解决?
居委会工作人员出来灭火,说大家保持冷静。
由于他说保持冷静的内容,可能正好跟在某个略显尖锐言论的后边,于是有人出来说他拉偏架。于是他只好再次表示,他没有拉偏架。
然后有人说,当年国共两党在那么混乱的年代,都能形成合作,我们都是住在一个小区的邻居,有什么事不能商量着来,达成一致呢?
不过,基本没人听他的。
到我发这篇文章时的最新情况是,有些长时间保持沉默的人,开始发飙了,说你们烦不烦啊,这是小区通知群,是疫情期间用来通知各种事项的,不是业委会选举群,都给我闭嘴。
然后,群里终于安静了片刻。
03
—
大家看到这儿,有没有发现从下而上民主的几个问题?
我大概讲几个:
1、为什么没有踊跃的竞选者?
从本质上来说,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动物。作为竞选者,你首先要向所有人公布你所居住的楼号和房间号。请问,有多少人愿意?
除此以外,你还要公布你的简历,长什么样,以前干嘛的,电话号码多少,每一段的工作经历都要写上,相当于完全放弃自己的隐私。
有多少人愿意把自己甚至是家人的隐私,都毫无保留的公布在所有人面前?
其次,你可能会面对无数人的各种问题,甚至可能360度的挑毛病,有多少人愿意接受这样的工作?
我看那个居委会工作人员在群里全天候的回答各种问题,有时搞到晚上十一二点,想想都觉得累。
再次,做这样一份工作,究竟能得到多少好处?
每一个业主基本都有自己的工作,上班哪怕再忙,估计也不会遇到这样苛刻的老板。而做这样一份工作,好处不一定很多,但责任很重大,甚至可能有几千双眼睛时刻盯着你的工作,相比较而言,性价比是不是有些低?
所以到最后,连竞选报名的人都凑不齐。
2、为什么沟通的效率这么低?
因为大多数人没有经过逻辑思维的训练,且属于感性的动物,大多是有一出说一出。
在这种感性的述说过程中,话题分散,情绪波动,利益不一致,观点冲突,无法形成有效的合力,基本属于正常现象。
同时,心态平和的人,基本没有什么存在感。而情绪比较容易产生波动,动不动就各种挑毛病的人,反而存在感比较强,且能够引领话题,让讨论不断随着他们的情绪节奏往前走。
最后,开始产生分裂。
04
—
再聊一个话题,即从下而上的民主制度,对一个社会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大致是,需要这个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都要承担理性管理者和决策者的角色。
出现问题时,要自己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依靠别人。讨论问题时,要主动进入理性逻辑思维,进行归纳总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仅仅只是抱怨。发现有人破坏规则时,要主动“惩恶扬善”,守护规则。
我以前在加拿大读书时,发现那边的人有个特点,即特别爱管闲事。比如,假设你在麦当劳吃饭,占用了桌上贴有“老弱病残”的专用座位,则基本过不了几分钟,便会有人过来批评你,要求你不要随便坐人家座位。
以前听华人房东讲过一个故事。有次她在高速公路上开车,被一个醉驾的人给撞了。撞她车的人没有停下来查看事故,而是逃逸了。路边有个开车经过的人,跟着这个逃逸的车辆,一路跟到他家里,然后把车牌号和家庭住址都记下来,并且报了警。
我不是说加拿大人爱守规矩,而是说,这是一个从下而上民主社会对这个社会中绝大多数人的基本要求。
换句话说,这个社会中必须大致有80%以上的人,都是如此,这个社会才能正常运转。
如果大多数的人,思路比较发散,遇到事情喜欢求助别人,甚至一味发牢骚,只是指责别人,不想着自己去解决问题,则从下而上的民主社会,并不适合这个社会。
否则,这个社会只会剩闹哄哄一片。
结语:
从目前来看,我觉得中国社会暂时只适合从上而下的民主社会,即上有决策,下听民意。大家有意见可以讲,政府在听取各种意见后,做主心骨和决策者。
这是“为人民服务”的执政宗旨决定的,也是中国政府在未来可见一段时间内,孜孜以求、不断完善的目标。
喜欢我文章的朋友,请多点“赞”或点击“在看”,多多互动。微信的推送规则是,如果经常互动,我就会在你的常读列表中,能很方便的找到。如果不互动,慢慢可能就不太容易找到了哈。感谢大家支持!
全文结束,如果你喜欢本文,请点击“赞”或“在看”。你们的支持,是我持续创作的最大动力,谢谢!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皇城根下刀笔吏pro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