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琦、薇娅和欧莱雅,到底在吵什么?
2021/11/19 9:00:00 皇城根下刀笔吏pro

     我把事件的经过做个大致描述,供不了解的朋友做参考:

     10月20日时,李佳琦和薇娅在直播间内,带货了一款欧莱雅面膜。当时号称全年最大(打折)力度,售价为50片面膜429元。

     到了11月时,欧莱雅官方直播间发了一批满999元减200元优惠券。消费者经过叠加使用后,发现50片同款面膜仅需257.7元。

     这引发了大量消费者的不满。截至11月18日下午,对欧莱雅的投诉量达到3万多次。

     而导致这起投诉迅速升温的原因之一是,欧莱雅官方客服对投诉者回复,说李佳琦只是打工人,李佳琦说的低价,不一定是低价。优惠价格,是由欧莱雅官方活动策划那边决定的。

     再接着,李佳琦和薇娅直接发了声明,表示停止跟欧莱雅的合作,并且表示如果跟欧莱雅官方协商不成的话,将会由李佳琦和薇娅的直播间,对消费者进行补偿。

     然后,欧莱雅也发了一个官方声明,讲了一大堆内容,比如,这些优惠需要叠加才可以使用,对消费者造成的困扰表示歉意,正在协调查明啥的。

     再接着,中消协在11月18日发布的报告中,也点名了欧莱雅。

     01

     —

     先跟大家聊一个话题,即李佳琦到底是不是打工人?

     虽然这个欧莱雅的官方客服,回答的挺刚,但是很遗憾,李佳琦不是打工人。

     严格来讲,李佳琦属于销售渠道。

     李佳琦所属团队跟欧莱雅之间,并没有上下级打工的关系,而是平等合作的关系。

     也就是说,欧莱雅想卖自己的货,但也许是由于自己的销售渠道不太给力,也许是想趁着双十一加大销售力度。总之,他们找了李佳琦团队,想通过李佳琦的销售团队往外销售货物。

     而李佳琦团队是独立的,并不从属于某个特定品牌或生产商。

     因此,他们之间是合作关系,不是上下级打工关系。

     02

     —

     跟大家聊的第二个话题是,李佳琦说的最低价,真的是最低价吗?

     虽然这个欧莱雅官方客服,针对这个问题,回答的也挺刚,但是很遗憾,对于欧莱雅来讲,李佳琦说的最低价,确实应该是最低价,否则欧莱雅将承担赔偿责任。

     原因在于,对于这些头部带货主播而言,他们在给品牌商带货前,一般会跟品牌商签订一份直播带货协议。在这个协议中,一般会有一个“最低价”条款

     所谓“最低价”条款,是指品牌商要保证,在这个主播进行直播带货的一段时间内(比如前后30天或60天),品牌商所定的商品价格,必须是全网最低价格。

     如果不是最低价格,则品牌商要退差价,赔偿主播损失,并赔偿主播粉丝的各种损失等。

     除非李佳琦团队跟欧莱雅的直播带货协议中,没有签订这样一个“最低价”条款,否则,如果欧莱雅确实违反了这个条款约定,则可能会承担赔偿责任。

     当然,具体到个案中,欧莱雅到底有没有构成法律意义上的违约,我不好随便下结论。一是不太确定李佳琦团队是否跟欧莱雅签订了这样一个“最低价”条款,二是欧莱雅官方后续的满减优惠活动,是否违反了“最低价”条款,也需要进一步研究。

     毕竟,打官司是一个特别咬文嚼字的事情。

     有的时候,哪怕差了一个字,意思可能都会有变化,对案件的结果都可能有影响。

     所以,我上面这段内容,只是宏观逻辑分析,法律判断以司法机关意见为准。

     03

     —

     跟大家聊的第三个话题是,为什么李佳琦和薇娅在欧莱雅官方还没正式表态之前,就表示要给消费者补偿?

     因为对于这些大主播来讲,卖的是人设。

     而他们的重要人设之一是,可以拿到商品的全网最低价。

     很多人在屏幕前等几个小时,听这些主播叨叨几个小时,可能就是为了抢一个最低价。

     如果这个最低价人设坍塌了,则他们的销售渠道基本也就坍塌了。

     所以,维护这个最低价人设的形象,非常重要。

     哪怕品牌商还没表态,他们也会自己割肉,先把这部分差价补上。否则,下次就没人信他们了。

     当然,另外一个原因是,他们大概率跟品牌商之间签订有“最低价”条款。

     即便自己先补了,后续也可以通过跟品牌商打官司,慢慢把这部分损失要回来。甚至按照前边所述,如果他们的“最低价”条款内容比较完善的话,欧莱雅可能还要赔偿李佳琦和薇娅团队的各种损失。

     虽然打官司比较麻烦,但是救济渠道在那儿,自己先补了也不吃亏。

     另外讲一句。虽然我没看到合同证据,但从个人角度来讲,我不太相信李佳琦和薇娅团队在跟品牌商签约时,连“最低价”条款都没有。作为全中国几乎最知名的直播带货团队,如果连这种基础性法律条款都没有的话,则属于内部重大管理事故。

     04

     —

     跟大家聊的第四个话题是,既然如此,欧莱雅为啥前后不一?

     我不知道具体原因。但从逻辑上来讲,故意摆李佳琦一道或者故意耍消费者,我觉得都不太容易成立。

     因为如果是故意摆李佳琦和薇娅团队一道的话,按照前边所述,欧莱雅后续很可能要承担赔偿责任。这对欧莱雅来讲,并没有多大好处。

     而如果是故意戏耍消费者的话,则更没有道理,因为这样的做法,会损害品牌方形象。

     所以,更大的可能是,欧莱雅内部管理出现问题,团队协调出现不一致,导致出现营销事故。

     毕竟,这些营销策略比较复杂,又掺杂了很多其他商品。营销团队在策划时,不一定完全注意到其中的不一致。或者说,“最低价”条款是法务团队比较关注的事项,但营销团队不一定很关注,导致可能因此出现潜在冲突。

     05

     —

     跟大家聊的第五个话题是,这件事情可能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截止到昨天晚上(11月18日)8点,欧莱雅对这件事情又作了回应,但是没提给消费者补差价的事情,而是又发了一批满减券。

     相当于说,欧莱雅回避了投诉和舆论的焦点所在,而是当作一个没事人一样,接着给大家发券,准备再次来一波营销推广。

     我看到有留言回复,问欧莱雅为啥不给消费者退差价?

     这件事情发展到现在,我感觉欧莱雅已经没法再给消费者退差价。因为如果欧莱雅低下头给消费者退差价的话,相当于欧莱雅官方丧失部分定价权。

     以后大家买欧莱雅产品的时候,都会跑到李佳琦、薇娅这些带货主播的销售渠道去买,而不会到欧莱雅官方渠道去买。因为大家会默认,李佳琦、薇娅这些销售渠道的价格,肯定是最低价。即便一时买贵,欧莱雅官方也会退钱。

     这样的话,就没人愿意到欧莱雅官方渠道,去购买欧莱雅的产品了。

     而这会严重损害欧莱雅的利益。因为李佳琦、薇娅这些团队,不但要拿最低价,还会要坑位费和佣金费。如果用户形成了这种消费习惯,则以后欧莱雅产品的相当一部分利润,都会被李佳琦、薇娅这些销售渠道拿走。

     所以,这件事情的发展方向,大致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欧莱雅坚决不退差价,也不跟李佳琦和薇娅团队协商,双方最终打官司。

     第二种可能,欧莱雅表面不退,但私底下让李佳琦和薇娅团队,给消费者退差价,退完后欧莱雅再把差价补给李佳琦和薇娅团队。

     关于第一种可能,如果真的发展到那种程度,双方基本属于撕破脸。

     如前边讲到,李佳琦和薇娅团队没有办法妥协,他们必须要维护自己“最低价”的人设,否则以后将失去粉丝。

     但与此同时,他们也必须将退给消费者的差价,从品牌商那儿拿回来。否则,以后品牌商可以随意耍他们,说好的最低价可能转眼就变了,让他们要么失去粉丝信任,要么自掏腰包给粉丝补偿。

     他们在市场上的生存地位,是建立在强压品牌商的地位之上的。如果压不住品牌商,他们则将失去生存地位。

     所以,如果后期双方打官司,则这场官司的结局,将关系到带货主播在市场上的“生死存亡”。

     而如果事情真的发展到那一步,对于欧莱雅来讲,也不是什么好事。欧莱雅这个品牌,将可能被所有的头部带货主播抛弃。同时,如果在打官司期间,欧莱雅再扯出什么其他负面事件,则它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将进一步下滑,对品牌形象造成进一步损害。

     所以我觉得,第二种发展方向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06

     —

     跟大家聊的第六个话题是,带货主播的未来在哪儿?

     带货主播兴起于电商直播刚起步的阶段,而到了现在,慢慢开始出现商业逻辑悖论。

     主要的悖论在于,带货主播既要拿全网最低价,又要拿坑位费,还要拿佣金。那么,品牌商的利润在哪儿?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品牌商在往外卖东西时,会有一个硬性成本。这个硬性成本,既包括产品本身的成本,也包括品牌商自身的人员成本、营业成本等。

     比如,房租、水电啥的,都是要钱的。

     如果带货主播依靠自己的人气,可以卖出更高的价格,则品牌商可以用高出的那部分差价,来弥补带货主播的坑位费和佣金费用。

     而现在,带货主播要求的是最低价。

     即带货主播不但不能帮品牌商卖出更高价格,反而还要压低价格。在这个压低价格的基础上,品牌商还要向带货主播支付坑位费和佣金费,进一步压缩品牌商的利润。

     这么搞下去的话,有些品牌商基本属于赔本赚吆喝。

     这是一个不太容易持续发展的行业。带货主播们虽然表面风光,但背后刀光剑影,长远生存危机不小。

     结语:

     最后说几句。

     在自由竞争的时代,资源会不断向头部集中和靠拢。关于这个现象,我在昨天的微博中大致聊了几句。

     目前,很多公司都在给几大流量厂商打工,比如抖音、快手、鹅厂啥的。

     在互联网电商时代,不论你想干啥,都需要流量。而全国范围内最大的流量池,基本都在上面提到的几家手中。

     所以,你需要给他们支付推广费,到他们的平台推广你的品牌或产品。

     而在流量愈发集中的情况下,这些流量会变得越来越贵。因为垄断会造成定价权的集中,定价权的集中会造成价格不断偏向有利于强势方。最后的结局可能是,凡是跟互联网产品有关的行业,都会变成这几家流量池公司的下游产业。

     我觉得,这也是国家层面专门成立国家反垄断局的意义所在。

     喜欢我文章的朋友,请多点“赞”或点击“在看”,多多互动。微信的推送规则是,如果经常互动,我就会在你的常读列表中,能很方便的找到。如果不互动,慢慢可能就不太容易找到了哈。感谢大家支持!

     全文结束,如果你喜欢本文,请点击“赞”或“在看”。你们的支持,是我持续创作的最大动力,谢谢!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皇城根下刀笔吏pro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