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比人强
2021/12/10 23:59:04 皇城根下刀笔吏pro
昨天跟朋友们聊了一下生育这个话题,发现大家留言都很踊跃。今天,跟大家接着聊一下。
现在经常在网上浪的人,大部分是城里人。
但是,很多人可能没有发现一个问题,即你自身的需求,和国家层面的需求,可能不一定完全匹配。
换句话说,虽然国家层面推出政策,想要鼓励人口生育,但是这种鼓励政策的对象,可能并不一定是经常在网上浪的城里人。
如果有人对此不信的话,可以去看一下教育部在今年上半年发布的一项通知。其中提到,要“坚持职普比例大体相当”,要“推动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这些话什么意思呢?
简单来讲,就是要进行高中教育分流。国家层面不希望有太多人进入高中,然后再考入大学。而是希望有相当数量的群体,能够进入职业教育体系,未来成为职业工人或类似人员。
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原因倒也不复杂。
因为现在的大学生越来越多,而职业工人越来越少。如果不断照此发展下去,未来的一个总体趋势可能是,社会上愿意做劳工的人越来越少,导致整个社会的劳动力分配,出现结构性错位。
关于这一点,律师界其实有个段子,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这种趋势和痛点。
这个段子大致是这样说的:
如果你出3000元,去招聘一个司机,可能会无人问津。但是,如果你出3000元,去招聘一个实习律师,外加具备开车技能,可能会有一堆人应聘。
这就是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错位。
经过长达20年左右的高校扩招,中国的高等教育群体数量不断增长。很多人通过城镇化进程,搬进了城里。自己进了城,自己的孩子也上了大学,毕业后留在城市工作。
我们可以去看一下城里人的教育方式。
琴棋书画、各种体育运动,几乎无一不落下。可问题是,如果人人都去学钢琴,中国需要这么多钢琴家吗?如果人人都去学画画,中国需要这么多画家吗?如果人人都去学书法,中国需要这么多书法家吗?
这个问题,可以不断类推下去。
这些高层次的技能,并不会直接产生物质财富。这些高雅艺术家们的优雅生活,说白了是建立在普罗大众都不会的基础上的。
如果人人都去学习,高雅艺术职位将会产生严重内卷。到时候,你花了无数钱给下一代堆砌起来的高雅技能,可能一文不值。
就好比,虽然律师职业看起来很美好,但是不可能所有人都去当律师;虽然公务员职位看起来很美好,但是不可能所有人都去当公务员;虽然坐在办公室敲敲键盘就能拿工资的职位,同样看起来很美好,但是不可能所有人都去敲键盘。
相反,社会生活中真实需要的水电工、泥瓦匠、建筑工人、运输工人、修理工人等,可能会变得十分稀缺。
但随着城镇化趋势的不断发展,以及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目前的整体趋势便是,纯劳工工作越来越没有人想做,而那些跟纯劳工存在一定脱节的工作,则一堆人去挤。
所以,国家层面已经开始实行强制措施,对受教育群体进行分流。
以前是很多人都可以上高中,即便上不了好的高中,也可以上差的高中。上了高中后,很多人都可以上大学,即便上不了好大学,也可以上一所差一点的大学。
到未来,这些差一点的人,会被分流到职业教育体系中去。
但问题是,如果你已经定居城里,你会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去上职业高中吗?
每个人都想干光鲜亮丽的工作,不愿干苦脏累的工作。进了职业高中体系后,未来变成产业工人或类似人员,会面临一线的苦脏累工作。
作为城里的家长来说,有多少可以心甘情愿的接受?
在西方国家,早就出现了这种情况。
我以前在加拿大时,当地的labor真的是一人难求。我当时还跟当地一个早先年从香港移民过去的华人老太太,聊过这个话题。她有个女儿,大学毕业后好像找工作不太顺利,然后又在啃老学习。
当时我问,工作不好找吗?
这个当妈的来了一句,说也不是不好找,但是她女儿不想做跟labor有关的。大家都想进大学,毕业后进光鲜亮丽的工作单位。
但是,这些单位数量少哇。所以,只能先这么继续学着了。
所以我觉得,国家层面鼓励生育的对象,可能并不一定是居住在一二三线城市的人员。
这些人生完孩子后,会花大量的成本,去给孩子报各种未来不一定实用的辅导班。成本花费无数,但未来不一定有用。而且,在这种巨大的抚育成本面前,任何生育补贴都显得微不足道,可能对促进生育起不到一丁点作用。
对于城里人来讲,国家层面应该只想打造一个干净公平的教育环境,把那些乱七八糟的课外教育全部砍掉,让天赋聪明的孩子自然的冒出来。
这些人,可能会成为未来高精尖领域人才。
而对于那些生活在18线小县城以及广大农村地区的人员,才可能是生育鼓励政策的对象。
他们生完孩子后,对于孩子进入职业高中体系,未来成为产业工人或类似人员的成长路线,会更加容易接受。
同时,在这些地方的女性,不会受到像一二三线城里人那么大的工作困扰。她们要么游离在工作体系之外,压根儿没有把人当机器使的工作。要么工作和生活节奏很慢,即便有工作,也完全可以应付工作和家庭的平衡。
国家层面需要重点推进的,是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化和公平化,让广大农村地区的孩子,也能接受相对大致公平的教育,让其中天赋聪明的孩子,能够自然的冒出来。
中国人口整体流动趋势是,从农村到城市,从小县城到大城市,从大城市到一二线城市。
所以,对于一二线核心大城市,国家层面无需出台什么具体鼓励生育的措施。
这些城市属于全国人口的吸力中心场所。这些地方的人口增长,不是靠本地自发性增长,而是靠对周边和全国地区的不断吸收。
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之一是,如何避免本地人口在代际传递过程中,掌握越来越多的稀缺房屋数量,导致成为食利阶层,并进而推高偏远人口向这些地方转移的成本。
也就是说,那些天赋聪明愿意到大城市去打拼的人,不能变成给这些人打工。
我觉得,这才是房地产税出台的核心所在,即通过这种新型税种,去打击这些大城市里的多套房屋持有者和炒房者。
今天就聊到这儿哈,明天接着聊。
喜欢我文章的朋友,请多点“赞”或点击“在看”,多多互动。微信的推送规则是,如果经常互动,我就会在你的常读列表中,能很方便的找到。如果不互动,慢慢可能就不太容易找到了哈。感谢大家支持!
全文结束,如果你喜欢本文,请点击“赞”或“在看”。你们的支持,是我持续创作的最大动力,谢谢!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皇城根下刀笔吏pro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