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防疫的一些思考
2022/4/10 11:03:54 皇城根下刀笔吏pro
抗疫发展到现在,讲一些自己的思考,供大家参考:
1、我觉得关于抗疫政策的实施,一个基本逻辑是,必须要全国一盘棋。大家可以在一个总原则的指导下,实行适合本地的差异调整,但是不应该搞差异很大的防疫政策。
否则,如果有些地方在搞严格防控,有些地方却搞放松调控,则对于那些搞严格防控的地方来讲,基本等于在做无用功。
阳性患者可能会源源不断地从那些放松调控的地方,流入严格防控的地方,导致严格防控的地方,既损失了经济,又没法有效防控疫情,变成双输。
这种做法,相当于放松调控的地方,占了严格防控地方的便宜。
因为在放松调控的地方,人员、物资、贸易等可以自由流通,经济自然不受太大影响,但是对于严格防控的地方来讲,不但经济受影响,还要给放松调控地方的疫情扩散,进行不间断的防控和遏制。
相当于说,好处都让放松调控的地方占了,疫情防控的成本和损失,却由严格防控地方承担了。
2、如果在未来实行逐步放开的政策,也应该在国家统一安排和评估下,实行整体有步骤的放开,而不是由某些地方倒逼放开。
换一个通俗的说法,一种是软着陆,一种是硬着陆。
疫情的危害有目共睹,我相信关于这一点,无需多讨论。
虽然我不是公共卫生医学专家,但从逻辑上来讲,如果要实行逐步放开政策,是不是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评估:
第一,病毒的传播率和致死率,有没有降到一个非常低的程度?
尤其是致死率,是否已经降到一个非常低的程度?
关于这个结论,应该通过严谨的医学观察和试验,以及公共卫生医学方面的统计和分析,予以得出。
第二,全国的疫苗接种率,达到了什么程度,以及未接种人群,大概分布在什么地方,是否要进行重点提醒和防护?
从目前展现的表象来看,对于接种过疫苗的群体,致死率明显下降。
因此,疫苗接种率达到多少,以及未接种疫苗群体的分析、防护等,是否要提前做预案?
第三,全国的医疗资源,是否可以应付可能爆发的疫情扩散?
在逐步放开的过程中,疫情存在蔓延潜在可能。那么,一旦发生医疗挤兑,全国各地的医疗资源,是否可以应对此类医疗资源挤兑?
换句话说,在作出逐步放开的决策时,是不是要在医疗资源大于可能的挤兑情况下,才可以考虑?否则,也许等待我们的是次生医疗灾害的发生。
如果说在封城时考虑不周全,可能造成民生方面的次生灾害的话,则在医疗资源被挤兑,导致普通病人抢不上医疗资源的情况下,也可能导致次生医疗灾害的发生。
第四,新冠特效药的成本和数量,是否可以覆盖疫情的蔓延?
关于新冠特效药,属于医疗资源的一部分。
在考虑新冠特效药时,可能有以下两点,需要囊括进来:
(1)新冠特效药掌握在谁手中?是在中国人手中,还是外国人手中,我觉得这是一个关键问题。
从逻辑上来说,这种特效药的生产、制作、销售、流通,我觉得都必须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
现在国际形势不稳定,中美关系处于波动时期。一旦中国出现针对特效药的大规模需求,且这种供货渠道被掌握在其他国家手中,我们很难保证其他国家不掐中国的脖子。
粮食和救命药,本质上属于同一个逻辑圈层。
(2)新冠特效药的成本,大概是多少?
成本问题,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如果成本很高,当中国内部产生大规模需求时,民众或国家层面,不一定能够承担。
所以,研发有效的新冠特效药,这种特效药的生产和供应链掌握在自己手中,且数量够多,成本够低,基本都属于是否考虑逐步放开的一些条件。
3、实行疫情防控的倒逼放开,潜在危害可能会非常大。
从目前来看,奥密克戎的传播率非常高。
我看到推特上的一些老外推主,讲述自己感染病毒后的生活,感觉这个病毒,绝不应该被称为大号流感。
身体会产生很多不适,恢复过程根据不同人的抵抗和免疫能力,有所不同,但是整个过程跟流感的恢复过程,基本不一样。
目前,辉瑞的新冠特效药价格,不便宜。很多老外也不一定能够承受得起,只能靠自己慢慢抵抗和恢复。这个过程,根据不同人的体质,可能会让人感到痛苦。
而中国的人口基数非常大,居住密度非常高。
在过去20多年的城市化过程中,中国超过一半以上的人,都已经住进了城市里。城市生活导致人口密度非常大,彼此之间的传播概率非常高。
如果没有一个统一有效的预案,在可控方案的指导下,实行有限、逐步放开的软着陆,而是实行被倒逼后不得不放开的硬着陆,可能会造成比现在更麻烦的次生灾害场景。
因此,个人认为,对于任何有着想要通过倒逼方式,让中国瞬间放开疫情防控想法的人,不是蠢便是坏。
4、我们既要严格防控疫情,也要防止整个社会被医疗资本、买办所掌控。
我不是说阴谋论,但是在市场经济下的一个基本逻辑是,几乎每一个行业,都是靠别人的需求而存活。
也就是说,正是因为别人房子倒塌了,盖房子的人才有活干,正是因为有人遇上纠纷要打官司,律师才有活干,正是因为有人生病,医生才有生存的价值。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现在疫情瞬间消失,最先倒闭的一批公司,是哪些公司?
我说的不一定完全准确,但对于做核酸检测业务发家的公司,可能将瞬间没有业务。
所以,我们既要对疫情防控严加重视,也要对医疗资本、买办予以警惕。
在疫情当下,医疗资本集团对疫情防控,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底线是,他们不能反过来掌控社会。
尤其不能被国外的医疗资本所掌控。
如果钱被国内的医疗资本挣了,只要这部分钱没出去,钱会通过内部分配、消费的方式,反馈到中国社会,促进中国经济的内循环。
但如果钱被国外的医疗资本挣了,人家不但可能在你危难时刻掐你脖子,还会把钱转移到国外,对国内的经济内循环没有太大贡献。
5、目前出现的一些民生次生灾害,不是“动态清零”政策造成的,而是某些地方政府不作为、机械作为、不加思考作为、不接地气作为、不考虑民生乱作为等,所造成的。
所谓动态清零,是指在动态中进行清零,而不是机械清零。
疫情不是第一天发生,已经发生了三年。对于所有的地方政府来讲,都应该有动态清零的完整预案。
这些预案,至少应该包括严格防控区域的物资供应保障,和孕妇、危重病患等特殊群体的救治、照顾等内容。
而从目前来看,大多数发生的民生领域次生灾害,几乎都跟没有上述预案内容有关。
而在发生这些次生灾害后,有些声音又把责任归咎于动态清零政策,认为这是由动态清零政策造成的。
对于这种说法,个人认为,属于典型的扛着红旗反红旗,不是无能便是无耻。
以上供大家参考。
喜欢我文章的朋友,请多点“赞”或点击“在看”,多多互动。微信的推送规则是,如果经常互动,我就会在你的常读列表中,能很方便的找到。如果不互动,慢慢可能就不太容易找到了哈。感谢大家支持!
全文结束,如果你喜欢本文,请点击“赞”或“在看”。你们的支持,是我持续创作的最大动力,谢谢!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皇城根下刀笔吏pro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