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会不会对中国展开金融收割或制裁?
2022/5/6 9:30:00 皇城根下刀笔吏pro
前几天写了一篇《美国是如何通过美元,收割全世界的?》文章,发现小伙伴们的反响,普遍比较积极。
今天,跟大家接着聊聊,美国会不会对中国展开金融收割或制裁行动?
先申明一下,我不是有意讲阴谋论。
当你站在顶层逻辑,去研究设计币圈的玩法,尝试琢磨怎么设计币,如何发币,如何“造神”和吸引用户,如何套利等时,你可能瞬间恍然大悟,美元的玩法跟币圈玩法,基本一样。
前段时间,我在微博简单说过类似想法。很多朋友留言,说不是美元玩法学习的币圈,而是币圈的人学习的美元。
总之,不管谁学习的谁,我感觉他们的底层逻辑基本一样。
那么,在中美贸易严重失衡,中国持有大量美元现金或国债,而美国财政赤字屡创新高的今天,美国会对中国展开金融收割或制裁行动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聊一个概念,即我们今天所经历的一切,日本在几十年前基本也都经历过。
学过历史的朋友,应该大致知道,随着1950年朝鲜半岛战争的爆发,美国的军工订单像雪片一样飞向日本。日本原本处于倒闭状态的各类企业,瞬间复工复产并复活。
日本在二战结束时,本来已经处于破产状态。人口骤减,经济凋敝,主权湮灭,国不聊生,整个国家处于苟活状态。
但是,朝鲜半岛发生的战争,间接地“救”活了日本。
由于朝鲜半岛离美国本土比较远,各类军用物资的远途运输成本比较高,美国选择日本作为军工生产基地。
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美元币被投向日本,要求采购各类物资。在极度旺盛的需求的推动下,日本的生产活动随之进入高速运转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日本不但获得了发展所需的第一桶资金,也逐步建立了与之配套的工业生产设备和链条。并在此基础上,一发不可收拾。
虽然由于历史原因,我们可能不太喜欢日本,但是不得不说,亚洲人的勤奋,是刻在骨子里的。
日本人夜以继日不停生产,并将生产出来的各类商品,卖到美国,不断换回美元币。
大约从1965年开始,日本开始对美国出现贸易顺差,随后基本年年顺差。
也就是说,从宏观层面来讲,在日本和美国这两个国家之间,日本基本处于生产者状态,而美国基本处于货币供应者状态。日本生产出来各种商品,供美国人民消费,而美国将自己印发的美元币,交换给日本。
当这种状态持续大约20年后,现实情况变成了,日本持有大量美元币,而美国则严重缺乏美元币。当然,理论上美国可以无限印发美元币,不会缺乏,但是美国不敢滥印,否则会造成美元币贬值。
由于美国不敢滥印美元币,但手中又没了多少美元币,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只好跟日本借。
到1985年美日广场协议签订之前,日本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
甚至,由于日本持有的美元币数量过于庞大,导致日本对美国产生了巨大的购买力,美国本土的很多固定资产,被日本企业购买。美国人一度惊呼,说日本准备和平购买美国。
于是,美国政府开始对日本不断施压。
当然,跟中国不一样的是,日本非常配合,即美国想让日本干啥,日本便干啥。甚至,连美国没想到的,日本也先配合起来。
所以,我们看到很多有些奇怪的现象,比如日本自愿限制对美纺织品出口,自愿限制对美钢铁出口,自愿限制对美其他产品出口等。
但是,即便如此,日本对美国仍然不断出现贸易顺差。日本的商品源源不断流入美国,而美国的美元币则源源不断流入日本。
美国为了回收美元币,不断向日本借款,导致日本对美债权数额,越来越高。
有朋友可能会感到疑惑,即既然日本已经如此配合,主动限制各类商品的对美出口,为什么日本对美贸易仍然不断出现顺差?
在我看来,这是由这套玩法的底层逻辑决定的。
币圈玩法的核心精髓是,发币的人基本不怎么生产,而只负责发币。通过一轮轮的发币和“汇率”波动,来收割其他玩家。
所以,这套玩法的底层逻辑决定了,在美国和日本的双边关系中,日本主要负责提供商品,而美国主要负责提供美元币。
所谓美国对日本的不满、施压等,我觉得都是为了给后期的“汇率”收割行动,提供借口和情绪价值。
我们做个假设。如果日本在当时完全切断对美国的出口,不再对美国出口任何商品,美国受得了吗?
美国可能也受不了。
美国国内的很多商品生产和供应链条,已经转移到了日本。美国自身已经没有太多能力生产这些东西,或者说需要付出不太匹配的成本后,才能生产这些东西。
一旦日本完全切断对美国的出口,美国国内针对这些商品的供需,将出现失衡,并导致相应物价上涨。
这对美国而言,同样是灾难。
所以,从本质上来讲,这是一套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玩法。美国的先驱精英们在设计完这套玩法后,基本就能预见后续可能的发展路径。
个人认为,美国的后驱精英们,之所以对美日贸易逆差,表现出十足的愤怒,并不断迁怒于日本,甚至还在白宫面前表演砸日本收音机,本质上是为了对后续的对日制裁措施,提供借口和情绪价值。
你想嘛,这些美国精英们的内心里,难道真的不明白,为什么美日之间会出现如此大的贸易不平衡吗?
还不是因为美国消费太多,生产太少导致的。
在各种情绪到位后,美国召集G7开会,商讨对日本的惩罚措施。
是的,你没看错,就是我们常见的那个G7。只不过这一次,日本不在其中,反而成了被讨伐的对象。
在时间走到1985年时,美国终于放出大招,联合包括日本在内的其他国家,签订著名的“广场协议”。
协议签订后,美元兑日元的外汇市场汇率,出现剧烈波动。
美国通过合法“炒币”,顺利收回大量美元币,填补了美国政府的高额财政赤字,也顺利重新买回曾被日本企业买走的各类美国固定资产。
美国重振雄风,日本一蹶不振。
讲到这儿说一个题外话。
为什么日本从此进入衰落的20年,再也没能重现当年英勇呢?
关于这个话题,网上各种讨论的声音,有很多。
但我问大家一个最朴素的问题,假设你被别人收割一次,明白了其中的道道后,你还愿意天天加班生产吗?
如果你没有能力推翻这套币圈玩法,无法跳出注定被收割的命运,你还天天加班生产的话,有啥意义呢?
自己做牛做马,累得半死,然后给别人做嫁衣,这不是傻吗?
我觉得从国民心态上来讲,日本做了一回傻子,可能不想再做第二回。
所以,就完全躺平了。
如果中国这次被美国收割,过去20年积累的财富瞬间化为乌有,我觉得中国也可能会完全躺平。
到时候,美国得去找下一个傻子,愿意成为“世界工厂”,专心给美国生产各类商品,然后到了20年左右的时候,被美国再来一波收割。
聊完上面这些后,我相信大家对于开篇的问题,是不是已经有答案?
个人认为,从美国的逻辑决策角度出发,美国大概率要对中国展开金融收割或制裁,以此收回美元币。不然的话,将可能产生以下三个不同发展路径:
第一个路径:
美国憋着不增印美元,但是手里又缺少美元,于是只能不停地向中国借,对中国形成巨大且无法还清的债务,甚至到了某一天后,连利息都无法按时偿付,而中国则像当年的日本一样,对美国形成巨大的购买力。
由于美国国内缺少货币,出现通缩,固定资产价格开始出现跳水,而由于中国手里掌握了大量美元币,货币多的没地方花。一旦到了某个临界点时,中国可能随便出手,便能像当年的日本一样,把美国国内很多固定资产,全部买过来。
按照这个路径发展下去,早晚有一天,美国会成为中国的附属国。
第二个路径:
美国不断增印美元,导致美元数量越来越多,越来越不值钱,美元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严重的通胀情况。
随着美元数量的不断增多,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信用基础,不断流失。国际玩家开始逐渐抛弃美元,改用货币互换方式进行交易,或者选用其他更有信用价值的一般等价物,作为国际硬通货。
按照这个路径发展下去,早晚有一天,美国的那套币圈玩法会崩溃。当美元币圈玩法崩溃后,国际上海量的美元纸币,将可能回流到美国,引发美国国内超级大通胀,美元将有望成为下一个津巴布韦币。
第三个路径:
美国人民走勤劳致富道路,撸起袖子加油干,在本国搭建有生产优势的各种工业生产线,将制造业回流到美国,生产各种有优势的商品,卖到中国和其他国家,以此换回美元币。
按照这个路径发展下去,早晚有一天,美国将恢复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强国地位。但这个过程,比较辛苦比较难,时间也不一定很短。美国的两党需对此达成共识,不能因为政党轮换而导致政策出现断层或根本性变化。
所以,开篇的问题变成了,如果美国不对中国进行金融收割或制裁,你们认为美国会走上面哪一条路?
个人认为,在目前的情况下,美国的决策层不会选择上面三条路径中的任何一条。
因为第一个路径,丧权辱国,不会有人甘愿接受这样的后果。而第二个路径,无疑是作死,如果无限发币导致币圈模式崩溃,美国将可能出现硬着陆,这是不可承受之重。而第三个路径,太难太累,在目前两党恶斗的情况下,政策无法保持连续性,操作难度系数可能是100%。
所以,选择对中国进行极限施压,并尝试对中国进行金融收割或制裁,可能是美国决策层的优先选项。
当然,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虽然美国的决策层存在这样的逻辑决策冲动,但能否成功,是另外一个话题。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
1、美国在中国没有驻军,对中国没有决策影响决定权。
这句话看似平淡,但我认为极其关键和重要。
日本当年之所以被美国轻松收割,核心原因在于,日本是二战战败国,本土军事力量被阉割,且有美国驻军,基本完全受美国控制。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基本是跪着主动被美国收割的。
但中国是二战战胜国,革命先辈们通过流血打拼,换来一个完整的主权国家。中国不可能跪着被美国收割,也不可能主动被美国收割。
2、美国无法通过汇率市场,收割中国。
美国当年收割日本,主要通过汇率市场的波动实现的。
具体过程不展开多讲,因为在上篇《美国是如何通过美元,收割全世界的?》中讲过,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前往阅读,或者到百度中搜索,百度中有很多相关文章介绍。
这个也很重要,因为这是美国收割别国的制度合法性基础。
相当于说,虽然我收割了你,但是我这一整套操作方式,基本是在现行游戏规则中完成的,大家愿赌服输。
但是,中国实行外汇管制制度,没有完全遵从美国的那套货币自由兑换游戏规则。
所谓外汇管制,是指当你拿人民币兑换别国货币,比如美元时,尤其在需要兑换的数量非常庞大时,你需要向中国政府说明具体准备干啥项目,并提供各方签订的合同之类,供中国政府审阅。
也就是说,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成美元,而只有在有具体明确正当用途时,才可以兑换成美元。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金融大鳄无法通过短期快速炒币,造成人民币和美元之间的兑换汇率大幅波动,并通过这种方式来收割中国。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的汇率政策,总是受到美国政府抨击的原因之一。
3、中美之间贸易捆绑太深,美国对中国的极端操作,会引来中国的对等报复,不一定划算。
对等报复这四个字,看似简单,其实不容易。
比如,当年的日本被美国制裁时,一直都是跪着。不但没有对等报复,反而可能把头埋得更低,任凭美国制裁。
我认为不是因为日本不想对等报复,而是因为日本在美国面前,没有对等报复的能力。
但是,中国有对等报复的能力,且能干出对等报复的事情。
远的不提,讲讲最近的。之前中国驻美国休斯敦使领馆被强行闭馆后,美国驻中国成都的使领馆,也被强行闭馆。
不但强行闭馆,中国这边还搞了一个24小时在线云直播,把摄像头对准美国驻成都使领馆,向全世界人民展示美国驻成都使领馆,被闭馆时的情景。
所以,美国的决策层应该很清楚,一旦美国政府对中国企业在海外的资产,采取强行没收等措施,中国这边也会采取同样措施,没收美国企业在海外的资产。
而美国试图没收中国企业海外资产的行为,本质上是为了逼迫中国低头,方便美国收割中国,或者强行套取资产后,将其出售换成美元币,以此来回收美元。
但如果这样的操作,会换来中国这边的对等报复,导致美国企业在华资产被没收,或者导致美国企业在美国本土以外的其他资产,被中国没收,则美国将无法达到其逼迫中国低头,或者有效回收美元币的目的。
相当于说,假设美国通过没收中国企业海外资产的方式,回收了100个美元币,而中国这边也通过没收美国企业海外资产的方式,获得了100个美元币,则美国政府忙活了半天,相当于一个美元币都没有能够回收。
这就没意义了。
到了实操中,即便中国没收美国企业海外资产的能力,稍微差了点,比如只达到美国能力的80%,则对美国政府来讲,通过没收等极端方式来回收美元币的行为,其意义也不会变得很大。
4、如果中美关系最终走向决裂,对美国没有好处,也会严重损害美国利益。
从逻辑上来说,币圈这套玩法,需要底层韭菜支撑,才能得以持续下去。如果韭菜都跑了,则币圈模式早晚也会崩塌。
对于币圈顶级猎食者来讲,他的终极目标,不是要赶跑韭菜,而是要收割韭菜。而目前,中国是美元币圈体系中最大的一颗韭菜。如果中美决裂,中国不再跟美国玩了,那请问,美国该收割谁呢?
美国可能不但将无法收割到足够的韭菜,还可能面临内部供给不足的窘境。
币圈顶级猎食者和底层韭菜之间,是一种奇怪的相辅相成、唇齿相依的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失去了底层韭菜物资所支撑的币,基本没有价值。
所以,美国在与中国的斗争中,时刻被这根底线所牵制。这跟底线,也牵制了美国的行动,导致美国无法完全展开手脚。
5、中国是有核国家,自卫和近海作战能力很强,美国无法通过军事手段获胜。
关于这个道理,我相信懂的都懂,不多解释。在目前情况下,八国联军侵华逼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的事情,完全不可能发生。
所以,虽然美国决策层对中国采取极限施压的冲动,可能比较强,但是中国这块骨头,我觉得他们啃不下。
从现实角度来看,美国基本只能收割像日本、德国这样被阉割过的国家,或者收割一些实力对比跟他完全不在一个量级的小国。
像中国这样的国家,我觉得美国没有能力收割。
当然,话说回来,没有能力收割,不代表美国不会前来收割。毕竟,如果他不去咬一口,他怎么知道究竟是自己的牙口硬,还是被咬的石头硬呢?
没准发生奇迹呢。
讲到这儿,接着聊一下中美是否要脱钩的话题。
由于中美关系陷入波动,我看到有人说要脱钩,有人说不能脱钩。
在我看来,这两种说法,可能都不太准确。
学过哲学的朋友应该知道,世间万物都有矛盾,万事万物在矛盾中,既对立又统一。
所以在我看来,中美之间可能既要脱钩,又要不脱钩。
在某些方面,我们要脱钩,在某些方面,我们不脱钩。今天可能要脱钩,明天可能又不脱钩。脱钩是相对的,不脱钩是绝对的。
脱钩,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独立自主的能力,走向民族复兴。
不脱钩,是因为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同处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信息化高速发达的今天,任何想要把不同族群强行隔绝的方法,都不具备现实可能性。
在我看来,中国与美国的关系,不但不应该减弱,还应该加强。而且,越是斗争,越应该加强。在斗争中寻求团结,在团结中准备斗争。
最终,在运动的过程中,找到脱钩与不脱钩的平衡点。
这既不矛盾,也不对立,反而是统一的。
总之,该吵架吵架,该握手握手。
我们要防止的是,我们辛苦挣的钱,被美国一波收割,而不是以后不再跟美国来往做生意。
如果由于厌恶对方,或者害怕斗争,而把自己封闭起来,主动和对方隔离,我觉得这不是智慧,而是愚蠢或懦弱。
当然,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最后,聊一下中美斗争未来可能的结局。
在聊这个可能的结局之前,我先讲几个观点:
第一,如前边讲到,中国不太可能像日本这样,被美国强行收割,或者说,这种可能性非常小。
第二,中美不太可能发生核战争,或者说,这种可能性也非常小。
第三,中美不太可能期望看到,美元币在短时间内无限滥发,因为这种做法,不但会让美元迅速变成狗狗币,最终被国际玩家抛弃,且海量的美元流回美国本土,引发美国内部大通胀,造成灾难性后果,同时也会让中国手里持有的美元,迅速贬值,几十年积累的财富可能瞬间蒸发。
第四,如前边讲到,中美两国在各自完好无损的情况下,不太可能完全决裂。
第五,对美国而言,最好的结局是,中国像日本那样跪下低头,甘愿被美国收割,或者内部自爆,体制坍塌,社会解体,美国像收割前苏联那样,收割中国。
对中国而言,最好的结局是,美国不阻挠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发展,放开对中国高精尖技术出口的限制,成为中国的资源供应国,或者美国完全不增印美元,让中国手里的美元保值增值,且在适当的时候放任中国企业大肆购买美国企业和资产,让美国成为中国的附庸国。
但平心而论,这两种可能性,几乎都不会存在。
所以,中美之间最终的较量过程,将可能极其漫长。美元霸权的彻底破灭,将可能被拉长稀释到几十年的时间。这既符合中国利益,也符合美国不得已之下的利益。
在美元通胀不爆的情况下,美国可能会持续增印美元,并把增印后的小幅通胀,输出到全世界。同时,美国可能会通过发行国债、加息、围堵恐吓、鼓动战争等各种方式,回收美元。中国虽然对此可能感到不太爽,但可能也没有特别好的应对办法。
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间所形成的庞大对美出口产业链,短时间内无法自断,否则可能会造成内部生产和经济震荡。但是,中国也做好内循环准备,并加强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贸易联系,逐步替代对美出口,以防止极端情况下的最坏情形出现。
美国在尝试收割中国,并被磕破牙之后,最终可能会逐渐形成共识,选择重建制造业。当然,由于美国体制的权力分散性特征,形成共识的时间可能会非常漫长,而重建制造业的过程,也可能会非常漫长。两者相加起来,估计可能至少10年以上。
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欧洲和俄罗斯经此一役后,可能两败俱伤。俄乌战争持续的时间越长,两败俱伤的可能性越大。国际金融、制造业等资本,可能会把这两个地方,视作不安全区域,纷纷逃离。
大部分逃到美国,小部分逃到中国。
从长远来看,我觉得中国不会就此停止发展,美国不会彻底陷入衰落。中美两国在经过紧张、激烈、艰苦、有序的斗争后,最终可能发现,勤劳致富兼共存,才是唯一生存之道。
喜欢我文章的朋友,请多点“赞”或点击“在看”,多多互动。微信的推送规则是,如果经常互动,我就会在你的常读列表中,能很方便地找到。如果不互动,慢慢可能就不太容易找到了哈。感谢大家支持!
全文结束,如果你喜欢本文,请点击“赞”或“在看”。你们的支持,是我持续创作的最大动力,谢谢!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皇城根下刀笔吏pro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