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体制看似杂乱,其实不乏精密
2022/6/28 23:15:11 皇城根下刀笔吏pro

     美国的体制看似杂乱,其实不乏精密。

     当然,先声明一下,我写本篇内容,不是想说美国的体制好,也不是想说美国的体制不好。我只是按照我的理解,简单讲讲我的看法和观点,不一定对,仅供大家参考。

     在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中,行政权受立法权牵制,立法权受司法权牵制,司法权受行政权牵制,三者形成闭环。

     通过三者相互牵制的闭环,美国的体制能够逐渐按照社会不同情况,产生相应变化,虽然有的时候,这种变化比较慢。

     理解了这套逻辑后,你便可以大致理解,为什么美国会出现最高法院推翻先前判例,对堕胎权作出不同解释的情况。

     我以美国的联邦政府体制,给大家做一个比对。

     所谓行政权受立法权牵制,是指总统的很多权限,来源于国会的立法授权。尤其在对内事务上,总统的权限相对比较小,时刻受到各种法律约束,总统所代表的行政权,时刻受到立法权的牵制。

     所谓立法权受司法权牵制,是指国会通过的法律,理论上都受到司法违宪审查的牵制。任何一个美国公民,如果认为美国国会通过的某部法律,违反宪法规定,则可以起诉到法院,要求法院判决该项法律无效或予以撤销。

     所谓司法权受行政权牵制,是指美国最高法院的大法官,由美国总统提名,并经美国参议院投票表决决定是否通过。虽然法官在被任命后,终身任职且裁判独立,但是法官的人选由总统提名,总统在提名前会考察不同人选的过往裁判观点和政治倾向,一般会选择跟自身或所在政党存在同质化倾向的候选人。

     所以,三权分立互相影响,互相牵制,一环扣一环,形成美国的政治体制核心。

     关于这套制度,我认为美国的建国先驱们在设定时,应该可能经过比较激烈的讨论。他们可能会去推演,在不同情况下,可能发生什么。

     我们现在看美国所发生的一切,表面感觉好像有些无厘头,存在大量的偶然性,但个人认为,这种偶然性中存在必然性,是美国政治体制运转的必然结果。

     美国是一个存在大量宗教,且宗教情节比较保守的国家。

     在二战之前,美国并不像今天这般自由和开放。

     但是,在二战结束后,美国一下子站到了世界巅峰,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并且整体性地站到了世界食物链顶端。美国民众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升。

     在当时那个年代,“美国梦”是一个多数美国民众孜孜以求相信的存在。

     中国的老祖宗说,仓廪足而知礼节。马克思说,经济决定政治,物质决定精神。人类社会某个族群的精神状态,基本跟这个族群的生活状态,息息相关。

     如果物质充裕,生活无忧,人们会倾向于寻求更多的精神自由、开放、个体享受。而如果物质匮乏,生活紧张,则人们可能会倾向于变得更加保守、克制,注重生存优先而不是享受优先。

     在上个世纪二战结束后的美国,整体物质条件变得相对充裕,美国民众的生活状态相对惬意。当多数的美国民众更倾向于追求精神自由、开放、个体享受时,美国民众通过选举选出来的总统,大致也会如此。

     只要这种状态持续的时间足够长,美国民众选出来的更倾向于自由、开放的总统,必然有机会提名更倾向于自由、开放的大法官。而更倾向于自由、开放的大法官,会在一个个司法判例中,将美国的整体社会制度,打造得更加自由、开放。

     所以,美国最高法院的自由派大法官,原先能够在最高法院内部占据多数席位的状态,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历史的必然。

     但是,自从2008年美国发生金融危机以来,美国一直在走下坡路。

     我在2012、2013年左右,当时为了学习英语,天天跑英语角,跟一个曾经在美国干过很多年的德国人聊过。他当时表示,美国已经完了,因为欠了太多债,根本还不清。

     这个德国人表示,美国这个国家,犹如一个浑身上下各个口袋都插满各种信用卡的负债之人,破产属于早晚的事。

     奥巴马曾经想挽救美国,但是没有成功。相反,当他退位时,美国的国债金额再次攀升到一个新台阶。

     奥巴马当年上台前,美国国内已经哀声哉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奥巴马当年之所以竞选成功,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他提出了一个“变革”(reform)的口号。

     美国国内很多民众,当时对现状感到非常不满意。当他们看到有个候选人提出“变革”的口号时,纷纷把票投给他,期望他能够带领美国,走出不一样的道路。

     但是,奥巴马基本毫无作为。

     等到奥巴马任期到期,准备结束总统职位时,美国民众基本已经烦透了这些虚伪政客的说辞。于是,他们把一个看起来非常实诚的政治素人,即川普同学,给选了上去。

     川普的当选,不是偶然,而是美国国内社会矛盾经过数十年的积累,最终喷发的表现。

     这也意味着,当过去几十年那种物质优越、天马行空的惬意生活,逐渐远离时,美国民众开始变得越来越保守。当多数人变成保守选民时,他们选出来的总统,必然也带有保守。

     所以,当保守总统上台后,正好遇到契机,提名了三位保守大法官进入美国最高法院,把美国带入保守时代。

     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如果在川普当政期间,美国最高法院没有出现大法官空缺的话,美国的历史会不会改变?

     个人认为,从本质上来说,这不取决于总统的个人偶然行为,而是取决于美国整个经济走向趋势。

     只要美国的这种经济下行趋势,持续的时间足够长,即便川普在任时没机会提名保守派大法官,下一任保守总统也会有机会提名保守派大法官。

     只要大法官的剩余生命周期,短于经济下行趋势所持续的时间,则美国重回保守时代,基本属于历史的必然。

     这不是由某个总统的个人偶然行为决定的,而是由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决定的。

     美国整个社会的制度,也会在这种三权分立的缓慢牵制和博弈中,逐渐得到调整。

     个人认为,这是美国整套政治体制的精妙之处。它避免了体制在遭遇经济突变时的剧烈调整可能,也避免了体制在遭遇经济长久变化时的僵化不变可能。

     中国的体制是另外一套逻辑。

     从宏观角度来看,中国是大一统体制,体制内的组织动员能力和调整效率,远远大于美国。

     大一统体制存在一个强力的领导中心,会随时按照社会经济发展变化,作出相应调整,无需像美国那样内部分成三个部门,互相博弈且经过漫长和高昂的博弈成本后,才能进行调整。

     但是,大一统体制的弊端也比较明显。具体不展开多聊,因为我相信懂的都懂。

     美国最高法院取消50年前允许堕胎权的判例,跟内部党争、社会矛盾和关注焦点转移等,可能存在一定关联,但我认为,本质上是美国体制在随着经济的变化而进行自我调整。

     如果美国国力持续衰落,美国整个国家变得更加保守,可能并不是梦。

     在我看来,川普唯一的失误,是他转向得太快。

     美国经历了二战后几乎长达六七十年的自由、开放时期,很多观念已经在社会上刻下深深的烙印。在这种情况下,川普突然来个几乎180度大转弯,让很多美国民众感到不适应。

     虽然他们对现状感到不满,对未来感到迷茫,对物质生活感到忧虑,但是他们可能也没想到行政首脑突然会来这么大幅度的转向。

     这种大幅度的转向,引发了更多的焦虑、争论、撕裂。

     在这种情况下,川普和拜登的选举,成了美国最近几十年来投票率最高的选举。

     等到拜登干满四年,大家发现他一无是处,没啥成绩后,川普有可能会卷土重来。到了那个时候,大家再去接受川普的大幅度转向,可能会更加容易。

     毕竟,上次突然转向,有点不适,后来退回去四年,发现日子仍像原来那样一团糟。经历这些后,估计下次再说转向,感到不适的人就会少很多。

     只要拜登在位这四年,干不出啥成绩来,我觉得美国社会走向进一步保守,基本属于必然趋势。保守的民众选出保守的总统、保守的议员,提名并通过保守的大法官,最后推着整个社会走向保守。

     等保守趋势形成后,下次再想走向原先那般自由、开放的话,估计要等到下一个10年到20年的经济上升期,通过民众的逐步改变,以及大法官剩余生命周期的逐渐减少,才能逐渐实现。

     喜欢我文章的朋友,请多点“赞”或点击“在看”,多多互动。微信的推送规则是,如果经常互动,我就会在你的常读列表中,能很方便地找到。如果不互动,慢慢可能就不太容易找到了哈。感谢大家支持!

     全文结束,如果你喜欢本文,请点击“赞”或“在看”。你们的支持,是我持续创作的最大动力,谢谢!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皇城根下刀笔吏pro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