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法的人毕业后,主要有四条出路
2022/9/15 9:54:48 皇城根下刀笔吏pro
学法的人毕业后,主要有四条出路:
一是考公务员进入政府行政机关,二是进公检法,三是做律师,四是进企业做法务。
政府行政机关对法学毕业生的主要吸收岗位,一般是法制科、法制研究室、法规处、立法处、执法处这些部门。这些年,随着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总方针的不断推进,政府行政机关内部对于法律岗位的需求,存在一定增加。
不过,面对社会上数不清的法学毕业生,这些增加的岗位需求,基本属于九牛一毛。
进入政府行政机关工作的最大好处是,稳定。
如果你没有特别大的野心,没有身家千万的梦想,只是想有一份朝九晚五、旱涝保收的工作,那么,进入政府行政机关工作便非常适合你。
虽然在政府行政机关内部可能存在官大一级压死人的现象,甚至如果运气不好,有时碰上的领导脾气不好,经常骂人,但是只要自己放平心态,这些都没什么。
因为哪怕领导再怎么骂你,看你不顺眼,只要自己不犯原则性的错误,领导不可能开除你。
而且,从薪资待遇上来讲,不同职级之间的薪资待遇,差距不是非常大。
总的来讲,政府行政机关是一座温室,待在里边的人,由于受到体制的庇护,很少能感受到市场经济的残酷。这个温室,既给人安全感,也会逐渐磨灭人的斗志。
对于进入公检法这条路来讲,基本情况跟上面差不多。
最大好处也是稳定,不过总体来讲,岗位需求也比较有限,面对社会上数不清的法学毕业生,这点需求如同九牛一毛。
但是,在公检法机关内部工作,相对来讲工作比较忙,工作压力可能会有些大。
公检法机关由于单位特殊性质,面对的都是一线矛盾和纠纷,工作本职需要去处理这些矛盾和纠纷,所以对于在里边工作的人而言,存在一定工作压力。
每年都会曝出一些公安民警因公殉职的消息,便是一个例证。
当然,公检法内部还有很多细分岗位,不同的岗位工作难度和工作危险度,也会有所不同。
对于做律师而言,完全属于市场经济优胜劣汰。
做得不好的人,可能整日为一日三餐发愁。做得好的人,可能身家千万甚至上亿,实现财富自由。
总体来讲,律师分为两类:
一是授薪律师,二是提成律师或者合伙人。
所谓授薪律师,是给别的律师打工,每个月从别的律师那儿领工资,跟在企业上班没太大区别。
由于在最近大约20年间,法学院数量扩张太厉害,市场上的法学毕业生数量太多,导致授薪律师行业比较卷。
一个典型的段子是,如果你一个月出2000元,想去招一个司机,你是招不到的。但是,如果你一个月出2000元,想招一个实习律师,且这个实习律师需要熟练掌握开车技巧,能随时当你的司机,则可能一抓一大把。
目前,市场上很多授薪律师,尤其是刚毕业的实习律师,薪水普遍不高。
能出得起高薪,以较高薪水聘请授薪律师的律所,基本上可以用手指头掰着数过来。
而进到这些高薪律所工作的授薪律师,他们中的大多数工作状态,基本都处于高强度、高负荷、高运转状态。
简单来讲,有时可能忙到连上厕所的时间都不一定有。
所谓提成律师或合伙人,是自己给自己打工。没有人给他们发工资,完全靠自己跑市场、接业务,自己给自己发工资、缴社保。如果下面有助理或者授薪律师,还需要给下面人发工资、缴社保。
我们常说,很多行业存在二八定律,即20%的能挣到钱,80%的不太能挣到钱。
对于律师行业来讲,也是如此。
能在市场上混得风生水起的律师,不占多数,只占少数,甚至可能是极少数。因为律师是一个高门槛职业,前期需要读很多书,背很多法条,考过司法考试后才能进入这个职业。很多人在这个过程中,把自己学成了书呆子。
但是,对于真正单干的律师而言,本质上先是一个销售,把自己的法律方案卖出去,其次是一个财务收款人角色,在客户不付款时要及时催款,把律师费要回来,然后才是法律人。
当销售和当法律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很多律师只会当法律人,不会当销售,所以无法让自己的知识变现。
进入企业做法务,是介于当律师和进政府机关或公检法之间的一条路。
相比进入政府机关或公检法工作而言,进企业做法务的话,薪水待遇一般要高一些。但是,相比做律师而言,进企业做法务的话,也将失去想象空间。
对于性格外向,擅长跑市场、做业务,或者本身有资源、有人脉的人来讲,他们基本看不上进企业做法务这条路。因为他们可以在市场上挣到更多的钱,当企业法务的那点工资,还不够他们塞牙缝。
但是,对于无法在市场上挣到足够多的钱,且不喜欢到处奔波,职业生涯充满不确定性和危机感的人而言,进企业做法务,也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当然,市场上的企业有很多,进入不同的企业,职业生涯和工作体验,可能完全不同。
总的来讲,在欧美企业当法务的话,待遇较好,工作相对自由,且内部地位相对较高。很多欧美企业依靠技术壁垒或行业垄断,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活得很好。在相对宽松的生存面前,有些欧美企业内部,连上下班考勤打卡的要求都没有。
而且,欧美国家普遍属于被繁杂的法律规则所掌控的国家,对律师依赖比较深,企业内部对法务的依赖也比较深。相对而言,法务的地位也比较高。
不过,随着技术壁垒和行业垄断逐渐被打破,欧美企业在中国的竞争力与日下降。有些欧美企业不断缩减在中国的规模,并冻结甚至减少在中国地区的人员招聘编制。
进入国企做法务的话,好处是相对比较稳定,坏处是待遇相对低一些。
对于有些不求不富大贵,追求稳定,但又没能成功考编的人来讲,进入国企做法务,也是一个选择。
对于相当数量的国企来讲,不到万不得已之时,很少裁员。很多员工在国企内部,可能会一直干到退休。虽然国企的待遇比不上头部的民企,但是稳定性比民企要强很多。
当然,相比欧美企业来讲,国企内部等级比较鲜明。越是上层的国企,尤其到了央企层面,企业内部的政治色彩会相对越重一些。企业一方面要讲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要讲一点政治。企业管理层在内部讲话或布置任务时,可能会带有一点官僚气息。
民企比较纯粹,存在的意义便是为了挣钱。
民企内部的法务角色,主要是为了支持业务部门挣钱。既要合法合规的挣钱,又要能够避开一切法律雷点挣钱。
民企老板不会希望法务只给出一个“可以”或者“不可以”的答案,而是要给出一整套法律风险规避解决方案。既要富贵险中求,同时又不踩坑,这是民企对法务的基本要求。
民企所面临的外部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所以在内部也相对比较卷。不仅业务部门之间比较卷,比如互联网公司有“赛马”机制,几个不同的业务部门做同一类型产品,互相竞争赛马,谁做成功了便留下来,不成功的则卷铺盖走人,法务部门也相对较卷。
法务部需要跟着业务部门不停地跑,并且跟着业务部门同样有各种OKR、KPI考核。总体来讲,公司的主要目标,是榨干每一个人每一滴剩余价值。当然,如果公司在激烈的外部市场竞争环境中,没有能够胜出,则自己也会死。
在民企做法务的话,稳定性相较国企而言,要差一些。
一旦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或者企业效益不如意,裁员的大棒会毫不犹豫地落下来,不仅落到业务部门头上,也会落到法务部门头上。
如果选择进入民企做法务,谈薪水的时候不要客气。不管面对头部的民企,还是中尾部的民企,都是如此。丛林规则是第一位的,感情、事业属于其次。要个让自己觉得最满意的价格,干个几年,也许可能该换地方了。
喜欢我文章的朋友,请多点“赞”或点击“在看”,多多互动。微信的推送规则是,如果经常互动,我就会在你的常读列表中,能很方便地找到。如果不互动,慢慢可能就不太容易找到了哈。感谢大家支持!
全文结束,如果你喜欢本文,请点击“赞”或“在看”。你们的支持,是我持续创作的最大动力,谢谢!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皇城根下刀笔吏pro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