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世界大战,有没有可能发生?
2022/10/9 8:30:00 皇城根下刀笔吏pro
最近看国际新闻,我有种瑟瑟发抖的感觉。
俄乌冲突刚发生时,我们还能看到俄罗斯士兵开着装甲车或坦克,行进在乌克兰境内时,井然有序等待红绿灯的报道。
不论当时情况究竟如何,这种消息都给人一种比较安全的感觉。
大家会觉得,虽然俄乌之间发生了军事冲突,但是这场冲突,是有底线的。
但最近,随着北溪管道被炸、克里米亚大桥被炸等事件发生,我感觉这场冲突的底线,正在逐渐变得越来越模糊。
底线的模糊或消失,对于看客来讲,不一定是好事。
因为人类现在持有的武器威力,实在太大。如果最后局面失控,演变成核武战争,则不论对于谁而言,我感觉都不是好事。
而另外一个更值得关注的动向是,欧洲会不会就此逐渐走向民粹道路?
大家要知道,希特勒当年也是靠一人一票上台的。
希特勒不是天生的独裁者、残暴者,最早只是一个底层失意者。他依靠德国民众对社会现实的不满,通过西式选票制度,逐渐走上权力巅峰。
虽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经常吹嘘他们的“民主”制度,但在我看来,西式民主选票制度带有一定的不稳定性甚至是不理性。
简单来讲,如果多数民众都是好人,则选出来的领导者大概率是好人,而如果多数民众是坏人,则选出来的领导者大概率也可能是坏人。
而民众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到底是祥和的还是愤怒的,主要取决于他们的生活过得怎么样。
正所谓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一战后的德国,由于民生凋敝,失业率居高不下,很多民众对社会现实非常不满。这种对社会不满的情绪,反映到政治生活中,便是高票选出了希特勒。
虽然我们后来把所有的罪责,几乎都归结到希特勒一个人身上,但在我看来,希特勒个人的狂躁表现,在很大程度上,是当时德国社会整体不满的缩影。
西式民主选票制度,不会自动选出一个最优秀、最理性的领导者。
相反,选出什么样的领导者,取决于多数投票者是否优秀、理性。
而现在的问题是,欧洲开始再度走向困境。
自从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欧洲的天然气价格一路上涨。欧洲天然气价格的上涨,不仅损害了欧洲普通老百姓的利益,也损害了欧洲工业生产能力。
因为相当数量的天然气,被用来当作工业生产原料。当工业用气成本不断上涨时,欧洲的制造业成本不断上涨,由此生产的半成品、成品的价格,也会上涨。
而这些半成品、成品价格的上涨,最终将导致其在市场上逐渐失去竞争能力。
当欧洲的工业品在市场上逐渐失去竞争能力后,等待它们的,几乎只有倒闭。
当这些企业倒闭后,社会的失业率开始攀升。很多人失去工作,没有消费能力。一环扣一环,当最糟糕的情形发生时,欧洲可能会再次陷入民粹主义情绪包围之中。
虽然现在还没发展到这一步,但我感觉,如果俄乌冲突不断加剧,欧洲现有的财富、资源,被逐渐吸干后,这一天的到来,可能只是时间问题。
个人认为,虽然美国可以通过挑唆俄乌局势,获得短期利益,但是从长期来看,美国大概率会成为玩火自焚者。
因为一旦欧洲的民粹主义盛行后,极端右翼者上台后的第一件事,大概率是去除美国的控制,实现欧洲自主独立。
欧洲现在之所以被美国不断放血,根源在于,欧洲没有独立自主权。
不论从军事层面,还是政治层面而言,欧洲都被美国深度掌控。
欧洲大地上唯一一个还算称得上独立的国家,法国,由于势单力薄,独木难支。
而当极端右翼者上台后,如果想要改变欧洲目前局势,要做的第一件事,便可能是踢走美国。
在这个过程中,大概率充满了各种复杂且不可预测的斗争。
如果我们把时间线再拉长一些,把脑洞再放大一些,美国为了确保自身不被欧洲踢出,可能采取的策略之一,是分化、瓦解。
因为在欧洲这块土地上,大大小小的国家有几十个。
不是所有国家,都有能力来领导欧洲实现自主权。
美国可能采取的策略之一是,鼓励、怂恿、煽动欧洲的一些小国,对欧洲的大国展开各种挑战和质疑,让欧洲的大国无暇他顾,进而无法领导欧洲实现自主权。
当斗争进入白热化阶段时,欧洲大地上再次出现一个“希特勒”,不是完全没有可能。
因为政治野心家早晚会发现,要想踢走美国,实现欧洲完全自主独立,首先需要统一欧洲。
我们把话题再扯远一些。
在二战期间,法国光速投降德国,也不一定完全没有成全德国的意思。
当时,法国有陆军300万,各种武器装备和机械化水平,世界一流,火炮和坦克数量,也不比德国少。同时,在全世界各地有众多殖民地,号称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国。
虽然德国绕过了马奇诺防线,但是如果法国誓死不降,德国不可能以这么少的伤亡代价,这么快的速度,攻占法国。
但是,法国几乎完全没抵抗。
仅仅在德国进攻法国之日起的四十多天后,法国便投降了。
虽然网上有各种技术文章,分析法国为什么投降,但我有种感觉,没准人家有故意投降的因素,以此成全德国一统欧洲大陆的野心。
虽然我们经常把欧洲国家归类到西方国家,但其实,英国和法国有很多矛盾。
英国为了防止欧洲大陆某个国家崛起,实行“均势策略”。
所谓“均势策略”,是指让欧洲大陆上的所有国家,势力大致均衡,不能出现一家独大的情况,并且让他们之间时刻产生矛盾和冲突,避免欧洲抱团,对英国形成威胁。
在这个“均势策略”的指导下,虽然法国是一战的战胜国,德国是一战的战败国,但是,英美两国在德国不断膨胀的野心面前,采取绥靖策略。
甚至,英美两国还不停给德国贷款,帮助德国发展。
凡此种种,目的之一便是为了遏制法国一家独大,利用德国来牵制法国。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法国誓死抵抗德国进攻,其实正中英美两国的“均势策略”奸计。
所以,我觉得当时的法国决策者干脆躺平,光速投降,反过来玩了英国。
英国后来成为抵抗德国进攻的主要力量,损失惨重。
当然,法国决策者也很鸡贼。在投降的同时,决策层迅速分裂,分成两组,一组投降德国,另一组站队英国。前者是法国的投降政府,后者是法国的戴高乐政府。
这种策略,在我看来,属于两头押宝。
如果德国赢,则法国的投降政府可以跟着德国一道,成为战胜国。如果英国赢,则法国的戴高乐政府可以跟着英国一道,成为战胜国。
希特勒当时在接受法国投降时,非常慷慨,几乎没有过度侵占法国财富。
法国的投降政府,不仅保留了原有政府形态,还保留了海外殖民地。它并没有像其他的战败国一样,被索赔、榨干。相反,它成了德意志帝国的一部分。
所以,大家是否发现,法国的光速投降,虽然受很多客观条件影响,但从结果上来看,更像是一种政治决定。
有时我觉得,我们现在看到的历史,大多是一些脸谱化的历史。
由于希特勒败了,他也确实做了很多残暴的事情,所以他被描绘成了一个终极恶魔形象。而英国、美国、法国戴高乐政府等,由于已然成为战胜国,都不会去讲中间的种种曲折故事。
当然,我讲这么多,主要是想表达,如果欧洲的局势不断恶化下去,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这一幕,可能会再次到来。
因为一个和平稳定的欧洲,必然是一个没有美国掺和的欧洲;一个和平稳定的欧洲,必然是一个不受英美“均势策略”影响的欧洲;一个和平稳定的欧洲,必然是一个能与俄罗斯直接建立安全合作机制的欧洲。
而实现这一切的前提,都需要欧洲是一个拥有完全独立自主权的统一体。
如果欧洲不能实现统一,则欧洲大地上大大小小的几十个国家,将非常容易被英美掺沙子,也非常容易被英美分化瓦解,最后被英美掌控,并不断推向与俄罗斯对抗的边缘。
所以,如果欧洲局势不断恶化,欧洲大地再度陷入癫狂,不一定完全不可能发生。
当然,这一次跟以往不同的是,人类已经掌握了核武这个终极大杀器。如果还像上次那样,大家杀红眼,人类能否挺过去,是个未知数。
喜欢我文章的朋友,请多点“赞”或点击“在看”,多多互动。微信的推送规则是,如果经常互动,我就会在你的常读列表中,能很方便地找到。如果不互动,慢慢可能就不太容易找到了哈。感谢大家支持!
全文结束,如果你喜欢本文,请点击“赞”或“在看”。你们的支持,是我持续创作的最大动力,谢谢!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皇城根下刀笔吏pro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