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务之急要先苟住
2022/10/13 12:06:52 皇城根下刀笔吏pro

     今天在脉脉上看到一个帖子,说从阿里离职后一直没找到工作,身边的很多朋友也没找到工作,直至N+1补偿用完后,仍然没有下家接收。

     但是,房贷和各种开支一分不能少,有些人眼睁睁就断供了。

    

     我倒不是想传播焦虑,只是个人感觉,这可能是未来可见一段时间内的总体环境。

     中国在过去20多年间,之所以能够取得经济的巨大发展,主要靠三个因素拉动:

     一是外贸,二是基建,三是房地产。

     大家可以想一想,从大的角度来讲,是不是主要靠这三个因素拉动。

     但从目前来看,这三个因素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疲软。

     关于外贸,我相信不用多讲。美联储现在使劲搞美元加息,大量的美元都被吸收去吃利息,而不是被投放到消费和投资领域。

     所以,对美外贸的疲软,基本是逻辑必然。

     关于这个问题,我在前两篇文章中也有提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翻。

     当然,现在欧洲还有些血槽,他们被俄乌战争搞得疲惫不堪,不得不进口很多东西。做欧洲的某些硬需求外贸,可能还有些机会。

     不过,想要重现往日的外贸辉煌,不太容易。

     关于基建,基本也不用多讲。国内现在能修的路,基本都修了,能建的大型基础设施,基本也建了,而对于一带一路工程,虽然可以填补中国的基建产能,但是由于国际形势越发不稳定,推进中如果出现各种障碍,基本也属于逻辑必然。

     所以,想要通过传统的基建工程,来拉动经济增长的做法,也不太容易。

     关于房地产的辉煌,主要是建立在农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流动的基础之上。

     中国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发生了一场几乎史无前例的人口迁徙运动。大量的农村人口,从农村迁往城市。

     大家可以去看一下历次的人口普查数据。

     在2000年的时候,中国的总人口约13亿,其中,城镇人口约占36%,农村人口约占64%。

     但是,到了2020年的时候,总人口上升为约14亿,但其中,城镇人口变成了约64%,农村人口则变成了36%。

     在短短20年时间内,城乡人口的比例,正好来了一个翻转。

     通过简单的算术计算,我们可以大概得知,在过去短短20多年时间内,有大约四五亿农村人口,流向了城市。

     由于中国人传统观念比较强,绝大多数进城的人都要买房,即便按照100万一套房子的价格计算,这四五亿人口的购房需求,以三人为一户计算的话,便可能产生了一个大约一两百万亿之大的超级市场。

     但是现在,这个超级庞大的需求,逐渐开始见底。

     因为现在农村里基本没有太多年轻人了。

     我在非节假日的时候,回到乡下老家去看望我父母,发现农村里基本没有年轻人。从我个人体会来讲,剩下这36%的农村人口,可能都是像我父母这一辈的老年人。

     他们从小出生在农村,大多数时间都在农村里待着,觉得那个地方才是他们的根。他们既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跑到城市里购房,并进而在城市里生活。

     也就是说,在未来可见的一段时间内,不太可能再有过去那样的大规模人口,从农村流入城市,并且给城市创造巨大的购房市场需求。

     房地产市场的未来,以后可能基本只剩置换。

     但对于置换而言,想要通过置换市场,来重现往日的房地产行业辉煌,不太容易。

     所以,如果在过去20多年间,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个主要因素,目前都处于有些疲软状态的话,那未来经济能否有效发展起来,尤其是能否重现往日辉煌,可能需要打一个问号。

     在此再重申一句。

     我不是要传播焦虑,只是基于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写了上面的一些分析。

     当然,我们本来也可以找到第四个发展引擎,接着雄起。

     第四个引擎便是,高科技。

     大家可以去看一下美国的苹果公司。

     苹果公司在2021年的营收,大约是3600多亿美元,折合人民币大约是2.5万亿元。

     一年的营收便是2.5万亿人民币!

     高科技产品在市场上的营收能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简直比印钞机还厉害。

     而苹果公司,还只是美国的一家高科技公司。

     如果中国能够爬上高科技行业,产生一批类似苹果、微软这样的高科技公司,我相信这些公司,大概率能够带领中国经济,接着雄起,并让中国的高学历、高科技人才,享受到发展红利。

     但是,美国现在使劲打压中国的科技发展。

     不论是之前的特朗普政府,还是现在的拜登政府,都像疯了一样打压中国的高科技公司。

     所以,最近德国总理突然说不能跟中国脱钩,甚至还要访华,对我们来讲也是很有意义的。

     因为虽然美国是高科技领域的扛把子,但是欧洲那边是老工业革命的发源基地,也有很多高科技公司。

     如果中欧在经济领域进行深度捆绑,对于目前中国的高科技解围,存在积极意义。

     从利益角度来讲,中欧双方有抱团冲动,不然都可能会死,或者说,至少会很难受。如果中欧彼此苟住,我觉得未来可期。

     当然,欧洲那边的安全问题,被美国牢牢掌控,不确定欧洲能否在经济问题上,跟中国苟到一起。

     对于个体来讲,在大的形势明朗之前,我觉得要先苟住。

     喜欢我文章的朋友,请多点“赞”或点击“在看”,多多互动。微信的推送规则是,如果经常互动,我就会在你的常读列表中,能很方便地找到。如果不互动,慢慢可能就不太容易找到了哈。感谢大家支持!

     全文结束,如果你喜欢本文,请点击“赞”或“在看”。你们的支持,是我持续创作的最大动力,谢谢!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皇城根下刀笔吏pro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