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酸的故事
2022/10/25 8:30:00 皇城根下刀笔吏pro
今天看到这么一个帖子,感觉让人有些心酸。

如果我们把时间往前倒推30年,在30年前基本不存在这个问题。
因为在当时,全国大约8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而农村房子原则上不能买卖,无法流通,没有货币价值。所以,结婚时夫妻双方不用算计房子的事情,因为算计了之后没啥意义。
而对于剩下的20%城市居民来讲,当时仍处在计划经济时代。房子还没有商品化,一般靠单位分配,没有产权一说。所谓单位分配,是指单位把房子分给你住,但是不能自由买卖,有点像宿舍。所以,夫妻双方也不用考虑房子归属的问题。
而且在那个年代,社会风气非常保守。对于大多数人来讲,结婚后基本不会离婚。如果两人不会离婚,则考虑房子到底是你的还是我的,也没有意义。
即便我们把时间往前倒推20年,这个问题也不是很突出。因为在当时,虽然房子已经商品化,但是房价还不算太高,没有占到居民个人资产中的重大比例。
但是在当下,房子实在太贵了。
以北京举例。
北京在若干年前的房价,便已经很高。如果你想在北京五环以内购买一套房子,随随便便几百万就出去了。而按照去年的标准,北京的人均可支配年收入才十万不到。十万不到的年均收入,在几百万的房价面前,不是掏空六个钱包的问题,而是几乎掏空未来30年收入的问题。
在这么贵的房价面前,房子已经成为居民个人资产中的重中之重。对于多数人来讲,没有任何其他资产,可以比房子更值钱。
而且,很多人的房子上还有高额贷款,属于既有资产,又有负债。如果资产被别人分割走,但高额负债留给了自己,则不是简单的利益流失问题,而更有点像人生道路能否顺利走下去的问题。
所以,结婚变得不再纯粹。
讲到这儿歪个楼。
中国和美国的财富汇集点,不太一样。美国人的财富,大多在股市里。如果股市下跌,美国人就会叫疼。但中国人的财富,大多在楼市里,股市只是少部分国人参与其中的涨涨跌跌的游戏。
只要楼市不出现重大波动,国家层面基本不会太慌。
所以,虽然最近几天美股和港股好像出现重大波动,但是对于炒股的朋友来讲,可能会有点残酷,因为国家层面强力干预的可能性,我觉得基本接近于零。
除非这种重大波动,影响到中国的金融安全和资产安全。
回到开篇的话题上来。如果两人结婚,一方婚前买房,另一方婚后掏装修费,则对于掏装修费的人来讲,从利益的角度而言,有点亏。
因为从财产价值的角度来讲,房产的价值主要靠房子本身来支撑,跟装修基本没有太大关联。甚至,有些买主在买了别人房子后,还要把别人的内部装修全部拆掉,重新装修。
所以,像上面帖子中讲到的女主父母掏钱装修的事,从利益的角度来讲,有点不合算。
仅从上面帖子内容来看,这个女主的老公也有点过于鸡贼。两人是大学情侣,应该属于知根知底的那种。既然已经结婚,又何必算计到跟他父母互相还房贷的程度,即想要通过这种方式,让女方在房子上一点利益都沾不着。
从法律的角度来讲,这种做法有点掩耳盗铃。
因为婚后的收入属于夫妻双方共同财产,男方把自己的婚后收入打给他父母,从法律角度来讲,要么属于借款,要么属于赠与。如果是借款的话,则他父母需要归还。如果是赠与的话,则对于这种重大资金赠与,是否属于侵犯妻子的家庭共有财产权,以及是否有效,需要打一个问号。
用这种自作聪明、掩耳盗铃的方式,做了这么一件法律上不一定成立的事情,何必呢,何苦呢。
从这个女主所发帖子内容来看,估计这对夫妻双方的感情,应该也已出现重大裂缝。不然的话,也不至于自己考虑单独买二套的问题。
当然,究竟哪个是因,哪个是果,旁人无从猜测。
从这个角度来看,未来的结婚率大概率会持续降低,而且结婚也将变成一件越来越复杂的事情。
以前大家普遍穷,也没啥资产,所以两人只要对上了眼,就可能结婚了。以后大家有钱了,资产变多,负债也多,而且这种资产和负债几乎都是透支未来30年的资产和负债,导致结婚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变多,所以结婚也会变难。
婚姻是人类社会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我觉得也会随着这种特定条件的消失,而逐渐趋于消亡。个人认为,未来演变的趋势,会不断向契约化、同居化靠拢,生育非婚生子女的各种条件也将会不断放开,直至没有任何限制。
而婚姻这种形式,最终可能将成为两性结合中的奢侈品。
喜欢我文章的朋友,请多点“赞”或点击“在看”,多多互动。微信的推送规则是,如果经常互动,我就会在你的常读列表中,能很方便地找到。如果不互动,慢慢可能就不太容易找到了哈。感谢大家支持!
全文结束,如果你喜欢本文,请点击“赞”或“在看”。你们的支持,是我持续创作的最大动力,谢谢!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皇城根下刀笔吏pro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