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错配与内卷时代
2022/10/26 8:30:00 皇城根下刀笔吏pro
昨天在微博上聊到学历错配和贬值的话题,今天接着聊聊。
比如,自己辛辛苦苦读到地质工程或者化学工程研究生后,却跑去当城管办公室电话投诉接线员的事情,从学习角度来讲,基本属于学历错配和浪费。
因为不管是现在做电话接线员,还是未来在城管系统内晋升,自己所学专业跟开展这些工作所需要的技能,基本都没有太大关联。
当然,话说回来,现在整体的就业大环境没有前两年那么好。能够通过考编进到体制内,对于个体来讲,可能已是较优选择。因为体制内工作基本是避风港,不太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至少不会有说来就来的裁员。
在我看来,导致学历错配的重要原因,是很多高校设置专业的不合理造成的。
所谓专业,本质上是一项技能。在学完这项技能后,大多数人需要走向工作岗位,进行技能变现。如果不能进行技能变现,则对个体来讲,属于浪费时间,对于国家来讲,属于浪费资源。
而在进行技能变现时,一件更为重要的事情是,专业和就业应该对口。即市场上有多少的就业需求,则高校应该设置多少专业人员,两者应该达到大致平衡。如果两者出现重大错位,则所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必然会找不到工作。
但是现在,很多高校在设置专业时,可能不是严格按照就业市场的需求来设置的,而是按照自身的扩展需求来设置的。
因为中国的高校基本都是公立学校,由国家统一发放教育经费。而国家教育经费发放的多少,跟高校设置专业的合理与否,基本没有太大关联,但是跟高校人员数量和规模,存在很大关联。
也就是说,对于一个高校来讲,你的学生数量越多,规模越大,则从教育部门那边能够申请到的经费,可能越多。反之,则可能越少。而至于你的专业设置得合理与否,是否跟市场就业需求相挂钩,则没有那么重要。
这导致,在过去的很多年时间内,几乎很多高校都有扩张的冲动,并且有把自己办成综合性大学的冲动。
盲目扩张的冲动,叠加专业设置不合理的结果,导致很多学生毕业即失业。因为市场上没有这么多的专业岗位,供你选择,且由于不断扩招,学历贬值,大家陷入无限的内卷之中。
最早的时候,读完大专便可以找到一份相对不错的工作。后来,需要读完本科才可以找到好工作。再后来,需要读完硕士。再往后,可能需要读完博士。
等读完博士后,基本快30岁了。
我之前认识一个朋友,读完博士毕业后,找到一份月薪大概1万不到的工作,生活很郁闷。他是生物学方面的博士,博士毕业后年近30岁,在北京也买不起房,感觉很苦逼。
后来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获得美国的一个实习机会,跑到美国去搞科研了。由于在美国那边活得更滋润一些,最后没有回国。
当然,这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
现在想来,有时不得不感慨,美国那边挖人还是有一套的。
大家不要觉得,读完博士后,工作便好找了。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由于工作缘故,认识很多博士,大多数生活都过得比较清贫。因为能够给博士提供工作的岗位,大多属于研究类岗位。
这些岗位,基本都是比较清贫的岗位。
而由于读博的时间和金钱付出很多,前期成本很大,很多人读完后,如果找不到相对高薪的工作,内心挫败感会比较大。所谓高不成低不就,可能是他们人生的最佳写照。
东亚的文化,一直比较卷。我看我们的下一代,比我们这代人就卷了很多。我自己当年读书时,完全属于懵懵懂懂的瞎读。小时候除了完成老师的作业以外,其他啥也没学过。
琴棋书画,几乎一样都没学过。
但现在的孩子,琴棋书画几乎每样都学。我大胆预测一下,以后的中国不会再有郎朗,因为再想成为郎朗这样的人物,难度将会指数级升高。
郎朗之所以可以成为郎朗,是因为在我们那个年代,学钢琴的人几乎凤毛麟角。郎朗跟我是同时代的人,但在我小时候,我都不知道钢琴是什么,从来没见过,也没摸过。
所以,像郎朗这样的人,只要有天赋,好好练一下,便有可能出名。
但现在的小孩,几乎很多都在学钢琴。我们家孩子在学,我住的楼上有个孩子也在学,因为几乎每天都能听到练琴声音,而孩子班上的很多同学也在学。
以后要想再成为郎朗,太难了。
正所谓,一个人补课,提高的是分数,所有人补课,提高的是分数线。谨以这句话,作为本篇的结尾。
喜欢我文章的朋友,请多点“赞”或点击“在看”,多多互动。微信的推送规则是,如果经常互动,我就会在你的常读列表中,能很方便地找到。如果不互动,慢慢可能就不太容易找到了哈。感谢大家支持!
全文结束,如果你喜欢本文,请点击“赞”或“在看”。你们的支持,是我持续创作的最大动力,谢谢!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皇城根下刀笔吏pro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