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陆巍医生商榷5:认错并不丢人
2022/2/9 0:34:25 棒棒医生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老中医我是经常犯错误的,如日月之食焉,人皆见之;但只要有确实的证据,我就勇于认错,并且愿意改,更也,说不定人皆仰之呢。

     比如,我说陆医生的RCR是抄(搞)错了RCT,陆医生给出了原文截图,我承认是我错了,原来竟然果然真有这种缩写。?

    

    ?

     但认错是认错,咱也有一个传统,总要辩解一下客观原因。

     主观当然是老中医我孤陋寡闻了,平时耽于古文,于洋文不甚用心矣。

     客观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在中文世界里,我所见到的有关循证医学的教科书和文献中,确实只有RCT,而没有RCR,尽管它两是一个意思。另一个原因是,陆医生所依据的这个证据四级分类法可能是很早以前(1992年?)的分类方法,在国际上也早就不是主流的了。国际上影响较大的证据分级有老五级(1986)、新五级(2001)、新九级(2001)和GRADE标准(2004),GRADE是最新最权威应用最广泛的。

     历史上有过十几个证据分级法,你偏偏用一个过时的偏僻的,连老中医都不知道,估计绝大多数你所说的网络医学小学生虫子们更加不知道了,这不利于科普嘛,建议(仅仅是建议)以后还是用RCT的好。

     但仍然要指出,这个图本身也有问题。2a中的RCR确定是错的,因为它指的是controlled research(对照研究),而不是randomized controlled research(随机对照研究,即RCR),没有随机化设计,所以要低一级;这一类研究其实就是指病例对照研究(由果求因)、队列研究(由因求果)等,只有对照,难做到随机,更做不到盲法。句子语法也不妥,应该像1那样用括号(RCR),而不是像1b那样直接用缩写。

     我进一步找到了(不容易啊,笑)陆医生截图的出处,原来是2008年发表在波黑的信息医学学报(Acta Information Medica)上的一篇文章,这个刊物的影响因子只有1左右,和湖北医学差不多吧。当然,英雄不问出身。

    

    ?

     仔细看文章,又发现陆医生最新谈循证医学的博文基本就是这篇文章的选择性的僵硬翻译(有道?)。通读全文后,我觉得和我对循证医学的理解并无任何矛盾啊,比如这一句(陆医生没有翻出的):The principle of EBM emphasizes, above all, that the foundation of any medical decisions regarding the optimal diagnostic or therapy procedure are scientific evidences from clinical research, and clinical experience and intuition are of great help, but not the main basis in decision-making。临床决策中科学证据的意义大于临床经验直觉,难道我理解错了?

     好吧,RCR我确实搞错了,既然我认错了,陆巍医生是不是也应该认一两个错呢?

     比如:?我在商榷4中指出的,把conscientious译成尽责、care译成护理、?highly penetrant译成高度穿透性的等等,你难道就打算硬挺着一个都不认?你又不是圣人,不犯错。

     窃以为,认错并不丢人,死不认错才丢人。?谨此与陆巍医生共勉。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棒棒医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