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哮喘的最佳临床照护
2022/3/26 13:59:57 棒棒医生

     以我院2018年通过的CCPC-Asthma认证为例,介绍基于循证医学和JCI-CCPC的成人哮喘临床照护模式。

     为什么要选择哮喘这个病种来做CCPC(临床照护计划认证)呢?其实并没有特别的原因,这本就是一个常见病,但是,做得不好的话,也会导致各种并发症,严重降低生活质量,有时也会危及生命。医院领导层和呼吸内科均有决心,这事儿就基本可以做成。

     CCPC始于组队。要用一个团队的力量来照护每一个哮喘病人,这个团队的构成如图:

    

     团队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学习哮喘国际指南,当时选择的是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2017 updated)。团队里的每一个人都要吧指南吃透,然后,把它转化成我们的临床照护计划,它长成这个样子:

    

     团队里的每一位成员都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因为循证不是医生个人的事,培训完通过考核才能加入,课程包括:

    

     仅仅团队懂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只有病人懂了,才能得到最好的循证遵从率,课程有:

    

    

     该计划通过了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病人一旦参加这个计划,团队所有成员的电话对他都是公开的,因此,他无论居家还是在医院就诊,都不会联系不到人,团队可以解决他所有的问题。

    

     病人踏进医院的门,挂了号,电脑就会把他纳入哮喘个案管理系统,信息会通过短信的方式发到团队每一位成员的手上,各师将启动各自的流程。

     专科医师固不必用说,辅助团队也会全方位适时介入,如:若病人用药依从性不佳、缺乏用药知识、新增新增/变更用药、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等,药师将介入;若病人体重改变(BMI未达到目标值)、 饮食改变(近期致敏食物接触史)、近期摄食量下降50%及以上等,营养师介入;仪表和行为异常、语言和沟通障碍、思维异常、情绪异常等,心理师介入;一个月内有摔倒经历、日常生活起居不能够独立完成(ADL≤60 分)、规范性治疗后ACT<15分等,康复师介入;有吸烟史、戒烟后复吸,戒烟医师介入。

     所有的介入内容和特殊评估量表均体现在电子病历(我院电子病历达到6级)中。如:

    

     对于哮喘重症发作,你不需要担心,我们的急诊科医生和呼吸内科医生会做出标准化的最佳治疗:

    

     像上海的那位护士,如果纳入这个计划中,那么,在她发病还在家中时,她就可以联系到团队中的每一位医师,当她到达急诊科(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也没有停过),一定会得到最及时的标准化的评估和治疗,因为急诊科医师经过了反复的培训。住院期间,会得到团队各师的循证照护。出院回家,仍然在随访和指导中,直到她顺利完成结案。

     以上仅仅是照护计划的一小部分,计划到底遵从得怎么样,需要进行质量控制,我们优先关注四个质量指标:

     1、哮喘完全控制率(ACT20-25分),是结果指标。

     2、自我监测症状的人数(哮喘日记的有或无),过程指标。

     3、吸入装置正确使用率,过程指标。

     4、持续使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比率,过程指标,与急性加重和死亡显著相关。

     这四个指标非常重要,直接与预后挂钩。我想到了天皇巨星邓丽君,这四个指标她可能都没有达标吧,因为据说她的喷雾吸入剂的使用是错误的。

     挽救哮喘病人的生命,减少并发症,提高其生活质量,需要的是一个循证的高效的系统,这是一种值得借鉴的高级循证实践。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棒棒医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