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胰已分,奈何知错不改
2022/5/5 12:50:18 棒棒医生

     @千里不留行zh 置顶微博《中医“脾”与西医“spleen”翻译错位的发生及其演变》一文花了不少功夫,提供了很多有意思的资料,其结果他大致认为(如果理解错了,那是我的错):中医的脾应以内经为正宗,主消化功能,实际与西医的胰pancreas相对应,但现在却与西医的脾即spleen对应,那是一个历史误会,翻译错误;而错主要在西医,因为西医历史上是把spleen作为一个消化器官看,而把pancreas仅视作支撑组织看,所以,才会把spleen翻译成脾,错误延续至今。

     说实话,我大致认可这个判断。

     但问题不在前人错不错,而在于今人是否勇于改错。

     你看西医,前人解剖时虽然看到了pancreas,对其生理作用却茫然无知,以为就是对胃起支持保护作用而已,但后来就逐渐认识到了胰腺的外分泌和内分泌作用,会分泌至少十几种消化酶和激素;前人以为spleen是消化器官,后来又一度认为是一个无用器官,现在就很清楚了,spleen主要是免疫器官,不仅是特异性免疫应答的重要场所,也是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一部分。

     西医对脾和胰的认识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古代的认识在当时是“合理”的,但在今天就是“错”,是错就要改过来,不断地改过来,医学就不断地进步。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本来就是如此吧。

     但中医如何呢?

     不看古代,我们看今天的《中医学》教科书,我看过历版直到第8版,它们是一以贯之的,延续着在@千里不留行zh 看来是错误的理论。它仍然脾胰不分,解剖描述的仍然是spleen,“脾、位于中焦,在左膈之下,形如刀镰。”当然,由于描述的模糊性,你也可以辩解为这就是胰,胰也偏左啊,胰也像刀镰啊;刀镰究竟是啥样,不同地方的刀镰恐怕都不一样啊。所以,今天的学生,为什么要学习这种含混不清的知识呢?难道不能用清晰的语言,用明确的尺寸来描述吗?给人的感觉,这样的教科书就是刻意不想让你清楚明白似的。

     而不管中医的脾是spleen还是pancreas,它的功能在今天看来肯定是错误的,这个得改啊。

     比如,主运化指的是运化水谷和水液,运是转运输送,化是消化吸收。这功能当然与spleen一点不相干,与pancreas也不完全相符。pancreas分泌各种蛋白酶脂肪酶仅仅是助食物的消化,转运传输和吸收的功能是肠道,而不是pancreas。至于水液代谢,基本与pancreas无关。

     主升。一升清气,是说脾可以把消化吸收后的水谷精微物质上升运送到心肺头目。这是啥意思?食物消化吸收后,营养物质(水谷精微)是通过血液循环系统输送到全身的,并不仅是上升而已,也下降,难道说营养物质也搞特供那一套,只供应上面的?而这个输送的功能与pancreas和spleen都毫无关系。主升还有一个作用是升举内脏,是内脏不至于下垂,各种下垂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下垂、脱肛等,都是因为脾气主升功能的不足,这是明显很扯淡的理论。现代医学认为脏器的下垂主要是肌肉韧带等物理支持组织的不足所致,与什么脾气啊完全不相干。比如子宫下垂吧,是分娩导致的盆底筋膜韧带肌肉等功能减弱所致,跟脾有关系吗?解决之道也是盆底功能训练以及重度的手术修补,补脾气有用吗?你非要说有用,那你赢。

     主统血,是指统摄血液防其逸出血管外。这就是现代医学的止凝血功能,管护血小板、血管神经、凝血系统,与pancreas和spleen都不相干。

     在志为思,这个功能最不可思议了。教科书解释,思就是思考思虑的意思。难道有谁会觉得自己是用pancreas或spleen进行思考的?什么样的脑回路才会相信这个理论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前人怎么错都是可以理解并原谅的,今人拒不改错是无法理解的。

     如果要改,怎么改呢?

     第一,要把脾和胰确实地分开来,不能永远脾胰不分下去吧。

     然后,把胰的功能归胰,脾的归脾。

     但这样一来,就不是五脏,而是六脏了。而六脏的话,怎么和五行对应?那金木水火土的“5系统”岂不是乱套了?进而整个的藏象系统不是要崩溃了吗?

     我想,这才是拒不改错的根本原因吧。

     非不改也,是不能改也。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棒棒医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