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诊是医学进步的梯子
2022/5/10 12:13:46 棒棒医生
误诊两个字在世人眼里几乎等于事故和犯罪,是不可原谅的。
但是,医生也是凡人,肉眼凡胎,医学更远非完美,误诊是不可避免的,再神的医也逃不过误诊的魔咒。
我的一个老师曾经对我说,每一个名医都是从无数误诊中成长起来的。
误诊并不可怕,关键是,要从误诊吸取教训,也要从误诊寻求真相。医学正是通过误诊而不断进步的。
我还记得大学病理学的实验课,老师拿了很多的临床病例,让我们进行讨论,最后揭示病理学的终极答案。这些病例的临床诊断都是错误的,病理学是纠正这种错误的利器,所以国外把病理学医生称之为doctor's doctor。
临床医生需要终身的努力来分析总结误诊的经验教训,才能保证医术还能有所进步。
检索一下知网,很简单的一个阑尾炎的误诊,就有2799篇文章。其他,心肌梗死误诊有2501篇,淋巴瘤误诊1527篇,甚至最最简单的感冒,也有29篇误诊分析。

作为对比,我们也检索一下中医的误诊分析病例。
检索宫寒、胃寒、肾虚、血虚误诊,都是零篇,温病误诊倒有20篇,仔细一看,都是皮肤病鲍温病的误诊,温病误诊的还是零。
为什么数据显示中医误诊是零,或者非常罕见?难道中医是一种不会误诊的医学?难道中医个个都是神医?
我想,这首先是一个传统。
中医有这样的学术传统,喜欢总结验案,不喜欢总结误诊。偶有误诊也都是别人的误诊,自己永远是对的。
医圣《伤寒论序》中道:“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仲景批评的那个时代的医生们不严格按照中医诊断程序(比如三部九侯),随意诊断处方,误诊诚所难免,皆庸医也!今天的中医如何?他们会三部九侯脉诊吗?会辨证论治吗?会的也很少啊,都在验血照CT呢。
脾胃派祖师爷李杲总结汴京大鼠疫时,在《内外伤辨惑论》中道:“余在大梁,凡所亲见,有发表者,有以巴豆推之者,有以承气汤下之者,俄而变结胸发黄,又以陷胸汤丸及茵陈汤下之,无不死者。盖初非伤寒,以调治差误,变而似真伤寒之证,,皆药之罪也。”他竟然居然把一场死亡百万多的大鼠疫归罪于当时医生的误诊误治。写过“问世间情为何物”的中医大家元好问也附和这一观点,在《脾胃论序》中直接称之为“壬辰药祸”。他们的判断依据是什么呢?难道说,中药的参与率百分百,而死亡率如此之高,所以就是药之罪?这是典型的把相关当因果的逻辑错误,我很为当时的医生们抱屈啊!实际上,李杲把瘟疫的原因归之于“饮食不节”和“劳役所伤”,比归之于伤寒更加错误,贻害无穷。
聂尚恒在《活幼心法》中亦多批评前贤:“刘河间(治痘)悉用寒凉,偏害非小…陈文中专主温补…然不分寒热虚实而一概用之…其偏害又可知也…丹溪(治痘)则孟浪而未尽其妙…”同时把时医所用痘方也批评一通,似乎只有他才是最高明的。他不过是一个县令,政事之余才玩一把医学的票,居然也敢这样指点江山臧否人物,自我感觉真是太好了。
中医古籍中类似的抑人扬己做法是一种常态,例子不胜枚举。
其次,中医没有客观的诊断标准。
你说是寒湿,他说是湿毒,另一个又说是温热,谁对谁错?谁来评判?
上海中医药大学和复旦大学曾经合作过一个著名的研究(2009年发表),《中医临床医生四诊信息判读及诊断一致性探讨》,挑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曙光、岳阳等医院的资深中医教授16位,现场给同一个病人切脉。结果是:脉沉 9 位,一致性 56.2%;脉结 7 位,一致性 43.8%;脉弦 7 位,一致性 43.8%;脉细 7 位,一致性 43.8%;脉滑 2 位,一致性 12.5%;脉数 1 位,一致性 0.62%;脉无力 3 位,一致性18.8%。差异如此之大,你说谁对谁错?应该说,都对,你对我对大家对。因为中医脉象本就是主观性极强的一种描述,李时珍《濒湖脉学》: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滑脉如珠替替然,往来流利却还前。(涩脉)如雨沾沙容易散;病蚕食叶慢而艰。肉上行、循榆荚、盘走珠、雨粘沙、蚕食叶…这些神奇的感觉需要怎样的训练才能得到呢?中医切脉的体验仿佛诗人写诗,可以肆意想象,妙不可言,但就是没有客观标准。
该研究不同专家对同一患者做出的最终诊断也完全不一致,如表:

一致性如此之低,在西医是不可想象的事。但对中医来说,你说谁是误诊呢?无法判断!因为没有客观标准。可以说,大家都没有误诊。
所以,中医的特性决定了,它是一种没有误诊的永远正确的医学。
西医的误诊就太多了,一部西医史,可以说就是误诊史。
比如坏血病,曾经有种种谬论,认为是魔鬼致病、血液酸性、传染性毒素、甚至虱子传播,花了一千多年才搞清楚是缺乏维生素C。
伊科曼19世纪末研究脚气病时,一度认定是细菌感染,最后经过医学家化学家多轮接力,才搞清楚是维生素B1缺乏。
疟疾肆虐几千年,杀人无数,西方医学一直以为是瘴气所致,这当然是误诊。直到拉韦朗找到了疟原虫,罗斯发现疟原虫是通过按蚊传给人,这才有了后世疟疾防控的四大核心工具:药浸蚊帐、滞留喷洒、快速检测、青蒿素等药物。
…
我说误诊是医学进步的阶梯,中医当然是例外,中医也许是太先进了,不需要这个梯子吧。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棒棒医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