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5.12:新时代的医护关系
2022/5/12 11:24:27 棒棒医生
今天是5.12国际护士节。
虽然某人并没有说什么,我想,我还是写点什么吧。
前段时间的一个不大不小的新闻,上海某医院的医生为了工作上的原因,打了护士。此事后续究竟也不太清楚,当时我只评了一句:医生打护士,有理无理医生错。这当然是基于常识的非理性的情绪化的说法,在今天,相比护士,医生仍然是非常强势的一方,强势打弱势,无论国家还是医护男女,都不应该提倡。
现实中,医护关系虽然不至于打人这么极端,确实存在广泛的不和谐音。
这主要是由于职业歧视,医生普遍有职业优越感,认为护士就是执行医生医嘱的一种配角和附庸;而病人可能偏见更甚,认为他的病好了主要或者完全是医生的功劳,护士不过打打针发发药,没有技术含量,也不需要高学历。
工作三十年,我经历过很多医护冲突,多数原因是由于医生的职业傲慢。
年轻医生可以骂护士长,还是错误的理由。
医生开出“24小时雾化”的奇葩医嘱,护士表示质疑,医生斥责护士不执行医嘱。
医生给熟人私自输液,要护士给配药打针,不服从就骂。
......
十年前,有医生(已经离开本院)开了钾大超剂量的输液,某人认为违反护理常规,不执行,而医生也坚决不改正,认为护士要听医生的,引起纷争,闹到我这里。我当然毫不犹豫就支持了某人,并不是因为她是某人,而是她是对的,我严厉批评了医生,他仍然不想改正,我要停他的处方权才改。
真是岂有此理,明明是错的,还这么理直气壮,这么义正词严?
护士错的有没有,当然也有啊。
比如护士打错药。有一个著名的《玛丽发错药之后》的例子,我也经历过一次。护士把另一个病人的抗生素打给了病人,病人发现了,坚决要讨说法。这事儿按说和我无关,但我还是揽下来了。我和护士及其家长给病人道歉,赔礼;更和她耐心沟通解释,确实是打错了药,但这个药不会给她带来不良后果,没有后果,这叫医疗差错,不是医疗事故。但病人的想法是,你能保证以后永远没有后果吗?能保证她就不追究。我当即和她写了一个“责任书”,大意是,终病人一生,今后出现任何身体疾病,如果经权威机构判断和这次打错药有因果关系,我愿意承担相应责任。十几年过去了,这个病人没有来找我,那张纸条她还保留着吗?
不错,我当医生的时候和护士相处得非常融洽,绝对没有发生过一次骂护士的事。年轻时经常陪护士上中夜班,陪她们聊天,帮她们买夜宵,中夜班是很难熬的;病人多时,还主动帮护士做事,换药;下班后和护士们三五成群看电影去户外;进修学习时帮护士办过黑板报...
这种关系是一种基本的同事间的人际关系。
新时代医护间最本质的关系,其实是一种专业上病人照护的协作关系;不是服从关系,也不是上下级关系。
护士的职责决不仅仅是执行医嘱!
护士也有护理查房,她们也要诊查评估病人,发现护理问题,制定护理策略,总结和检讨护理效果;她们也要学习最新指南,训练先进技能,观察病情瞬间变化,做出应变和决断。这是和医生完全一样的专业行为。
医生总是要护士无条件执行医嘱,这是不对的。你可能想不到,护士甚至负有审核和监督医生医嘱的责任。中国《护士条例》第十七条规定:“护士发现医嘱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或者诊疗技术规范规定的,应当及时向开具医嘱的医师提出;必要时,应当向该医师所在科室的负责人或者医疗卫生机构负责医疗服务管理的人员报告。”
医生总是要护士无条件执行医嘱,可是,有几个医生关心过护嘱呢?医生关心过护士所做的护理问题评估、营养评估、跌倒评估、血栓评估、自杀评估、吞咽评估、生活能力评估等等?有没有根据这些评估而做出相应的医疗决策?比如,跌倒高风险病人要避免致跌药物、基于评估的营养治疗策略、血栓高风险的药物和非药物预防措施...
护嘱也是很重要的,它在很多时候直接决定病人的结局。我之所以懂得这个道理,是因为,某人在家里也经常给我下护嘱,执行和不执行,结局真的完全不一样。
即使在抢救中,有经验爱学习的护士也绝对值得医生尊重和学习。我院发生过的真事,某个年轻医生在抢救病人时,不知道怎么办,是护士长主导完成的。
我父亲瘫痪在床多年,接来黄石的时候,臀部有三处较大压疮,我对此经验不足,请我院一位护士长指导,她看了后非常自信地说,半个月左右能完全愈合,她操作并给我示范怎样换药,用什么材料。最后如她所料,真的如期完全愈合。作为病人家属,我非常感谢她;作为医生,我深深体会到,这是和医生一样的专业精神,值得我尊重。
护士的专业性远不仅体现在这里,现代护理还有更高的质量管理的要求。在国际单病种CCPC认证中,我们可以深深体会到这一点,护士作为一个单病种的个案管理师,她负责医疗照护全过程的遵从率监督、质量数据的收集和分析、PDCA改善方案的制定和推进、启动协调团队成员的介入时机、健康教育计划、社区和居家随访...她的作用甚至相当于一个作战单位的指挥官。
而在院感方面,护理也是主力军,她们的院感知识和院感意识往往高于医生。
其实,现代护理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高举着专业精神,是作为树的形象和医生站在一起的,不是攀援的凌霄花。
1853年到1856年,为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土耳其、英国、法国、撒丁王国等先后向俄国宣战,这就是克里米亚战争(Crimean War),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克里米亚战争是现代护理的起点。伟大的“提灯女神”南丁格尔率领38名护士抵达前线,她并不是去简单配合医生,帮医生打针发药的。她去对战地医院进行了很多卫生改革,同时对病人施以母亲般的照护和心理安慰,她还发明了美丽的玫瑰统计图来总结护理效果...半年时间里,通过她的努力,把战地死亡率从42%降到2%,靠的不是药物,不是手术,而是现代护理。

世界为什么要用南丁格尔的生日5月12日作为护士节呢?就是因为,是她赋予了护士以专业的尊严。
nurse在中国最早是翻译成“看护”“看护妇”的。1914年,中国第一个海龟护士钟茂芳建议将之翻译为“护士”。“士”在中国文化中有崇高的地位,指的是有高尚节操的知识分子或学者。“护士”就是受过专业教育、经批准注册的高级知识分子,负有尊重生命、护理生命的神圣职责。钟茂芳的翻译也定义了护士这个职业的专业尊严。
所以,新时代的医护关系仍然取决于护理自身的专业本质,这种本质是自南丁格尔以来一以贯之的,从来就没有改变过!
医护关系是共同照护病人的战略伙伴关系,是鲜血和汗水凝成的。
2022.05.12, 于黄石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棒棒医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